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作者:由 乾坤客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8-24

導言:最早的易學創始人不是伏羲

伏羲”作八卦“,他是易學創始人麼?在伏羲之前有沒有易學?這就要看讀者們如何理解”易學“這個概念了。如果太極圖、河圖和洛書算是”易學“的話,那麼,伏羲不是最早的易學創始人,燧人氏才是最早的易學創始人。

一、從”三易“說起

一說易學,多數人能想到《周易》,讀過點古書的,還知道“三易”,即《周禮·春官·太卜》記載的“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中說:“

《連山》

八萬言,《

歸藏

》四千三百言。《連山》藏於蘭臺,《歸藏》藏於太卜。”

《周易正義》引鄭玄《易贊》及《易論》雲:“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即

漢代

人就認為易學至少在

夏代

已經產生,但是鄭玄並沒有指出“三易”的“先天”或“後天”。

大多易學愛好者認為伏羲所作的八卦是先天八卦。《周易大辭典》雲:“邵雍認為

乾坤坎離為四正卦

的圖式乃伏羲所畫,稱為‘先天圖’,其學稱為‘先天之學’,而以漢易中以

坎離震兌為四正卦

的圖式為文王對伏羲之易的推演,稱其學為‘後天之學’。”

明·楊慎《丹鉛續錄》卷二“三易”條雲:“《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幹令升注云:‘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此小成之易也;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此《連山》之易也;初乾、初坤、初艮、初兌、初犖、初離、初釐、初巽,此《歸藏》之易也。小成者,伏羲之易也,而文王因之;《連山》者,列山氏之書,而夏人因之;《歸藏》,軒轅氏之書頁,而商人因之。夏得人統,故歲首建寅而卦首艮;商得地統,故歲首建醜而卦首坤;周得天統,故歲首建子而卦首乾。伏羲之《易》小成,為先天;神農之《易》中成,為中天;黃帝之《易》大成,為後天。’。”

幹寶,字令升,晉代人,著有《周官禮注》十二卷(已佚),楊慎引的“幹令升注”就是指這本書。

幹寶所謂“先天”、“中天”與“後天”與宋儒的“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又有所不同。

宋儒所謂伏羲先天八卦幹寶稱為小成易、伏羲易、文王易、先天易。

宋儒所謂文王后天八卦幹寶稱為《連山易》、中成易、神農易、夏易、中天易。

幹寶稱《歸藏易》為大成易、黃帝易、商易、後天易。

幹寶既然把先天八卦歸為文王易,先天易自當屬於《周易》了。

所以,最早用“先天”或“後天”命名八卦圖的晉代幹寶與宋代邵雍的命名不完合相同,但是將先天八卦圖歸之於伏羲,二人的觀點卻是相同的。

二、”無端鑿破乾坤秘,禍始羲皇一畫時”?

《周易》是最早提出伏羲作八卦的文獻,《易·繫辭下》記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但是,《周易》沒有指出伏羲作的是什麼樣的八卦,即伏羲製作的是”三易“中的什麼易。

無論伏羲製作的是什麼八卦,只要有了八卦,當然說明有了易學。宋代陸游有詩:

《讀易》

揖遜干戈兩不知,巢居穴處各熙熙。

無端鑿破乾坤秘,禍始羲皇一畫時。

伏羲之前有沒有易學呢?

三、燧皇三圖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什麼是“易”?《周禮·春官·太卜》記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能用筮法和八卦進行推測的技術是“易”。

從這個角度講,伏羲最早制八卦,不愧為人文始祖。

郭彧先生說:”嚴格來說,任何黑白點數的“河圖”或“洛書”,都與《周易》毫無關係。無論從象數角度或義理的角度看,任何黑白點數的所謂“河洛圖書”都不屬於《周易》的研究範疇。“這個結論個人認為是有問題的。

“易“僅指八卦推測技術麼?非也。

八卦是用陰陽符號構成的”象“,《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莊子》說:“易以道陰陽”。這說明,”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之謂易“,能用陰陽之道進行”生生不息”的含有“象”的推測技術才是“易”,即“易”=陰陽之象+數學+生生(變化)。

