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商代青銅: 一類是變形奇特類, 一類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動物

作者:由 文化之美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8-06-20

門道提示:農曆五月初七

商朝在最後的二百七十多年間,定都於殷,即今河南安陽,故此商朝又名殷朝。我們稱這二百七十多年為商朝的後期,我們所以確知商朝已有文字記錄乃因為公元一八九九年以來殷都遺址——即所謂殷墟的發展和發掘。

青銅器文化

商代青銅: 一類是變形奇特類, 一類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動物

商代早期青銅器紋飾主體已是獸面紋,以粗獷的勾曲迴旋的線條構成,全是變形紋樣,除獸目圓大,以為象徵外,其餘條紋並不具體表現物象的各個部位,紋飾多平雕,個別主紋出現了浮雕,二里岡上層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犧首裝飾。所有的獸面紋或其它動物紋都不以雷紋為地,是這一時期的特色。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與一耳成垂直線,在視覺上有不平衡感。鼎、斝等柱狀足成錐狀足和器腹相通,這是由於當時還沒有掌握對範芯的澆鑄全封閉技巧。

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鬥形,與殷墟時期長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爵的形狀承繼二里頭文化式樣,—律為扁體平底。流甚狹而長。青銅斝除平底型的以外,還出現了袋足斝。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形大孔,相當二里岡上層的器,+字形有成為大方孔的。有的更在圈足的邊沿,留有數道缺口,鄭州和黃陂盤龍城都出土過這種例項。管流斜置於頂上的半封頂袋足盉,後側有一大鋬可執,在本期內頗具特色。罍皆狹唇高頸有肩,形體亦偏高。

商代青銅: 一類是變形奇特類, 一類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動物

商代的青銅器可分兩大類,一類是變形奇特類,屬於想象中的動物;一類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動物。其中最流行的是想象的是動物紋,其主紋常見的是“饕餮紋”,形成一個獸面,大眼,有鼻、雙角;也有用兩個相對的“夔紋”來組成。

饕餮紋

商代青銅: 一類是變形奇特類, 一類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動物

是商代青銅器的主要裝飾紋樣,在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饕餮是一種兇食的動物,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獸。其中器物主要用於祭祀,被稱做饕餮的獸面紋應是牛、羊、豬等作為祭祀犧牲形象的表現。而這種形象往往是加以象徵化、抽象化被表現出來。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性格貪婪,比喻好吃之徒。為縉雲氏之子而非龍九子。《左傳·文公十八年》說饕餮是“貪於飲食,侵欲崇侈······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而到了商周,統治者用青銅器紋飾的“猙獰恐怖”來表達王權的“神秘威嚴”,以表達其對政治權力、地位與財富的佔有,讓人望而生畏。奴隸主也在這些可怖猙獰的紋飾中寄託了他們全部的威嚴、意志、榮貴、幻想和希望。

夔紋

商代青銅: 一類是變形奇特類, 一類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動物

是一種近似於龍紋的怪獸紋,常常以兩夔相對,組成一個饕餮紋;或僅作饕餮紋的附飾。通常只作側面描寫。它的變化很多,有兩頭夔紋,蕉葉夔紋,三角夔紋,蟠夔紋,以適應不同裝飾部位。

回紋

商代青銅: 一類是變形奇特類, 一類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動物

橫豎短線折繞組成的方形或圓形的迴環狀花紋,形如“回”字,所以稱做回紋。多作為地紋使用,用面的大小和線條粗細對比,襯托出裝飾主體。在青銅器上多是方形回紋。在漢族民間有“富貴不斷頭”的說法。回紋以它簡樸凝練的風格使得青銅器祭祀禮器更具莊嚴、厚重之感。到了商末周初,由回紋產生的豐富變化形成幾種變體的新型裝飾紋樣,如曲折樣式、三角樣式、鉤連樣式等。

龍紋,鳳紋

商代青銅: 一類是變形奇特類, 一類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動物

商代是中國青銅器的核心時期,是青銅時代波瀾壯闊、光彩奪目的一頁。無論在造型設計、花紋裝飾,還是在鑄造技術上較前代都有明顯的進步。

標簽: 饕餮  青銅器  回紋  裝飾  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