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作者:由 林先生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8-30

1|劍指中原

晉國和楚國自城濮之戰,是消停了一陣子。兩國都忙於自己的內政,更準確的講是內亂。

楚國大夫範山對楚穆王說:晉國國主新喪,剛即位的國君年幼,我們也應該考慮北方事務了。

楚穆王欣然接受,就要對中原用兵。

對中原用兵,誰是目標啊?熟悉前面歷史,很清楚,只能是鄭國。

於是楚軍大軍北來,進攻鄭國。

鄭國不用說軍事實力如何,就算軍事實力還行,被楚國這麼一次閃電戰,打得猝不及防。連連失利。

於是鄭國很自然就向晉國求援。

於是晉國趙盾會盟各個諸侯國,宋國、衛國、許國、魯國,五國聯軍,救援鄭國。

但是楚軍玩得如同游擊戰一樣,沒有遇到楚軍。

接著,楚軍進攻陳國。陳國原本是臣服於楚國的,城濮之戰後,陳國自然投靠新的老大晉國了。

於是這回楚國開始進攻陳國。

楚國軍隊由公子朱領導,從東夷進攻陳國,結果敗了。陳國沒想到,竟然把楚國打敗了,陳國害怕了。畢竟戰爭比拼的是國力,一場小戰役說明不了問題。於是和楚國媾合。

這是前線事物,在外交上,楚國採用瓦解晉國同盟的政策。籠絡魯國。

楚國派出鬥越椒來魯國聘問,手拿著禮物,顯出傲慢。

叔仲惠伯說:這個人必使若敖氏滅亡,如此傲慢,不死何待。

很奇怪,魯國沒有對楚國外交表態,而是對使者的傲慢行徑進行批評。

要知道在大國博弈中,不表態就是最好的表態。說明魯國開始對晉國離心離德了。

一般老二的位置是很尷尬的,老二找盟友都是很費勁的事情。

因為小國到底押誰贏?顯而易見是押老大,但是和老二的關係都是若即若離。這就是中國和美國的情勢了。

這一年,秦國來到魯國問候。問候誰呢?問候魯僖公。

魯僖公都死了9年了,秦國難道笨到現在才去問候魯僖公。當然不是,秦晉關係我們講過開始破裂,秦國為了與魯國展開外交攻勢。怎麼辦?

總不能明著來,只能暗地利用死者作為中介。正所謂死者為大,問候也是合乎禮儀的。

反常的事情,正是正常事情的延伸。

經過這麼一攪和,晉國的同盟關係開始破解。

2|楚國侵宋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公元前617年,楚國與陳國、鄭國息地會見。會見內容很簡單,討論打宋國。

楚國打宋國,宋國倒了黴了。

因為宋國還發生一件事情。

話說三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20年,宋成公去世(宋成公是宋襄公的兒子),即位的是宋成公的兒子宋昭公。

宋昭公即位以後,環顧滿朝,發現一件嚴重的事情。公族們把持朝政,君權極其受限制。

這跟晉國雖然過程不一樣,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

宋昭公沒有那麼高的政治智慧,例如分化瓦解,費時費力不說,還夜長夢多。所以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殺。

殺掉公族,這事情不就結了嗎?

我們想想真的結了嗎?當然不是,在社會子系統(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一個過渡期,前面那個制度具有一定時期穩定期。簡單來講,原有國家的政治體制的配備是按照公族來配置的,現在如果殺了公族,那麼宋昭公有沒有能力去擺平這麼一段過渡期?尚屬疑問。這是在政治領域,比如在經濟上,從計劃經濟轉化到市場經濟,就有一個漫長的過渡期。從專制社會轉化到民主政治,同樣有一個漫長過渡期。並且呈現這麼一個規律,原有制度在國記憶體在時間越長,這個過渡期越長。

但是宋昭公不管那套,因為公族除了使得君主勢力衰弱,最主要的財政負擔不起。這幫人”提籠架鳥“,還要國家養著這群分配財富的人。

但是遭到了,國內一片反對勢力。我們也不知道,這個訊息怎麼能傳出去。你既然要剷除他們勢力,自然是越隱密越好,現在搞得那幫公族全知道了。

想當年晉國,晉獻公為了滅掉公族勢力,把工作交到一個與公族不相干的人,這樣事情才能完成。

樂豫就勸諫宋昭公,這個樂豫是公族的,所以我們才說這個訊息肯定洩露出去了。

說:不可以剷除公族,公族是公室的屏障。況且公族是國內的輔弼之臣,如果殺了他們,其他人必然生有二心,所以萬萬不可。

宋穆公、宋襄公的後代,一聽宋昭公要把屠刀駕到自家身上。那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就率領國人攻打昭公。六卿為了平衡利益,達成協議,這場叛亂也就暫時過去了。

但是,這顆惡的種子可是種下了,肯定會爆發的。

果然第二年,又發生一件事情。

宋襄公夫人,按輩分應該是宋昭公的祖母。結果宋昭公也是吃飽了撐的,不按照禮節對待她。

宋襄公夫人不得了,她的另一個身份是周襄王的姐姐。

宋襄公夫人對於孫子這個孫子的行為,非常不滿,於是聯合宋戴公的子孫們,叛亂,殺了宋昭公一些同黨。

宋國的大司馬公子卬(大司馬,類似於武裝部隊總司令,最高軍事長官),拿著自己的符節(證明自己身份)死了。

宋國內亂,使得宋國元氣大傷。

現在楚國打過來,宋國頓時手忙腳亂。怎麼辦?

宋國大夫華御事:楚國為什麼打我們?無非就是要我們認他為老大而已。裝孫子就裝孫子,還能保證現在國內平安。否則兵連禍結,受苦的都是百姓啊。

宋昭公說:要不,去求求晉國。

華御事說:且不說晉國會不會來幫我們,據說他們現在國內也是一團亂麻。就算他來幫我們,遠水救不了近火啊。

宋昭公最後只能大開城門,歡迎楚王。

宋昭公為了表示誠意,邀請楚穆王來到宋國最大的湖泊,孟渚澤,打獵。

打獵絕對不是僅僅是打獵。我們曾經講過秦國的東獵行為(實際上是攻打東方國家)。而在別的國家內打獵,這種虛榮心的滿足,對於楚穆王而言,是非常有優越感的。

但是打獵要用一個物品,叫燧,用來取火之用。宋昭公結果沒帶。我們也不知道,宋昭公怎麼會不帶這個東西,既然你都叫楚王來打獵,結果後勤沒做好。

楚穆王當時就不高興了。沒等楚穆王說話,文之無畏(楚國大夫),一把把宋昭公的僕人抓出來,鞭打。

為什麼打僕人啊?廢話,誰見過打國家領導人的。

有人對文之無畏說:國君不能侮辱。

文之無畏說:我是司馬,遵從軍令,這是忠於職責,就算死,也不能放棄責任。

說的冠冕堂皇,一句話都駁不倒。

3|魯國之亂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夏,叔仲惠伯會晉郤缺於承筐,謀諸侯之從於楚者。