據傳說陰陽思想比之伏羲八卦,有更早的淵源,這就是“燧皇三圖”,即“太極圖”、“河圖”和“洛書”。“燧皇三圖”都含有“陰陽之象”,也當屬於“易學”範疇。

《周易·繫辭》記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郭彧在《易學百問》之十三反對“聖人則河圖畫卦”說。北宋真宗時期的黃黎獻,是彭城劉牧的弟子。劉牧著有《易數鉤隱圖》一卷,黃黎獻則著有《續易數鉤隱圖》一卷。今見《四庫全書》裡面《易數鉤隱圖》三卷本,是黃黎獻弟子吳秘合劉牧與黃黎獻之書而成。黃黎獻說:”夫卦者,天垂自然之象也。聖人始得之於《河圖》、《洛書》,遂觀天地竒偶之數,從而畫之,是成八卦。“有人說黃氏河圖是臆造的,不對,黃黎獻是據漢代“九宮算圖”和“天地生成數圖”畫出來的,如何能說是臆造的呢?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黃黎獻所制河圖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禮含文嘉》記載:“伏羲德合天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之以作《易》。”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河圖與太極圖關係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祖本週易六十四卦初構圖洛書幻方與萬字符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陶器洛書紋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洛書數字遷移規律(江鳴先生所繪)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仰韶洛書紋對應洛書遷移規律圖

既然伏羲則河圖、洛書以作《易》,那麼,河圖、洛書當在伏羲之前,伏羲之前的三皇自然是燧皇。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3400至4100年前四壩文化河圖陶豆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陶豆上的河圖

燧人氏是舊石器時代人,距現在已有萬年之久,《尚書大傳》等古籍增補“三皇五帝”中被列為“三皇”之首,奉為“天皇”,尊稱“燧皇”。

《三國志·魏書》說:“易博士淳于俊曰:包羲因燧皇之圖而制八卦。”燧皇之圖包括太極、河圖和洛書,易學家杭辛齋因而稱“燧皇三圖”為“三代故物”。《三國志》記載太極圖是燧皇之圖。據呂振羽《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介紹,燧人氏時代已有圓形刮削器,說明當時已有製造圓形日晷的能力,《屍子·君治》說:“燧人氏上觀辰星。”說明燧人氏已有天文知識,因此,太極圖為燧皇時期所制當有可能。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距今9000年至11000年前浙江上山文化圓形陶器器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山東泰安出土前3000年的大汶口文化太極圖象牙梳

四、太極圖的發現故事

考古發現太極圖以前,元末明初世人才見到陰陽魚太極圖圖式

“太極”一詞,始見於《墨子·非攻》:“

既已克有三苗,焉為山川,別物上下,所制

太極

,而神民不違,天下乃靜。”其次見於《周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後來《莊子》亦提出太極:“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尚書》未言太極而提出“皇極”。

“太極”一詞,從字面上說,“極”是頂點、盡頭、極限之意,“太”是最、過於之意,“極”上加“太”,表示無以復加的極限、極點,可以說太極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太極是易學中標誌對立之統一性的哲學範疇,它概括了宇宙萬物的終極的統一本體和生化運動的根源與規律,是易學概念和命題的出發點,在易學體系中沒有一個概念或命題會是與太極元範疇不相聯絡的。

太極定義甚為難下,北宋司馬光《溫公易說》雲:“凡物未分混而為一者,皆為太極。兩儀,儀,匹也,分而為二,相為匹敵。……太極者何?陰陽混一,化之本原也。兩儀者何?陰陽判也。”此說甚當。沒有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人,是很難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太極觀的。太極是氣道統一性的概括和總結,它是對宇宙及萬物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結構、關係、作用、本質、規律的共性的最大的概括,所以宇宙之大可以稱為太極,粒子再小,依然可以稱為太極,物物一太極。太極的對立之統一性,我國古代用太極圖來形象地表示。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標準太極圖

