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文化碰撞 | 論“文化休克”的四個階段 (後續)

作者:由 國際漢語人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9-19

引言:

上週我們介紹了文化休克的四個階段,文化碰撞 | 論“文化休克”的四個階段,得出結論: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文化休克”的四個階段。而且每一個跨文化交際的個體的經歷和工作性質多種多樣,因此他們的經歷不一定是按照“蜜月”、“挫折”、“調整”、“適應”的階段依次進行,其中也有可能是螺旋式發生,或者幾個階段同時並存。

今天我們針對這篇文章進一步做出了分析。

文化碰撞 | 論“文化休克”的四個階段 (後續)

“挫折減少的原因”

筆者分析朱同學、邊同學和陳同學的案例,分析出下列原因可能導致了挫折的減少:1。當事人本身的性格和處事方式;2。相關負責機構的指導幫助;3。與當地的溝通、交流順暢;4。飲食方面可供選擇本國食物;5。個人自身的語言水平;6。與學生、同事的友好相處。

解決“挫折”的建議:

綜上所述,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以幫助更好地解決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挫折”。

一、赴任之前

1。首先,赴任之前努力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語言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當事人之後的跨文化交際過程是否順暢,從而有利於人際交往,同時優秀的外語技能也可以幫助提升自己的自信。

2。前期各種檔案準備到位,保證自己的行程順利,同時與派出方保持良好溝通。前期的各種準備能夠直接影響當事人赴任後的狀態和心情,如果準備充分,赴任期間也會比較順利,當事人能更好地將精力放到教學和生活中。

如果準備不充分,則“開門不利”,極易影響當事人的狀態和情緒。當然,如果真有什麼遺漏,積極解決、努力解決,影響也不會大的。

二、赴任之後1.生活方面

1。1與當地機構保持良好溝通以便尋求幫助。案例中陳同學與邊同學都是與機構保持了良性的溝通,這大大有利於工作和生活的開展。

1。2與自己的學生、同事保持良好關係。上文陳同學在學生的幫助下順利招生並且也對當地環境有了更深的瞭解,從而能有效地分散一些孤單、思念之情。

1。3思念家人的時候多與朋友傾訴或者透過影片電話、資訊等方式連線國內。這也是上文大多數當事人都會採取地一種方式,簡單、有效。

1。4交更多當地的朋友,以便更瞭解所在國環境、風俗人情。

1。5飲食不習慣時,可以嘗試自己製作。當想念中國美食時,如果購買不到或者購買的食物味道不正宗,可以下載相應的菜譜或者可以連線父母進行遠端指導,也可以求教會做中餐的志願者同事。

1。6發展愛好,比如跑步、旅遊、看書、學習當地舞蹈等,來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Caroline後期遊歷了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對中國風俗人情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助於她的中文水平的提升。1。7處事方面要保持樂觀、冷靜,努力解決問題是首要,而不是遇事輕易選擇放棄。上文案例中朱同學處事不驕不躁,隨遇而安,這樣的性格和處事方式能夠讓他很好地適應各種環境。

2.教學方面

2。1瞭解當地學生的特點、學習模式,因材施教。每個國家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需要在課前深入瞭解學生的習慣模式,從而相應地改善自己的教學風格。上文案例中黃同學所在學校學生比較活潑好動,上課的時候學生玩手機、聊天等現象較常見,基於此,黃同學在之後改進了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增添了活動、遊戲,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2教學效果不如意時,也可以找校方多溝通或者向前輩、同事諮詢,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平時多觀摩其他資深老師或其他同事的課,取長補短,進一步打磨自身教學技能。

研究不足

本文采取的是個案訪談的形式,研究形式比較單一且訪談數量還是較少,分析結果不夠權威,希望有志之士批評指正。

END

標簽: 同學  學生  跨文化  赴任  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