魯國叔仲惠伯與晉國的郤缺相互會見,兩國就如何分化瓦解跟從楚國的諸侯國,探討了一番。

這裡就有個問題,我們如果還記得,兩年前,楚國曾經派出使節來爭取魯國的支援,魯國當時不表態,多少是親近楚國的。

但是現在為什麼一反常態,親近晉國了呢?因為楚國攻打宋國。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假設宋國被攻打下來,魯國可是和宋國交界,魯國戰略位置就很尷尬了。

所以魯國絕對不可能讓楚國攻下宋國。於是此時就開始聯合晉國。

不僅如此,魯國派出使節,祝賀宋國。

宋國有什麼可祝賀的呢?內有內亂,外有外患。

魯國人說,祝賀宋國,前一年,沒有被楚國攻佔。

宋國人噁心大了,這不寒磣我們嗎?我們是裝孫子,尚且留下一條命,現在你來恭喜我。

其實就是激將法罷了。

激將法往往由於成功率高而被人熟知,所謂激將,就是用反面的刺激性語言,讓他做出與刺激性語言否定性行為。激將法是一個雙方都知道是個坑,結果還往裡面跳的方法。

原因在於,只有被人認識,才能保證自我的存在感。所以激將法是我最不必費口舌的,往往這和一個人的地位有關。地位越低,激將法效果越好。

這一年,魯國邊疆不太安寧。

鄋(sōu)瞞(狄族)侵入齊國,然後入侵魯國。魯文公派叔孫得臣追擊狄人。

最後打敗了狄人,俘虜了長狄僑如。魯國人把僑如殺死,然後埋在城門下面,叔孫得臣把自己兒子命名為僑如。

鄋瞞不僅這次進攻魯國,而且屢次進攻中原國家。

在宋武公(春秋早期)時期,進攻宋國,然後鄋瞞被打敗,俘虜了緣斯。

在齊惠公時期(《左傳》記載為齊襄公,但是明顯不可能),鄋瞞進攻齊國,齊國俘虜了僑如的弟弟榮如,把他的頭埋在周的北門下面。衛國人俘虜了僑如的弟弟簡如,從此鄋瞞滅亡。

這是外患,外患不可怕,這個內亂才麻煩。

魯國的公孫敖娶了一個妻子,名叫戴己,是莒國人。戴己為公孫敖生了一個兒子文伯。戴己的妹妹聲已也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叫惠叔。

公元前620年,戴已死了,於是公孫敖到莒國,希望能再娶一位妻子當作夫人。

莒國人說:你不已經有聲已了嗎?

拒絕了他的要求,公孫敖於是說:這樣,不如我為襄仲娶一位妻子。

這一年,徐國攻打莒國。莒國希望和魯國結盟。公孫敖就到了莒國參加盟會,並且希望能把襄仲的妻子娶回到魯國來。

公孫敖,看到莒國要嫁這位女子,非常漂亮。那還管是給襄仲的,於是據為己有。

襄仲一看,本來是給我的,你竟然據為己有,於是要攻打公孫敖。

打之前,請示一下魯文公。

按理說,這種事情應該勸勸,別打了。結果魯文公看熱鬧不嫌事大,答應了。

惠伯說:那怎麼行。哪裡見過在國內動刀兵的,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我們不能幹。

襄仲一聽這番話,陷入沉思。

最後達成一個平衡,莒女回到莒國,兩人和好。

第二年,周襄王駕崩。

公孫敖要打周王室憑弔。公孫敖秉持著

愛情價更高

的理念,沒有去周王室,直接去了莒國,找莒女去了。

4|河曲之戰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秦國因為趙盾一事,對晉國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秦晉兩國烽煙四起。

二年,秦伐晉,取武城,報令狐之役。四年,晉伐秦,取少梁。

當然這些都是區域性的,小戰役。真正秦晉之戰還屬河曲之戰。

公元前615年,秦國派遣西乞術,來魯國聘問。

西乞術來到魯國,表明了秦國的態度。秦國正在厲兵秣馬,意圖與晉國決戰。

魯國大夫襄仲說:兩國世代友好,現在貴國國君還勞煩你來給我們禮物,我們國君不敢接受禮物。

這個態度,明顯就很曖昧,雖然沒有明著拒絕,但是話外之意也是很明顯的。

西乞術說:這些禮物不貴重,希望你們收下

如此,辭謝了三遍。

西乞術說:我國國君派遣我來給貴國禮物,是希望兩國能夠世代友好,希望你們接受。

最後逼著襄仲,只好說:貴國有君子治國,怎麼怕不強大。

就把禮物退回了。

那麼秦國這次聯合魯國的外交行動,基本屬於失敗了。這就是意圖挑戰老大的結果,老二找盟友是最麻煩的事情。

這一年,秦康公親率大軍攻伐晉國,攻下來羈馬。

趙盾統帥三軍,戰於河曲。

秦軍進攻十分迅速。

臾駢說:現在秦軍利在速戰,我們要避其鋒芒,高築壁壘,去迎擊他們。

於是晉國軍隊,不與秦軍主力作戰,等待秦軍氣勢衰弱。

秦康公一看晉國如此行事,就犯了愁了。

士會(逃到秦國的晉國人)說:這一定是臾駢出的注意。要破解這個困局很簡單。

秦康公說:怎麼辦?

士會說:趙盾有一旁支名叫趙穿,此子是趙盾的弟弟,恃寵而驕,年輕氣盛,勇猛狂妄,並且憎恨臾駢。你故意派出軍隊攻擊他的部隊,這樣他一定會冒進進攻我們。這樣就能打敗趙穿。

秦康公依計而行。

秦軍進攻趙穿的部隊,趙穿果然中計,追擊秦軍,沒有追上。

回來以後,大怒說:臾駢要我們等等等,要等到什麼時候?我們有那麼多士兵,那麼多糧草,放那裡怎麼辦?

軍官說:上面應該有自己的計劃,我們遵從就是了。

趙穿說:我不懂什麼計劃,我只知道軍人就是來打仗的,不是當縮頭烏龜的。

於是自己出戰。一出戰,就被秦軍擒獲。

訊息傳到趙盾那裡,趙盾說:現在晉國一個卿被秦國抓住,如果讓他就這樣凱旋,我們晉國的臉放哪裡?我們必須要救出趙穿。

於是號令三軍,救出趙穿,撤軍回防。

秦康公一看,晉國撤軍了,目的沒達到。

秦康公自知現在還打不贏晉國,但是他怕秦軍連夜一撤,晉國追擊,這樣秦國不就全軍覆沒了嗎?

秦康公眼珠一動,想出了他爸教他的,騙。秦國人這招練的是爐火純青,從秦穆公一直到秦二世,全靠此招。

於是對晉國人說:明日我們約好出戰,誰不出戰,誰王八蛋。

結果這次失手了,為什麼呢?

臾駢暗中觀察秦國使者,看到秦國使者,害怕之意,溢於言表。

於是等使者走後,說:我覺得秦國人一定是害怕了,不如追擊,把他們逼到黃河邊上。

趙穿一看臾駢這麼說,不樂意了。誠心誠意跟臾駢過不去。

趙穿、胥甲對臾駢說:不成,我們晉國軍隊是仁義之師。我們都約好明天作戰,暗中偷襲算什麼英雄好漢啊。況且我們那麼多兄弟在戰場死了,怎麼辦?