現在發現的太極圖樣式很多,比較流行的是標準化的陰陽魚太極圖。標準化陰陽魚太極圖有八種:

(一)、順時針上陽下陰太極圖(二)、順時針上陰下陽太極圖(三)、順時針左陽右陰太極圖(四)、順時針左陰右陽太極圖(五)、逆時針上陽下陰太極圖(六)、逆時針上陰下陽太極圖(七)、逆時針左陽右陰太極圖 (八)、逆時針左陰右陽太極圖

其他太極圖樣式列要如下:

一、周氏太極圖(《宋儒學案》)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二、太極先天之圖(《正統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品圖》)

三、彭曉水火匡廓中天太極圖(《易學圖解》)

四、天地自然之圖即古太極圖(《六書本義》)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五、來得知太極圖(《易經來注圖解》)

六、劉牧太極圖(《易數鉤隱圖》)

七、太極順生圖(《古本週易參同契集註》)

八、胡煦迴圈太極圖(《易經圖典精華》)

九、河南開封延慶宮太極圖

十、四川成都青羊宮太極圖

十一、北京白雲觀太極圖

十二、道教太極門太極圖

僅管太極圖的形成早在燧皇時期,但古人沒有見過文物中的太極圖,文獻中出現太極圖圖式相當晚。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陶紡輪,新石器時代,河南淅川出土,屈家嶺文化遺存(前3300年-前2600年)

太極圖在文獻中確鑿可考的最早圖式,是五代後蜀彭曉著《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中為註解東漢道士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所繪水火匡廓太極圖。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水火匡廓太極圖

唐代《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品》中之先天之圖,與水火匡廓圖完全一致,而北宋周敦頤之《太極圖說》一書,原並無太極圖,只是由南宋朱震《進周易表》進呈而出,世人此後才得以觀之,周氏太極圖也是水火匡廓圖。

陰陽魚太極圖最早從明初趙偽謙《六書本義》的“天地自然河圖”傳出,也稱先天太極圖。

與此類似的“古太極圖”,則出自明末趙仲全的《道學正宗》。

標準太極圖即俗太極圖最早載於明代倪元璐所著《兒易外儀》,它是在古太極圖基礎上進行美化後形成的陰陽魚黑白平衡的太極圖,民間大多傳畫。

1。周氏水火匡廓太極圖的由來

周氏太極圖據清朝朱彝尊《太極圖授受考》認為來源於《道藏》,他說:“自漢以來,諸儒言易,莫有及太極圖者。惟道家者流,有《上方大洞真元妙品經》,著極三五之說,唐開元中明皇為制序,而東蜀衛琪注《玉清無極洞仙經》,衍有無極、太極之圖。”而清黃宗炎著《易圖辨惑》稱:“無極圖本為河上公所作,而呂洞賓在華山把無極圖傳給陳摶,陳刻於華山石壁。”又說:“陳得先天圖於麻衣道者,以後傳給鍾放。”宋僧麻衣道者,姓李名和,內鄉人,相術經典《麻衣相法》據說由他所著。陳摶與麻衣道者同在崇龕修道,後又相會華山,陳摶在許多問題上都曾向麻衣道者請教,對麻衣道者十分推崇。《太華希夷志》載陳摶稱讚麻衣道者:“道德高傑,學通天人,至於至人,尤有神仙之鑑。”麻衣道者還著有《正易心法》,陳摶為之作《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收入汲古閣《津逮秘書》。

南宋朱震《漢上易傳》描述了陳摶易學的傳承譜系,他說:“陳摶以先天圖傳仲放,放傳穆修,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堅傳範諤昌,諤昌傳劉牧。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頤、程顥。”由朱震所言可知,陳摶之先天圖乃先天八卦圖。朱震之後的大理學家朱熹於《周易本義》卷首雲:“伏羲四圖,其說皆出邵氏。蓋邵氏得之李之長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長,伯長得之華山希夷先生陳摶圖南者,所謂‘先天之學’也。”

