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為何說明亡於萬曆

作者:由 姜啟予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5-12

“明亡於萬曆”是清修明史的一種觀點,當然我個人是贊同這種說法的,但是得出這個結論的總結是不太好的,往往古人都用倫理綱常來論到好壞,缺乏唯物主義史觀,在推論之前就有了一個立場,只要和儒學觀點相悖就會被判定為壞,這裡用一個歷史線和簡單的歷史事件來簡述。

明朝官僚體制:

明朝之初是有宰相機構的,沿承元製為中書,挾制六部,宰相機構的特點就是分擔皇帝職責同時實現了制約皇權的作用,明開國之帝朱元璋認為,元朝的皇帝都是好皇帝,官員卻不是好官(元朝入定中原做官員管理的時候,大多數的官是從吏提幹為官的,吏沒讀過什麼書,一輩子在官府做事精通律法而缺少治國思想,讀書人的氣節吏是一點都沒有,變成了官之後沒什麼挾制就開始各種斂財,江浙一帶最為嚴重,元朝的宰相也經常專權,掛六部職稱,自己計劃換皇帝,元的官員幾乎是沒有什麼可以挾制的),朱元璋在之後找個幾個機會辦了幾個大案,到現在為止證據都是不足的,就是皇帝說你有罪該死,就殺掉很多官員了。最後朱元璋裁撤中書機構,六部事宜無論大小皆需奏報,之前六部的文書室送到中書來進行第一步處理,如果是大事需要皇帝參與決策會上報皇帝,裁撤六部之後皇帝的責任就加重了,明朝只有兩三個皇帝能承受住這樣的壓力,皇帝每天處理公文到半夜,天未亮就開始批閱文書,這是明清兩朝的常事兒,在之後就從翰林院選了一些學士組成了內閣,內閣一開始是一個秘書機構,不參與決策只是“票擬”,名還有二十四衙門來中的司禮監來輔助皇帝(二十四衙門為內官機構,服務皇帝,但長官大多數宦官,稱為太監),內閣票擬之後會將文書送到皇帝哪裡進行批紅,批紅的人就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明太祖 成祖是為勤政之楷模,但是明朝後世皇帝大多數都是無法達到這個強度的勞動的,從正德皇帝開始,朝臣開始和皇帝有了分歧,到了萬曆最為嚴重。

為何說明亡於萬曆

為何說明亡於萬曆

嘉靖皇帝:

朝臣經歷過正德之後都希望有一個規矩的皇帝,在嘉靖即位之初,朝臣就給嘉靖出了一個難題,就是“大禮議”,正德皇帝沒有子嗣,嘉靖皇帝是孝宗四弟的兒子,按照輩分來說嘉靖和正德是一輩人,但是群臣要求嘉靖皇帝既然是繼承正德皇帝的皇位那麼要尊正德為父親,這個嘉靖皇帝一直不同意,跟朝臣爭鬥了幾年,期間嘉靖一個人對付一個整個官僚機構,不落下風,之後嘉靖皇帝又因為立儲的問題,嘉靖不喜歡後來的隆慶皇帝,跟朝臣有爭論。隆慶上任六年就死掉了(在任期間解決了韃靼問題,倭寇問題)。嘉靖皇帝在很長一段時間沉溺煉丹,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內閣的首輔嚴嵩,當然嚴嵩有功有過此處不予評論,但是內閣由一個秘書機構開始參與決策了。

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期間是明朝爆發問題最多的時候,萬曆年間打了五次仗,朝鮮之役,寧夏之役,播州之役,明緬戰爭,薩爾滸戰役,前三次都是打贏了,後兩次打輸了,明朝一年稅收摺合白銀大概是400萬左右,這些錢除了要應付戰爭還要應付公務開支,但是這幾次戰役幾乎是花掉了數十年的全部稅收,國家公共支出無錢可用,薩爾滸之戰的時候明朝內閣和邊疆將領就出現了分歧,如果不馬上解決戰鬥,後勤就可能供應不上了,如果要進行快速決戰明軍武備又不足,甚至還有許多武備還是正德時期的,關內士兵冬季出關作戰也不是很適應,如果後勤足夠,明軍47萬步步為營,等到夏季找到機會進行決戰,薩爾滸明軍得勝很容易,但是就是這種矛盾,環境不適合決戰,但是後勤又不能支援軍隊長期處於作戰狀態,邊疆將領開始制定了一個放棄己方優勢的作戰方案,導致了薩爾滸的失敗。