趙穿擋住營門,死活不讓軍隊追擊。

這樣一來,秦國人連夜逃走。

秦國人逃走了,趙盾可是氣瘋了。趙穿是他弟弟不便說什麼,這個胥甲你是怎麼回事,湊什麼熱鬧啊。

5|誘騙士會

這個士會在河曲之戰,為秦康公出計謀,把晉國計策攻破了。

趙盾就想除去士會。

於是召集六卿,問他們:狐射姑在狄國,士會在秦國,晉國怎麼能高枕無憂呢?

荀林父說:那就召回狐射姑,他畢竟有過往的功勞,可以將功補過嘛。

趙盾心裡想,好不容易把他驅趕到狄國,怎麼又召回來。

郤缺說:不成,不成。狐射姑罪過那麼打,怎麼能召回來。不如召士會回來。

趙盾肯定接受後者的意見,於是召士會回來。關鍵在於,怎麼才能召回來?

趙盾讓魏壽餘故意背叛魏氏,逃到秦國。

然後把魏壽餘的妻子兒女抓起來,然後拘留。

魏壽餘於是添油加醋對秦康公說:趙盾對我如此無禮,如果您能幫我,我願意把魏地歸入秦國版圖。

這個話,一看就是假的。我們曾經講過,管仲勸諫齊桓公一事。但是魏地太誘人的,魏地和瑕地相望。而瑕地在這一年,晉國人派遣大夫詹嘉鎮守,防止秦國攻佔。

這一塊地方,全部位於函谷關一側,兵家必爭之地。如果魏地在秦國手裡,那麼秦國至少還有希望東向,否則真的就困死在西方了。

魏壽餘在朝廷上,踩了一下士會的腳。

秦康公問魏壽餘說:怎麼才能得到魏地啊。

魏壽餘說:這簡單,你派一位高規格的人,我跟他一起先去。

秦康公一看,那就士會你吧。

士會說:晉國人財狼成性的國家,他騙你的,我到了晉國,連累了我的妻子兒女,我一死還沒什麼。君主你要後悔可來不及了。

秦康公說:不要緊,要是晉國人毀約。我也不會傷及你的妻子兒女,會送到晉國的。

秦國大夫繞朝,眼神好,剛才魏壽餘踩了士會一腳,全給他看在眼裡。

繞朝就把馬鞭送給士會說:你不要欺我秦國無人,我都看在眼裡,你們想什麼我都知道。只是君王不願採納我的意見,我們後會無期。

士會此時加快馬鞭,渡過黃河,回到了晉國。

秦康公此時才意識到,中計了。但是他履行承諾把一部分士會的家眷送到了晉國,一部分留在秦國。

而士會,祁姓,就是劉氏的先祖。

會適秦,歸晉,有子留於秦,自為劉氏。生(劉)明,(劉)明生(劉)遠,(劉)遠生(劉)陽,十世孫,戰國時獲於魏,遂為魏大夫。秦滅魏,徙大梁,生(劉)清。”劉清生劉仁,劉仁生劉煓,劉煓生

劉邦

。(《新唐書》

6|新城之盟

十二年,卒。子莊王侶立。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逝世。公元前613年,子楚莊王立。我們之所以要指出楚莊王,也很簡單,因為楚莊王就是我們的下一位主角了。

當然現在他還要忍,忍到一鳴驚人的時候。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一死,由於即位的是楚莊王,而楚莊王年幼。此刻的國際形勢就開始從搖擺不定的關係向晉國靠攏而轉化。

於是,楚穆王一死,魯文公親自來到晉國朝見。衛成公、鄭穆公紛紛向晉國靠攏。衛成公、鄭穆公就請求魯文公重新回國到晉國為他們說好話。

冬,

如晉朝且尋盟,

衛侯

會公於沓,請平於晉,公還,

鄭伯

會公於棐,亦請平於晉,公皆成之

魯文公、鄭穆公賦詩唱和。鄭國大夫子家,先賦詩一首,名為《鴻雁》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鴻雁于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意思就是鴻雁瑟瑟發抖,都是可憐人啊。

魯國大夫季文子說:誰說不是呢?這年頭,日子都不好過

於是賦詩一首,名為《四月》

秋日悽悽,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意思是,這個我很忙,沒有空幫你們說好話。

鄭國大夫子家一看,這不行啊。於是賦詩一首,名為《載馳》,

意思為,小國有難,還是希望你作為大國解除小國危難啊。

魯國大夫季文子賦詩一首,名為《采薇》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意為,行吧,我就幫你們了。

於是鄭穆公拜謝,魯文公答拜。

說話不好好說的,傳統由來已久。

第二年,

冬,十一月,晉侯,宋公,衛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

於扈

這樣一來,以晉國為中心,中原各國為主的新城之盟再一次達成。當然這只是短暫的。

因為除了魯國,還有點立場以為。鄭國就是一個牆頭草,衛國本來就十分怨恨晉國。其他小國,基本屬於龍勝幫龍,虎勝幫虎的。

但是有一個國家竟然沒來,誰呢?蔡國。

蔡國因為地處楚國旁邊,自然就沒來參加。於是公元前612年,也就是新城之盟後一年,晉國攻打蔡國。

說:不能因為國君年幼,就輕視我們。

這個理由真是冠冕堂皇,晉國這裡的國君跟楚國的國君半斤八兩。

蔡國很容易就被攻佔了,簽訂了城下之盟,回國。

晉國此刻還處理了一下週王室的內部事務。

起因是周頃王駕崩了,周公閱和王孫蘇爭權奪利,於是跑到晉國要調解糾紛。趙盾調解了他們的爭執,似乎此時的晉國國力蒸蒸日上。

7|晉國之衰

晉國之衰,不會吧。新城之盟可以講晉國的實力進一步體現了,怎麼能衰弱呢?

實際上從大家傾向於楚國,雖然有這些國家不要臉成分看。一個重要的客觀條件,就是晉國開始有點衰弱了。晉國內亂不止,特別是趙盾排除異己,導致國力衰耗。又跟秦國鬧翻,河曲一戰,晉國實力開始下移。

最直接體現的事情,就是邾國之亂。

公元前614年,邾文公死了。邾文公是一個少有的具有民本思想的國君,他不是嘴上說說,而是實幹派,最後把命都搭上了。

邾文公想要遷都,遷都這麼大事情,要占卜。

占卜,結果是:利於民,不利於君。

按道理,不利於君,那就不遷吧。

邾文公說:利於民就是利於君,百姓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隨從說:三思啊,如果不遷都,壽命可以延長,君主何必去做呢?

邾文公說:如果老天要我死,我能逃脫嗎?生是為了百姓的利益,如果對於百姓有利,就遷都,這是最吉利的事情了。

於是遷都。遷都後,死了。

像這樣一些小國的歷史,我不可能一一呈現,如果願意可以出一個番外篇。

那這麼一個人,怎麼會造成國內之亂呢?每一個君主,都有一個敗家的兒子。俗話說

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

邾文公第一個夫人,是齊國人,生了邾定公。第二個夫人,是晉國人,生了公子捷災。最後肯定是齊國夫人的兒子即位,而公子捷災就跑到外公家,就是晉國。想要依靠晉國力量,即位。

其實晉國面對這個問題很棘手,因為按照禮制,就是邾定公即位。

但是趙盾是個什麼人啊?很乾脆,就是打。順便展開一場國際閱兵,讓各國看看,晉國的戰鬥力。

出動八百輛戰車,相當於城濮之戰所有戰車還要多。出動士兵6萬人。

邾國人派了一個人對趙盾說:你打邾國,名不正言不順,邾定公即位符合禮制,你憑什麼來打我?