陳摶四傳弟子程頤,師從周敦頤,而陳摶另一四傳弟子邵雍,卻師從李之才。程頤與邵雍在洛陽時為至友,二人曾一起切蹉學問,程頤稱“數至康節方至理”。二人各自對對方的學問都有一定的瞭解,邵雍甚至有心將自己所學象數傳與程頤,然而,由於程頤作為理學家“宗理輕數”,未予答應。

大致說來,周氏太極圖源於陳摶,陳摶之圖必有所本。陳摶乃一道士,其圖源於《道藏》極有可能,而《道藏》太極圖與後蜀彭曉之水火匡廓圖一致,彭圖是為解說東漢道士魏伯陽之《周易參同契》而繪,太極圖之源再向上溯,典籍已無圖可證。

《周易參同契》有云:“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答。”彭曉之水火匡廓太極圖可以說是與這一段話相照應的,而且這一段話取意於《老子》一書。《老子》雲:“天地之間,其猶橐答乎?”因此,水火匡廓太極圖可能為老子所傳。

春秋末期的老子乃道教鼻祖,《老子》一書雖有太極思想,但並無“太極”一詞及太極圖,太極圖是否由老子所傳,或雖有所傳,其圖是否《道藏》太極圖,這裡不能冒下斷語,但可能性很大。清末民初有“南杭北尚”之稱的易學大家杭辛齋在其《杭氏易學六種》就說:“邵子先天之學,實探源於此,雲傳希夷,而希夷亦必有所授,與傳周子之太極圖,皆出自《道藏》之秘傳。蓋老子西行,為關尹所留邀,僅留《道德經》五千言傳於中土,則其秘書圖象,為三代所傳,而藏於柱下者,皆隨而西去,故《道藏》諸圖,皆出陝蜀,而蔡季通之三圖,亦入峽始得,朱子所謂本儒家故物,散佚而留方外,得蔡而原壁歸趙,非無見而云,然也。”杭氏在這裡提出水火匡廓太極圖和古先天陰陽魚太極圖均可能為老子所傳。老子將二圖分別傳出,傳人對二圖不得同時而見,各自據已所見,著書立說,二圖遂傳之後世。

2。古先天陰陽魚太極圖的源傳

南宋理學家朱熹青年時師事李侗,為二程四傳弟子,曾為周敦頤之《太極圖說》作《太極圖說解》,他肯定見過周氏太極圖。但是,朱熹在晚年註解《周易參同契》時,雖悟到周氏太極圖的哲理,卻因為不知太極圖所本而難於徹曉易學真諦,於是託好友蔡元定即蔡季通入蜀巡訪古太極圖。為古圖末得,朱熹有題袁機仲校《周易參同契》後說:“予頃年經行順昌,……當鋪,見有題‘煌煌靈芝,一年三秀,予獨何為,有志不就’之語於壁間者,三複其詞而悲之,不知題者何人,適與予意會也。慶元丁己八月七日,再過此處,舊詞因不復見,而屈指歲月,忽忽四十餘年,此志真不就矣。道間偶讀此書,並感受其事,戲題絕句:‘鼎鼎百年能幾時,靈芝三秀欲何為?金丹當晚無訊息,重嘆……壁上詩’”。

朱熹因古圖末得,參不透易學至理,不由得大加慨嘆,可惜的是蔡季通後來雖尋回了古圖,朱熹卻已過逝了。

元末明初,趙偽謙的《六書本義》首次出現了陰陽魚太極圖的圖象

,趙稱之為“天地自然河圖”,也稱之為“天地自然之圖”,並於圖下加註說明了此圖之來歷:“又,天地自然之圖。伏羲時,龍馬負而出於滎河,八卦所由以畫者也。《易》曰:河出圖,聖人則之。《書》曰:河圖在東序是也。此圖世傳蔡元定得於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見之,今得之陳伯敷氏。嘗熟玩之,有太極含陰陽,陰陽含八卦之妙。實萬世文字之本源,造化之樞紐也。嗚呼神哉!”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陰陽魚太極圖