萬曆在張居正之後內政更是混亂不堪,萬曆中後期公務員系統極度缺人,明朝如果官員辭職要提交公文等皇帝批准,但是萬曆皇帝不上朝不批公文,就導致了辭職公文沒人批,任命的公文也不批,但是一般的小官如果說公文沒有回覆,會連續上三道辭職公文,如果都沒有回覆,就可以回家了,如果是內閣,尚書之類的高官就得等皇帝批准,“廟祝閣老”李廷機,任內閣首輔之時已經六十多歲了,李廷機到任發現六部攏共31人在任,24個位置空缺,活沒法幹,李廷機辭職的時候用了五年,上了123封辭職公文,但是都是留中不發,沒有下文(當時無論什麼公文基本上都這樣,沒有皇帝的批覆,內閣和六部只能按照往年相關的行政事例來判斷如何制定政策),最後李廷機也是直接回了老家沒有等皇帝的批覆。其實朝廷是有一批人在等著任職,但是皇帝不批覆,這些人只能留在吏部不能上任,這樣一來一回就導致了官職空缺,基本上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兒,官員效率再高也提供不了雙倍勞動力。

為何說明亡於萬曆

為何說明亡於萬曆

為何說明亡於萬曆

為何說明亡於萬曆

為何說明亡於萬曆

萬曆皇帝開礦和官員進貢,之前都是藩屬國給中原王朝進貢,但是很難想象這位皇帝竟然讓自己的官員給自己進貢,這樣除了稅收之外,官員還要另外進行斂財給皇帝,這就加重了國民負擔;同時萬曆皇帝的開礦挖金銀也是一個以開礦之名而斂萬民之財,皇帝任命宦官為開礦的提督到處去開礦,但是不是真的開礦,很多時候就是劃一片地說這裡有礦,而這裡的礦現在沒有了,都是讓你們這些刁民提前挖走了,然後就開始逼著當地的人上交自己的錢財,很多這種亂七八糟的藉口來強制收繳民財。刑部左侍郎呂坤上疏:

開礦之禍,災連數省,民十室而九空。陛下赤子,凍骨被肌,冬無破絮者居其半;飢腸餓腹,日不再食者居其半。流民未復鄉井,棄地尚多荒蕪。存者代去者賠糧,生者為死者頂役。破屋頹牆,風雨不蔽;苫藁不完。兒女啼飢號寒,父母吞聲飲泣。君門萬里,誰復垂憐!

然而這種文書根本沒有下文,哪裡開礦哪裡的人就相當於遭了難,而皇帝斂財之後也不用,只存在自己的金庫裡,國家征戰也不能用皇帝的小金庫,只斂財不花。注意呂坤上疏的內容,破產者這個時候多了起來,這樣就產生了嚴重的治安問題和秘密聚會,進而給未來的各種各樣的農民起義埋下了源頭。

為何說明亡於萬曆

為何說明亡於萬曆

為何說明亡於萬曆

同時萬曆還面臨著貫穿明朝的問題,就是宗族供養問題,朱元璋制定的宗族政策是隻要是皇族不管是第幾代都要被國家供養,其他王朝基本上四五代的宗族和老百姓沒什麼差距了,不需要國家供養,但是明朝的宗族不僅要國家供養,而且要婚喪嫁娶都需要國家來承擔,同時不準宗族考科舉做官,也不準從事生產自食其力,這樣一筆負擔到了萬曆年間已經是很重了,因為需要供養的人不斷增加,到了萬曆已經出現已經熬到白頭因為政府經濟困難而沒錢給操持婚禮而沒有結婚的情況了。

總之明朝國家政體是很依賴皇帝的個人品質和才能的,如果皇帝不理朝政,很多決策無法實現,國家機器無法正常運轉(可以對比宋時代的官僚體制,宋朝的官僚對於皇帝的制約相當顯著,只要是不經過中書舍人起草的皇帝口諭以及其他形式的手書都不是聖旨,都沒有什麼行政效應,百官也會拒絕執行這樣的行政指令)。

標簽: 皇帝  萬曆  嘉靖  開礦  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