趙盾於是退兵了。

這時,問題才出現。趙盾難道出兵之前沒想過這個問題嗎?只能有兩種可能

其一、想過,這次出兵純粹就是閱兵,炫耀武力。但是你要炫耀武力,至少真刀真槍打一場吧。

其二、沒想過,頭腦一發熱。

這兩種可能都有可能,不好評判。

當然對於晉國而言,這還只是開胃菜。下面的好戲才剛剛上演。

首先是對齊的態度。

新城之盟,齊國沒來參加,為什麼呢?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因為齊昭公死了。

公元前613年,齊昭公逝世。

桓公十有餘子,要其後立者五人:無詭立三月死,無諡;次

孝公

;次

昭公

;次

懿公

;次

惠公

五月,宋敗齊四公子師而立太子昭,是為齊孝公。

十年,孝公卒,孝公弟潘因衛公子開方殺孝公子而立潘,是為

昭公

。昭公,桓公子也,其母曰葛嬴。

齊昭公自立為國君。

齊昭公有嫡子,公子舍。是子叔姬和齊昭公的兒子。子叔姬是魯國人。

但是子叔姬不受齊昭公寵幸,所以相應的公子舍沒有威信。

齊昭公的弟弟,公子商人暗中觀察這一切,就想取而代之。於是收買人心,豢養門客。很快自家就沒錢了,就向官員借貸,繼續施捨,收買人心。

齊昭公死後,公子舍即位。

這個叔叔,就殺死侄子。殺死侄子後,馬上出現政權合法性問題(想想當年慶父的一波三折),於是跑到他的哥哥公子元。

跟哥哥說:這個君位要不你做?

公子元的回答很乾脆,說:你謀求君位很久了吧,裝什麼裝,你不殺我,我就不和你作對。

於是公子商人即位,是為齊懿公。

我們也不知道齊昭公到底怎麼想的?如果只有公子舍一個孩子,那麼就對他好一點。如果有好幾個,趕緊挑選一個做接班人。最後竟然被自己弟弟搶了先。

齊懿公即位以後,百姓不歸附。這個道理很簡單,原來的慈善家面孔,變成陰謀家了。大家接受不了,於是

懿公之立,驕,民不附。

特別是公子元,公子元雖然推辭了君位,但是這個怨恨是結下了。他在齊懿公執政期間,從來稱呼齊懿公都是“那個人如何如何”

這是齊國國內,在國際上,大家也不承認齊懿公的君位。

這時一個科技史上的世界之最發生了。中國是最早記錄哈雷彗星的國家,公元前613年,

有星孛入於北斗

當然在春秋時期,是作為預言出現的。

齊懿公要想辦法,對於子叔姬怎麼辦?子叔姬的兒子被殺了,齊國是無依無靠,對子叔姬的安置成了一個重要問題。

魯國人請求把子叔姬接回魯國。但是齊懿公不讓。

於是魯國人跑到周天子那裡,希望以天子之尊命令齊國交人。

齊懿公天變不足畏,把周天子的使者抓起來了。

魯國於是找到了晉國,希望晉國以霸主之威迫使齊懿公交人。

齊懿公慫了,放了周天子使者。但是子叔姬,就是不放。

不僅不放,公元前612年,齊國進攻魯國西部邊界。

魯國又抹鼻子,哭的對晉國說,你要為我作主。

於是

晉侯,宋公,衛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盟於扈,尋新城之盟,且謀

伐齊

大軍氣勢洶洶而來,結果齊懿公派人,賄賂晉國,晉國就撤軍了。

魯國人傻了,還能這麼不講信用。但是齊國這回是放了子叔姬,後來又娶回去,這是後話。

齊懿公膽壯心肥,不僅打魯國,稍帶著打了曹國。

魯國大夫季文子狠狠地說:這個齊懿公不得好死,人家沒招他惹他,就打他,絕對不得好死。

魯國沒轍,只能跟齊國結盟。

這時候,魯文公病重,於是派季文子去結盟。

齊懿公說:你們魯國太沒誠意了,我以國君之尊跟你大夫結盟啊。等魯文公病好了再說吧。

那麼這個齊懿公可能是中了公子州籲的邪了,不得好死是肯定了。

但是晉國是怎麼回事?不是老大嗎?這就可以體現出晉國此時插手國際事務,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上面講的是齊國,下面講講宋國。

宋國的國君是宋昭公,宋昭公這個人愛折騰。內憂外患,外有楚國侵擾,內有公族作亂。

宋昭公這麼愛折騰,所以國人不附,特別是貴族就很不滿。

此時,有人就動腦筋了。或許說,是某個政治勢力開始威脅宋昭公的位子。

這人叫公子鮑,公子鮑是宋昭公的弟弟。

既然要奪權,就要獲取支援,特別是貴族的支援。於是公子鮑就開始秘密籌劃,奪權運動。大概方略跟齊懿公差不多。但是比齊懿公更狠。

有這麼幾件事情,重複體現了公子鮑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其一、宋國有一年發生饑荒,公子鮑把自己全部糧食拿出來施捨。年紀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也如此。還按時令贈送珍貴的食品。

其二、每天拜訪六卿,對於國內有才能的,禮賢下士,對於宋桓公以下的子孫都加以賙濟。

其三、公子鮑長得很漂亮,於是宋襄公夫人想要跟他私通,結果公子鮑不肯(因為宋襄公夫人相當於他的祖母,宋襄公夫人是周襄王的姐姐,將近50-60多歲)。但是宋襄公夫人可能真的愛上了他,於是幫助他奪權。

那麼公子鮑可以講比齊懿公高出好幾個檔次了。首先是從上到下都依附於公子鮑,從親到疏都依附於公子鮑。

特別是掌握朝政的六卿,

於是華元為右師,公孫友為左師,華耦為司馬,鱗鱹為司徒,蕩意諸為司城,公子朝為司寇

掌握了宋國的軍、政、財權。

公元前610年,幾乎掌握了所有主動權的公子鮑打算下手了。

宋襄公夫人告訴公子鮑說:國君這幾天要去打獵,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於是公子鮑把自己全部珍寶帶著出行。

咱們也沒不明白,公子鮑要發動政變,為什麼要帶著珍寶?如果政變成功了,國家都是你的。如果輸了,腦袋都是別人的。帶著身外之物幹什麼?

結果這個訊息洩露了,被宋昭公知道了。

蕩意諸問宋昭公說:現在公子鮑意圖發動政變,不如去其他諸侯國躲一躲。

宋昭公說:不必了。在國內不能得到貴族和祖母的信任,諸侯怎麼會接納我?而且既然做了國君,我如何屈尊做其他人的臣子。如此,不如死了算了。

於是把自己所有珍寶都賜給侍從。

宋襄公夫人派人去告訴蕩意諸,說:不願政變,傷及無辜。

蕩意諸說:做臣子,不能有二心。如果有二心,以後怎麼侍奉國君?