清代胡渭在《易圖明辨》中記載了宋末元初的袁桷的《謝仲直易三圖序》中的說法:“時嘗言何洛遺學多在蜀漢間,故士大夫聞說者,爭陰購之。後朱文公(朱熹)屬其友蔡季通如荊州,復入峽,始得三圖焉。或言洛書之傳,文公不得而見,今蔡氏所傳書訖不著圖,藏其孫杭,秘不復出。”明代初年,古太極圖由蔡季通的子孫傳出,陳伯敷得之,趙偽謙又從陳伯敷處得之,著書繪圖。劉基(劉伯溫)見之,為之配以八卦,此上古陰陽魚太極圖遂盛行於世。

古太極圖何人所創,不得而知,但杭辛齋先生在《易楔》中說:“此圖流傳甚古,蘊蓄宏深,決非後人所能臆造,大抵老氏西出函關,必浹書俱行,故遺留關中,為道家所藏。至唐宋而後,始逐漸傳佈,要皆為三代以上之故物,無可疑也。”杭氏認為古極圖可能出自老子。今人韓永賢先生在其《周易經源》中也認為:“老子所以寫出‘萬物負陰抱陽’,表明老子看到過太極圖。”韓先生還把陰陽魚太極圖中的“~”形曲線稱之為“老子曲線”。

老子有沒有可能見過古太極圖呢?有可能。《史記》載:“老子者,楚苦縣(今河南鹿邑東)歷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守藏室之史,就是管理國家藏書的史官,因此,各種秘書老子都有可能看到,古太極圖及河圖洛書等可能就記載在其所管理的藏書之中。《史記》還說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西遂去。至關,關令尹喜:‘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西漢劉向《列仙傳》雲:“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其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太平御覽》引《蜀本紀》:“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予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今為青羊觀是也。”現在四川成都青羊觀所繪之太極圖就是古太極圖。

據《史記》載:“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孔子見過老子後,大加稱道:“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也!”孔子作《繫辭》,言太極,有可能得之於老子之教。

如此而論,古太極圖雖由老子攜出,其來由可能更古。《三國志·魏書》說:“易博士淳于俊曰:包羲因燧皇之圖而制八卦。”燧皇之圖包括太極、河圖和洛書,杭辛齋因而稱燧皇三圖為“三代故物”。如此,則古太極圖早在燧人氏時期就已形成。今人田合祿先生在其論文《論古太極圖是原始天文圖》中,闡述了利用圭表和晷儀測記晷影及復原太極圖的方法,說明了古太極圖是天文實測實繪而成,並非隨意臆造所得。這也是古太極圖被稱為天地自然之圖的原因。

古太極圖確實有其自然原形,當代易儒李樹菁在《周易象數通論》中曾論到:“太極圖日月交光的自然原形與西方投影幾何的產生中蘊含有象數轉換的思想。”他還詳說:“日月地三體亙古執行不息,如果以地作為參考系的原點所在處(日晷中心),則透過上古人類用日晷對地球公轉運動引起的四季和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在日晷盤上投影的變化,則可形成先天八卦(經卦),細分之則圭表在圭盤上的投影變化,可以劃分出64種狀態而形成64卦。日影移動,陰陽暗影與明亮部分比例的變化(即陰陽消長的變化)按次序編碼,可形成先天卦序,這就是相當於伏羲時代(距今6000—7000年)仰觀俯察之後,原始不自覺的日晷投影幾何的應用,便產生了六十四卦。到先秦產生《月令》物候系統,西漢又出現源出《緯書》的卦氣學說。”李先生得出結論:“中國古代用圭表測日影之象(含太極圖)、易學八卦象與後來《周髀算經》上的勾股方圓幾何圖象均源出日月交光及從天體執行抽象出的直觀或射影圖象,都是法自然的典型產物。”

古太極圖既然是法自然的天地自然之圖,那麼它是如何實測實繪而成的呢?