於是這場戲,順順利利地殺了宋昭公,公子鮑即位,是為宋文公。

宋國弒君,各國知道後,輿論一片譁然。

晉國聯合衛國、陳國、鄭國攻打宋國。

晉靈公首先提出不同意見。

晉靈公對趙盾說:這件事管我們晉國什麼關係?

趙盾說:宋國弒君,天理難容,我們晉國作為霸主,如果不奉天討不義的,以後何以服天下。

不僅說的很冠冕堂皇,做的就更冠冕堂皇了。

出征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趙同說:你不是去打宋國嗎?你是生怕宋國不知道是吧。

趙盾說:這你就不懂了,我這是奉天討不義,就是要這麼熱鬧,才能伸張君臣大義。

到了宋國,叫罵,說:公子鮑,你憑什麼殺了你的國君?

最後,確立了宋文公的君位。

這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不知道,也不好揣測,但是齊懿公之事,基本可以知道,趙盾的做事風格了。

晉國的衰弱由此暴露給各國了。

8|一年五君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齊國

諸侯國非常敏銳的注意到,老大不行了。

於是齊懿公首先發難,破壞原有國際秩序。

齊侯伐我北鄙,襄仲請盟,六月,盟於谷。

打魯國,敲山震虎。

魯國首先想到的已經不是求助晉國,還是靠自己,去齊國媾合。

魯國派遣襄仲去齊國。

回國後,對魯國說:我看齊懿公,要死的樣子,活不過多長時間了。

公元前609年,齊國率領軍隊,攻伐魯國。

但是此刻的齊懿公,病重。

醫生說:國君,活不到秋天了。

魯文公聽到後,欣喜異常。

魯文公說:如果齊懿公在出兵之前,就死了,那就好了

然後占卜,結果是,齊懿公快死了,魯文公也快死了。

於是魯文公死了。

三個月後,齊懿公死了。

齊懿公不是病死的,是被人殺死的。

這話,還要從齊懿公做公子時說起。

齊懿公做公子的時候,大夫邴歜的父親和齊懿公產生了矛盾,兩人爭奪田地。結果齊懿公輸了。

齊懿公即位以後,一想,當年我輸了,現在要連本帶利還回來。

而此時大夫邴歜的父親死了很久了,齊懿公叫人,把屍體挖出來,砍掉他的腳。讓大夫邴歜給他當司機。

搶奪大夫閻職的妻子,讓大夫閻職做自己的警衛員。

甭管是司機還是警衛員,都是國君信任之人才能擔任。齊懿公讓兩個仇人擔任。

公元前609年,兩人一起洗澡。

結果兩人發生矛盾了,邴歜用鞭子抽閻職。

閻職問:你為什麼打我?

邴歜說:奪妻之恨不共戴天,你竟然都不生氣,打你鞭子,怎麼了?

閻職說:你也好意思說我,殺父之仇況且不共戴天,何況是父親死了,還被人羞辱。

兩人,拍案而起,酒也不喝了,一想這個慘痛教訓,誰造成的?齊懿公。

於是策劃,殺了齊懿公。

殺完齊懿公,一想,酒還沒喝完。回去,把酒喝完,出逃。

齊國人看到齊懿公被殺了,死得宜哉。也沒有追查兇手是誰?立了公子元,是為齊惠公。

齊國這幾任君主,死法是一個比一個有意思。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魯國

因為魯文公死了,魯國要安葬魯文公。那麼與齊國的戰事自然停了,而齊國因為發生內亂,齊惠公上臺後,改變了外交方針,結交好魯國。

魯國大夫襄仲、莊叔來齊國,祝賀齊惠公登位和齊國來魯國參加魯文公葬禮。

由於此刻魯國國主新喪,這個繼承人到底是誰?還屬疑問。

於是魯國大夫襄仲來齊國,要幹一件事。

魯文公的夫人是齊國人,生了公子惡、公子視。嫡長子就是公子惡。

而魯文公第二個妃子是敬贏,敬贏希望自己兒子登上國君之位。於是私下結交魯國大夫襄仲。

襄仲就支援敬贏之子,但是魯國大夫叔仲不同意。

叔仲希望齊惠公不要立敬贏之子為國君,齊惠公同意了。

襄仲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殺了公子惡和公子視,為敬贏之子騰出道路來。

襄仲幹完一系列事情後,召見大夫叔仲。

有人就勸諫大夫叔仲,說:此去必死無疑。

叔仲說:死於國君命令,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那人說:如果死於國君命令,我不反對。但是現在不是國君的命令啊。

叔仲不聽,執意進入,被襄仲殺害。

叔仲家人逃亡蔡國。

魯文公夫人姜氏,看到兒子被殺,痛苦不已,要回到齊國。

回國之時,痛苦說:襄仲竟然殺害嫡子立庶子,天理難容。

而即位的國君,是為魯宣公。

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個弒君行為,更重要的體現了魯國的君權徹底被三桓牽制了。甚至於都能干預君主廢立。

莒國

莒國在魯國旁邊,莒國國君有兩個孩子,太子僕,公子季佗。

當然比較喜歡小兒子。

莒國國君在國內統治不得體,於是太子僕殺了父親,逃亡到魯國,希望魯宣公幫助他。

魯宣公非常樂意,說:今天我就給你城邑。

魯國大夫季文子讓人把太子僕趕出魯國,說:今天必須把他趕出魯國。

魯宣公大惑不解,於是問季文子。

季文子讓太史克回答,說:周公制禮作樂,為的就是衡量人的品德。這個莒國太子,忠孝仁義,沒有一個好的。他偷了國家的財產、殺害父親,如果我們收留他,就是包庇他,這怎麼能做呢?

雖然季文子沒有推薦一個賢人,但是為您除去了一個惡人。雖然無功,但也沒有過錯。你看如何處罰呢?

魯宣公只能啞口無言了。其實這個,並不是說道理如何如何,就算很有道理,也沒有你自作主張的份吧。

公元前609年,是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年,死了太多君主了。

首先,魯文公和齊懿公先後死去。秦康公死去。莒國國君死去。魯國太子被殺。

9|一鳴驚人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我們講了晉國衰弱,是為了呼應下一個霸主的誕生,這就是楚莊王。

我們講過,楚成王雖然很有韜略,但是城濮之戰導致楚國退回南方一地。

楚莊王一出場,就留下一個成語,即一鳴驚人。

話說,楚莊王即位三年來,不問朝政。就是和女子淫樂,日夜不絕。

楚莊王知道,大臣回來勸諫。於是宣告,誰來勸諫,就殺誰。

伍舉勸諫,伍舉的孫子比他跟有名,是為伍子胥。

伍舉到了王宮,看到楚莊王左抱一個美女,右抱一個美女,放著靡靡之音。楚莊王一身醉意。

伍舉說:看大王如此雅緻,不如讓為臣給大王講一個謎語,如何?

楚莊王說:謎語?不聽。

伍舉說:這個謎語不是我想的,是別人告訴我的,但是我猜不出來。我想吾王天縱聖明,必然知道這個謎底。

楚莊王說:行吧,行吧,你說吧。

伍舉說:楚國有一座山,山上有一隻鳥,這隻鳥三年不叫不飛,不知是何緣故?

楚莊王說:簡單,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伍舉說:吾王果然天縱聖明,我終於知道謎底了。

這幾個月,楚莊王既沒有飛,也沒有鳴。

蘇從看不下去了。

問伍舉:你勸諫了嗎?