早在1992年第五期的《晉陽學刊》上,田合祿先生就發表了論文《論太極圖是原始天文圖》,對太極圖復原方法作了詳盡的描述,現作簡要述評。

上古之時已有日晷儀,晷儀中心有一孔,晷盤圓周有360圓孔,以備立竿(圭表)之用。晷盤中心之孔立一定表,晷盤圓周之孔立一遊表,晷盤每日按逆時針方向轉動一孔,每日都將遊表立於定表之南北方向上。每日午時測晷影(日影),兩表日影皆投向表的北方。360圓孔均勻分佈在以冬至日午時從遊表到日影盡頭之長度為半徑的圓周上。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從夏至日開始用遊表測晷影,每日午時在晷影盡頭作點記,晷影最短日為夏至日,晷影最長日為冬至日。我國地處北半球,在北迴歸線上測日,夏至日午時無晷影,在北迴歸線以北測日,夏至日有晷影,但最短。將秋冬二季每日所測繪之點記連線起來,在晷盤上就會留下太陽秋冬二季的視運動投影圖。

從冬至日開始,太陽從冬至點(南迴歸線)調轉180°回頭往北移動,所以這時應將晷盤也轉180°,使晷盤上的夏至起始點重回到定表正南的遊表點。這時,正好定表的晷影正是冬至日的影長,定表晷影的盡頭在晷盤的正北。從冬至日開始,用定表測影,依然逐日逆轉一孔,定表晷影逐日縮短,在每日之晷影盡頭作標記,直到夏至日。將春夏二季之點記相連,晷盤上就留下了春夏二季之太陽視運動投影圖。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將四季投影圖合而觀之,就是實測太極圖。實測太極圖有兩種形式,一是在迴歸線上實測的太極圖,夏至晷影為零;二是在迴歸線以北實測的太極圖,夏至日之晷影不為零。在迴歸線上所測繪之太極圖上,圓周稱之為太極圈,也稱周天。半徑長度也就是冬至日晷影長度稱之為量天尺。

萬年前的易學?誰是創始人?(八卦趣聞001)

在迴歸線北方所測太極圖上,有兩個同心圓,外圓是以冬至日晷影長度為半徑的圓,內圓是以冬至日晷影長減去夏至日晷影長之長度為半徑的圓。太極曲線也就是太陽執行投影在內圓中的連線,內圓半徑稱之為量天尺。

在每日的量天尺內,表示晷影的部分稱之為晷陰,剩餘的部分稱之為晷陽,每日的晷陰晷陽按比例發生著陰長陽消或陰消陽長的變化。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從正東昇起,陰魚和陽魚之魚眼分別表示春分日和秋分日之太陽昇起時遊表的晷影盡頭標記。

《周髀算經》記有二十四節氣所測日影數,現列於下(損益率九寸九分六分分之一)。

夏至一尺六寸,冬至一丈三尺五寸。

小暑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小寒一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大暑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大寒一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立秋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立春一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處暑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雨水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白露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驚蟄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秋分七尺五寸五分,春分七尺五寸五分。

寒露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清明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霜降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穀雨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立冬一丈五寸二分小分三,立夏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小雪一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小滿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大雪一丈二尺五寸小分五,芒種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太極圖的復原方法證實古太極圖源於我國古代人民觀天測地的科學實踐,是我國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太極圖上的晷陰晷陽消長情況可以實測,從陰陽消長數量可以推測太陽在黃道上的執行軌跡。從太陽在黃道上的執行軌跡,也可以判斷陰陽消長情況。這一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就形成了太極理論,反過來可以應用到實踐中去,使各種事物的發展變化都可以用陰陽消長的太極理論進行解說。

“燧皇三圖”說明早在萬年以前的先民,就有了化形象(日月之光影)為抽象(陰陽)的哲學思想,也說明“易學”的出現與古天文學的出現是交相融合的,“易歷同源”不是虛言。

標簽: 太極圖  太極  易學  伏羲  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