伍舉說:勸諫了,他都說了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蘇從說:那怎麼還是這麼放浪形骸?得了,我去勸諫。

蘇從就去了。

楚莊王說:你沒看見我說的話,勸諫者死。

蘇從說:如果為了國君而死,如果我的死能喚醒國君的鬥志,雖死無憾。

於是楚莊王開始罷歌舞,自覺地治理國政。

這個故事,當然是一個故事。真實的政治,沒有這麼簡單。

楚莊王這三年幹了什麼事情?答案很簡單,集權。

我們從楚成王的時候就隱約的提過若敖氏之亂,成得臣就是若敖氏一族。若敖氏又稱鬥氏。

像我們講過的子文、成得臣(子玉)都是鬥氏。

這還要從源頭說起,在【老秦人的故事】3、天問楚國,我們提過楚國有一任君主就是楚若敖,是若敖氏的祖先。

楚若敖的子孫們,被封於鬥地,故稱鬥氏。而若敖氏一族,常年擔任楚國的令尹,比如子文、子玉。

很顯然,令尹,因為總覽軍、政為一體,對楚王的權力產生極大制約。

子文當令尹的時候,由於子文做人、做事得體,毀家紓難,保全楚國。楚王與若敖氏還未有大的衝突。但是到了成得臣繼任令尹之職,成得臣由於剛愎自用,導致楚王和若敖氏一族,矛盾加劇。

楚成王就像除掉若敖氏一族,城濮之戰後,讓親信蒍呂臣繼任令尹(見,【老秦人的故事】16、城濮之戰)。

蒍呂臣一年以後逝世,令尹一職再次轉移到若敖氏。由子上繼任令尹,子上就是當年勸諫楚成王不要立太子商臣的人。(見,【老秦人的故事】19、父子相殘)。

太子商臣借楚成王之手,殺死子上。隨後發動政變,弒父奪權,是為楚穆王。

楚穆王即位以後,自然對於若敖氏一族沒有好感。此時的令尹由成得臣之子,成大心接任。

那麼這裡就奇怪了。按理說,楚穆王不可能對若敖氏一族有好感,那麼為什麼還讓成大心接任令尹一職呢?

這就要從若敖氏一族,自身的內鬥說起了。

這就要說起一個人,此人名叫子西。我們需要回顧一下城濮之戰(見,【老秦人的故事】16、城濮之戰),城濮之戰,以成得臣慘敗而告終。

此時的子西是楚軍的左師,子上是楚軍的右師。城濮之戰後,成得臣遲遲沒有等來楚成王的命令,於是自殺。成得臣死後,子西也要自殺。此時楚成王命令傳來,阻止了他自殺,被任命為商公。

子西對於楚成王的任命,心懷不滿。憑什麼子上也在城濮之戰戰敗,但是穩坐令尹之職,而自己卻得了一個小小商公。

子西於是去郢都,實質上就是想要逼宮。訊息洩露,被楚成王知道了。

子西狡辯說:臣下倖免一死,卻有人誣陷於我,說我要逃走。現在臣願意死於刑獄之下。

楚成王把他的官職降到工尹。

子西積極總結經驗教訓,二度政變,想要刺殺楚穆王。楚穆王知道後,殺了他。

公元前615年,成大心死,由其弟成嘉繼任。

成嘉繼任以後,楚國旁邊的群舒叛亂,導致一系列國家都叛亂,成嘉出征群舒。

兩年以後,公元前613年,成嘉決心徹底剷除叛亂勢力,再次出征。出征前,將大小事務託付給公子燮和子儀。

結果二人叛亂,派出刺客要刺殺成嘉,沒有成功。於是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兩人綁架了楚莊王,離開郢都,去商密。

最後憑藉著廬地大夫戢黎及叔麇,誘殺二人。

但是此次叛亂,給楚莊王內心留下了深深的陰影。楚成王剛剛即位,對於盤根錯節、在楚國勢力龐大的若敖氏家族,楚莊王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隱忍不發。

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大饑荒。

楚人自顧不暇,四方蠻族,紛紛叛亂。戎人攻打楚國西南部。另一路蠻夷從東南進攻楚國。庸人率領蠻人背叛楚國,麇人準備攻打楚國。

楚國四處烽煙,沒轍,只能關閉申、息而地的北門。申、息二地靠近中原地帶,楚國怕晉國覺得有機可乘,出兵攻打楚國。

楚人覺得不如,遷都阪高。

蒍賈說:不成。如果我們能去這個地方,憑什麼敵人不能去?我覺得四路蠻夷都是烏合之眾,他們覺得楚國不會攻打他們,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去攻打他們。他們必然害怕,就不會打我們的主意了。特別是他們都是搶一票就跑的型別,組織紀律性很差。

於是出兵攻打百濮(南方的蠻族),半個月後,百濮退兵。

接著,征討庸國。庸國人數眾多,不好攻打。

此次出兵,楚國做了很多準備。

首先,在後勤保障上,每到一個地方,就開啟糧倉,與士兵一起吃用。

結果首戰失敗,楚將子揚窗被俘虜。

子揚窗捨命逃出虎口後,回到營地,對眾人說:庸人雖然人數眾多,但是無組織、無記錄,不如調動所有軍隊,加上國君直屬部隊,合圍庸人。

楚軍師叔說:不成。此時不如採取驕兵之計。接下來每一場戰,許敗不許勝。

七次戰役,楚人全部失敗。

庸人大笑說:真乃庸人也,楚不足戰。

楚莊王下令,把楚軍分成兩隊,聯合秦國、巴國,共同攻打庸人,大獲全勝。

此次戰爭,是楚莊王的第一次執政,前三年都

左抱鄭姬,右抱越女

10|鄭人之信

公元前610年,鄭穆公前往晉國,朝見晉靈公。

於是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也

結果沒見到晉靈公,晉靈公說你和楚國是不是背後搞小動作啊?

鄭國人為了申述,寫了一篇信,這封信,感人肺腑。

信是這麼寫的:

我即位的第三年,聯合蔡國侍奉晉國。蔡國來晉國朝見,因為鄭國這裡有內亂髮生,所以我沒去成,我心裡一直掛念著晉國。內亂沒有完全解決,就匆匆忙忙來晉國朝見。

即位的第十二年,又聯合陳國侍奉晉國,為此我派出大夫和我的嫡子公子夷親自去陳國給他做思想工作。然後親自朝見晉國。

即位的第十四年,終於說服了陳國。聽到陳國臣服於晉國,我非常高興,親自來到晉國朝見,說明這件事情。

去年,燭之武又輔佐我的嫡子公子夷來晉國朝見。到了去年八月,我親自又來晉國朝見。

陳、蔡兩國為什麼能心悅誠服臣服於晉國,都是我做的工作。

貴國先君(晉襄公)在位期間,我來朝見一次。現在貴國的國君在位,我來朝見兩次。更何況,我的太子、大臣幾乎頻繁來到晉國朝見。試問古今,有哪個小國如此心悅誠服地侍奉大國國君的?

現在大國說:你沒有讓我滿意。難道不令小國寒心嗎?我們小國沒有能力反抗大國,只能等待死亡。

小國侍奉大國,大國如果以仁德對待,小國就是人。大國如果不以仁德對待,我們小國就是畜生。

鋌而走險,是因為沒有選擇。大國的要求無窮無盡,命令反覆無常。我們知道要面臨死亡,所以沒辦法,只能召集軍隊,來等待大國。

曾經我們到齊國朝見,我們為齊國攻打蔡國。也曾經和楚國媾合。處在晉、楚兩國中間,而屈從大國的號令,難道是我的罪過?希望大國能可憐可憐鄭國,我們沒辦法逃避你的命令。

這封信有沒有用?當然有用,很快晉國與鄭國媾合。

是這封信的原因嗎?可能是,但是作為國家利益而言。如果保全一個國家這麼簡單,也就沒有亡國之君了。

原因在於,楚國開始強大。趙盾前面收受賄賂這種荒唐事,把大國威信掃蕩無餘。楚國此刻從兩部分包圍晉國,一路聯合中原國家。另一路聯合秦國。

如果說聯合中原國家是既定方針,那麼聯合秦國就是創新了。聯合秦國這樣一個小小的外交創新,對於整個戰略而言,是非常重大的。秦人雖然無法稱霸,但是在晉國背後捅一刀子是完全可以的。而且秦人現在有足夠理由捅這一刀子。

公元前608年,趙盾要動手幹一事情。

河曲之役的時候,因為趙穿和胥甲攔著晉軍,不準打秦國。導致錯過時機。

於是趙盾把胥甲流放衛國,立了其子胥克。

11|鄭人背盟

別看,鄭穆公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小國的慘狀。

鄭穆公說:晉國人不能依靠。

於是和楚國結盟了。

楚莊王開始北向攻打中原國家。首先攻打的是陳國。

陳國國君陳共公死了,但是楚國人沒有去弔喪,於是陳靈公與晉國結盟。

楚莊王於是揮師攻打陳國,接著攻打宋國。鄭穆公因為站在楚國這邊,所以沒有被打。

晉國趙盾率領軍隊救援陳國、宋國。和宋、陳、衛、曹一起攻打鄭國。

楚國出兵救援鄭國。

與晉軍相遇,俘虜了晉國的大夫解揚,晉國回國。

這是晉國和楚莊王的第一次會面,慘敗而告終。

趙盾就要想,怎麼辦?

最後想來想去,首先要解決秦國。

於是趙盾問人,現在要和秦國媾合,怎麼拉攏秦國?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答案就是別白費心機了。

秦國人是上了一當又一當,怎麼可能跟晉國會盟。跟晉國會盟,難道晉國會讓開一條路,讓秦國東向嗎?

除非你把河西之地讓出來。

趙穿出了一個主意,說:不如這樣,崇國是秦國附庸,我們打崇國,然後用崇國威脅秦國,以此媾合。

這個主意,我真的不知道趙盾是不是真的認為可以讓秦國媾合?如果你真的想和秦國媾合,你打秦國啊。你把秦國打贏了,秦國自然心悅誠服,就可以媾合了。

但是趙盾為什麼不打秦國?很簡單,因為秦國雖然僻在西戎,憑藉晉國,或許可以打贏秦國,但是最後的贏家必然是楚國。

所以,秦、楚、晉三國還不同於魏蜀吳三國。

因為魏蜀吳三國是一強有兩弱型別,但是秦、楚、晉三國,除了秦國稍微弱了點,晉、楚兩國實力平衡。

最後漁翁得利竟然是秦國,秦國不可能被任何國家打,只能被聯合。那就看誰出價高吧。

話說回來,晉國攻打崇國,秦國理都沒有理晉國。

晉國希望媾合,但是秦國不肯。

《左傳》說晉靈公奢侈,趙盾屢次勸諫而不聽,所以不能和楚國相爭。

這個問題,晉靈公即位之時,尚在幼年,基本沒有執政能力。即使晉靈公如同桀紂一樣奢侈無度,這和晉國衰弱沒有關係。

12|晉人攻鄭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公元前608年,晉國攻打鄭國,報復北林之役。

此時這個訊息傳到楚國,楚莊王對於此次晉國伐鄭心中很明白。

一來,晉國因為聯合秦國失利,報復鄭國

二來,鄭國地理戰略位置確實重要

楚莊王於是,圍宋救鄭。

因為宋國和晉國一起攻打鄭國,此時攻宋,宋國必然脫離聯盟,而晉國也必須先放棄鄭國,轉而救宋。

鄭國接到了楚國命令,要鄭國攻打宋國。鄭國於是北上攻宋。

開戰之前,宋國的華元宰殺羊,來犒勞士兵,結果他的車伕羊斟沒有吃到,導致羊斟怨恨華遠。

不久宋國和鄭國發生激戰,在戰爭中車伕羊斟說:前天我能不能吃到羊肉,由你作主。今天我駕駛戰車,由我作主。

於是故意把車趕到鄭軍之中,主帥華元被擒獲。

這樣一來,宋軍大敗虧輸,鄭國繳獲四百六十輛兵車,俘虜二百五十人士兵,死亡人數接近百人。

這場戰役中,宋國大夫狂狡在戰鬥中和一個鄭國士兵遇到了。鄭國士兵慌忙逃跑,失足掉入井中。此時正是殺敵之際,結果大夫狂狡用戟救了這個士兵,反而被士兵所擒。

停戰以後,宋國用兵車、良馬贖回華遠。兩國交界手續正在辦理,車馬交了一半,華元就跑回國內。

華元跑到宋國城門外,大喊道:我是宋國主帥華元,開門。

守門大夫叔牂(有人認為此人就是羊斟,姑且看之)喊道:你的馬有問題嗎?使你落到敵人手中

華元說:不是因為馬。是因為人。兩國談和,我就跑回來了。

這次戰爭,鄭國贏得是莫名其妙。宋國怎麼敗的呢?

雖然有種種原因,但是根源在於,宋國的內亂。

宋國內亂基本沒有止息。

宋文公即位以後,

二年,昭公子因文公母弟須與武、繆、戴、莊、桓之族為亂,文公盡誅之,出武、繆之族。

宋國的公子須貴族聯合,發動政變,最後被宋文公誅滅。

這種接二連三的內亂使得原來就很二流的宋國變得極為二流了。

宋國此次戰敗,就開始修整軍備。因為宋、鄭談和,鄭國獅子大開口,竟然要兵車一百輛、良馬四百匹,雖然華元逃回來,這個賠款少了一半,但是整個打擊也是致命的。

宋國築城,華元是監工。

有一天華元來巡視,聽到築城的工人唱歌。

唱道:

人模人樣,丟盔棄甲,倉皇而逃。

華元聽到以後,氣得半死。

華元說道:我們有牛皮,倉庫多得很,丟盔卸甲沒關係。

意思是說,盔甲還可以再造出來。

工人說道:即使有牛皮,哪裡有漆材

華元跟隨從說道:快,跑,他們人多勢眾,我們不是對手

13|晉人伐鄭

公元前607年,秦人因為崇國一事攻打晉國,包圍了焦地。

趙盾率兵救援焦地。

趙盾隨後,攻打鄭國,報復宋鄭之戰。

楚莊王得知這個訊息後,不像上次。上次只是命令鄭國打宋國。

但是這回不能總是搞幕後玩家吧。

於是派遣鬥越椒救援鄭國。

楚軍駐紮在鄭國等著晉國。

趙盾氣勢洶洶而來,這一回跟上幾次一模一樣,又撤軍了。

趙盾說:若敖氏家族,要滅亡了,不如增加他的驕傲。

這個理由很難說服人,若敖氏家族是不是滅亡,這是楚國自身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晉國衰弱,未必能跟楚國硬碰硬。

這個鬥越椒可是可以說道說道的人。

鬥越椒我們曾經講過(見,1),當時鬥越椒去魯國訪問。

魯國惠伯說他驕傲異常,必有大禍。

中國有個成語叫狼子野心,說的就是此人。

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費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鬥越椒一生下來,子文一看此人面相,就說:必殺之。

說這個人長的跟豺狼一樣,說話的聲音跟豺狼一樣。但是司馬子良不忍殺自己兒子。

這就為後來若敖氏家族的毀滅,埋下伏筆。

14|趙盾弒其君

【老秦人的故事】21、晉楚爭霸

晉靈公即位之時,尚在幼年,由趙盾輔政。

晉靈公不斷長大,基本跟木偶沒區別,大事小情除了面見一下小弟國,例如鄭國。出來會面,形成了類似於責任內閣制。

晉靈公自然很不滿,就想把權力奪回來。晉靈公有沒有這個實力?看起來不太有,因為卿族的勢力在晉襄公時代,也沒有剷除。

《左傳》記載,晉靈公。說晉靈公是一個昏庸之君。

有這麼幾點:

1、徵收重稅,驕奢淫逸

2、喜歡射彈珠,看人躲避彈珠取樂

3、有一次吃熊掌,結果熊掌沒煮熟,就把廚師殺掉

於是忠臣士季、趙盾就打算勸諫。

士季說:我們一起去,他要是不聽,可就麻煩了。我先去,如果他不聽,你再進去。

於是面見晉靈公,晉靈公裝作沒看見他。

最後裝不下去了,搶先說:寡人認識到了錯誤,以後再也不犯錯誤了。

士季說:孰能無過,如果能改正,那還是好的。怕國君虎頭蛇尾可就不好了。

這段話活生生的就是老師和學生的場景,學生肯定不會改的。

晉靈公無動於衷。

趙盾就來勸諫,晉靈公很厭惡趙盾。

於是派殺手要殺掉趙盾。結果殺手來到趙盾府邸,看到趙盾十分勤奮。

說道:他真是國君的忠臣啊,我怎麼能殺害忠臣呢?還不如死了算了。

於是自殺而死。

晉靈公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晉靈公擺下酒宴,埋伏武士。

趙盾的戎右提彌明發現了,於是快步來到殿上。

大喊道:做臣子侍奉國君飲宴,酒過三巡,還不告退,成何體統?

於是扶著趙盾走下殿去。

晉靈公一看計劃敗露,於是急忙派遣猛犬,意圖殺掉趙盾。

提彌明看到猛犬來了,三拳打死猛犬。

趙盾說:國君竟然廢棄忠良。

晉靈公武士趕了過來,看到猛犬已死,迅速追上趙盾。

跟提彌明搏鬥,最後提彌明慘死於武士手中。

此時,箭在弦上之際,突然有人衝出來,用兵器擋住武士,掩護趙盾逃跑。

此人名叫靈輒。

靈輒有一次餓倒在山上,正巧趙盾在山上打獵。

趙盾問靈輒,怎麼了。

靈輒說:已經三天沒吃過飯了。

趙盾於是拿出食物,給他吃。

他只吃了一半,趙盾問何意。

靈輒說:家中有老母,離家三年,不知母親怎麼樣了,希望能夠把這一半給他吃。

趙盾說:你全吃了吧,我的食物全給你了。

於是靈輒報一飯之恩,來救趙盾。

另外,晉靈公兩次刺殺趙盾都失敗了。這不能用趙盾運氣好,來解釋,唯一的就是晉靈公身邊有趙盾的密探。

趙盾同族趙穿,在桃園殺掉晉靈公。趙盾原本想出國逃難,訊息傳來,晉靈公被殺。

於是回來了。

晉國太史公董狐記錄道

趙盾弒其君

告訴群臣。

趙盾說:不是這樣的,你誹謗我

董狐說:你是晉國正卿,結果逃亡不過國境,回國以後不殺害弒君之人,不是你殺,誰殺的?

趙盾說:我懷念祖國,結果遭此誹謗。

孔子讀完後說

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董狐是一個好的史官。趙盾也是一個好的大夫,結果因為原則受到誹謗,太可惜了。如果趙盾能夠越過邊界,就可以避免弒君的罪名了。

這裡要解釋一下,出不出國境,怎麼會有這麼大差別?

什麼是忠臣?就是臣子不停的勸諫,但不能弒君。

趙盾如果出國了,說明你跟趙穿不是同謀。

結果你沒有出國,不僅如此,你還沒有殺害趙穿,這就很讓人懷疑你是同謀。

那麼趙盾到底是被冤枉,還是真的參與到弒君中呢?

趙盾這個人他是一個典型的政客,首先是為自己著想,然後才為國家著想。否則也不會因為改立國君,導致跟秦國鬧翻。不會因為透過排擠異己,來使晉國衰弱。

晉靈公是胡亥嗎?很顯然不是,胡亥這種紈絝子弟可沒想殺趙高。晉靈公為什麼屢次三番要殺趙盾,其中就可以知道,趙盾對晉靈公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所以晉靈公的一系列紈絝行為,可以講是欲抗爭而不得的一種行為。

君權和卿權之間的鬥爭,自晉文公開始就沒有停過,晉靈公基本沒有能力去制約卿權,只能透過殺死趙盾來解決。我相信這一點沒有異議。

《左傳》透過一系列前面的伏筆,就是告訴讀者,趙盾不可能弒君。因為趙盾勤政,趙盾救了靈輒,這樣一個忠臣,怎麼可能弒君呢?

但是這是兩個邏輯,一個人完全可以勤政,一邊殺人。兩點完全不矛盾。

這集中體現中國人一種很奇怪的思維特徵,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這是極為低階的幼兒般的邏輯,將世界簡單劃分為二元。

趙盾有沒有動機殺害晉靈公?我個人認為有,這裡有兩方面

其一、主觀上,趙盾有沒有殺害晉靈公動機?

其二、客觀上,趙盾有沒有要殺害晉靈公?

主觀上,這點我們沒法討論,因為一切討論都會被歸結為陰謀論。

但是客觀上,晉靈公要殺害趙盾,這是確證無疑的,趙盾命令趙穿來刺殺晉靈公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這種可能性成立,我們想趙盾第一件事情是幹什麼?

很顯然,殺趙穿。

因為一旦殺了趙穿,大可以講,是趙穿殺害晉靈公,把自己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即使趙盾要殺晉靈公,有的是人,何必找趙穿呢?

那麼晉靈公誰殺的?難道真的是趙穿腦子一發熱殺害國君?

不管怎麼樣,《左傳》、《史記》偏袒趙盾是肯定的,趙盾有沒有可能殺害晉靈公,有可能。

最後,公元前607年,趙盾派趙穿迎接公子黑臀,立其為君,是為晉成公。

標簽: 晉國  趙盾  魯國  晉靈公  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