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一文讀懂財務分析

作者:由 樸三生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3-02

本文旨梳理財務分析各項指標計算方法及注意事項用於備查,主要內容來自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科目教材。

對企業的分析主要由四個視角,清楚的指導財務分析的定位有助於更好的分析企業:

戰略分析。確定主要的利潤動因及經營風險並定性評估公司盈利能力,包括宏觀分析、行業分析和公司競爭策略分析等。

會計分析。評價公司會計反映其經濟業務的程度,包括評估公司會計的靈活性和恰當性、修正會計資料等。

財務分析。主要運用財務資料評價公司當前及過去的業績,包括比率分析和現金流量分析等。

前景分析。預測企業未來,包括財務報表預測和公司估值等。

一、財務分析的目的

股票投資者追求的是企業市值的增長,企業市值增長的驅動因素分為股票市場行情和企業基本面兩個因素,財務分析的目的就是判斷企業基本面變化的趨勢是否變得更好,在股票市場行情無大的變化的情況下,基本面變好了,企業市值就會增加,即股價上漲,否則下跌。

二、財務分析的內容和方法

財務分析所用的材料是財務報表,所以在我們分析財務報表之前需要先進行一定程度

會計分析

,判斷企業編制的報表是否真實合理的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資產負債表)、經營成果(利潤表)和現金流量(現金流量表),但這部分內容以後會寫文章闡述

在進行會計分析之後,需要首先分析企業的

償債能力

,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邏輯是:償債能力提高,企業風險降低,那麼在其他條件相同企業股票價格應該上漲。

在進行償債能力分析之後,需要分析企業的

盈利能力

,邏輯是:在其他條件相同,企業盈利能力增強,股票價格上漲。

(一)比較分析法

與本企業歷史的比較分析,即不同時期(3~10年)指標相比,稱為

趨勢分析

本企業與同類企業的比較分析,即與行業平均數或對標企業比較,稱為

橫向分析

本企業實際與計劃預算的比較分析,即實際執行結果與計劃預算指標比較,稱為

預算差異分析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分為:

會計要素的總量比較分析。總量是指報表專案的總金額,例如,總資產、淨資產、淨利潤等。總量比較主要採用時間序列分析,如研究利潤的逐年變化趨勢,看其增長潛力。有時也用於同業對比,分析企業相對規模和競爭地位的變化。

結構百分比比較分析。把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轉換成結構百分比報表。例如,以收入為100%,分析利潤表各專案的比重。結構百分比報表用於發現佔比不合理的專案,揭示進一步分析的方向。

財務比率比較分析。財務比率是各財務指標之間的數量關係,反映它們的內在聯絡。財務比率是相對數,排除了規模的影響,具有較好的可比性,常用於比較分析。財務比率的計算相對簡單,但對其加以說明和解釋卻比較複雜和困難。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據財務指標與其驅動因素之間的關係,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指標影響程度的種方法。該方法將財務指標分解為各個可以量化的因素,並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依存關係,順次用各因素的比較值(通常為實際值)替代基準值(通常為歷史值、標準值或計劃值),據以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由於分析時,要逐次進行各因素的有序替代,因此又稱為連環替代法

因素分析法比較其實際數額和標準數額(如上年實際數額),並計算兩者的差額

連環替代法步驟

確定該財務指標的驅動因素,即根據該財務指標的內在邏輯關係,建立財務指標與各驅動因素之間的函式關係模型

確定驅動因素的替代順序

按順序計算各驅動因素脫離標準的差異對財務指標的影響

三、財務分析框架

3.1短期償債能力

(1)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企業融資分為兩個部分:短期需償還的

流動負債

和短期不需要償還的

長期資本

(股東權益+非流動負債)

企業投資形成的資產分為兩個部分:短期內可以變現的

流動資產

和短期內不能變現的

非流動資產

短期償債壓力在於償還流動負債,償還的主要方式是流動資產的變現

當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時,企業財務狀況穩定,且金額越大越穩定。

此時,流動資產變現償還流動負債還有剩餘的資金。

當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時,企業財務狀況不穩定。

此時,即使流動資產全部變現也無法償還流動負債,不足的部分需要將非流動資產折價變賣或者設法另外籌資。

當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時,企業財務狀況不穩定。

此時,流動資產變現剛好償還流動負債,但由於債務的到期與流動資產的現金生成,不可能同步同量。而且,為維持經營,企業不可能清算全部流動資產來償還流動負債,而是必須維持最低水平的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等,因此財務狀況不穩定。

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營運資本越大財務狀況越穩定

將公式變形: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總資產-非流動資產)-(總資產-股東權益-非流動負債)=(股東權益+非流動負債)-非流動資產=長期資本-長期資產

即:營運資本是企業長期融資用於長期投資後還有剩餘,剩餘的部分投資於流動資產,導致流動資產超過流動負債,形成了流動負債的緩衝墊。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為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債保障

如果流動比率相對上年發生較大變動,或與行業平均值出現重大偏離,就應對構成流動比率的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各專案逐一分析,尋找形成差異的原因。

為了考察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有時還需要分析其週轉率。

流動比率是對短期償債能力的粗略估計

流動比率假設全部流動資產都可以變為現金並用於償債,全部流動負債都需要還清。

有些流動資產的賬面金額與變現金額有較大差異,如產成品等

經營性流動資產是企業持續經營所必需的,不能全部用於償債

經營性應付專案可以滾動存續,無須動用現金全部結清

(3)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將流動資產按照流動性劃分為速動資產和非速動資產

速動資產: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各種應收款項等,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變現

非速動資產:括存貨、預付款項、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及其他流動資產等

非速動資產的變現金額和時間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一是存貨的變現速度比應收款項要慢得多;部分存貨可能已毀損報廢、尚未處理;存貨估價有多種方法,可能與變現金額相距甚遠。二是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和其他流動資產的金額有偶然性,不代表正常的變現能力。

故將可償債資產定義為速動資產,計算與短期債務的存量比率更可信。

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稱為速動比率,又稱為酸性測試比率。

(4)現金比率=貨幣資金/流動負債

速動資產中,流動性最強、可直接用於償債的資產是現金。與其他速動資產不同,現金本身可以直接償債,而其他速動資產需要等待不確定的時間,才能轉換為不確定金額的現金。

(5)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流動負債

現金流量比率代表: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扣除經營活動自身所需的現金流出後可以用來償債的現金流量。

比率中的流動負債採用期末數而非平均數,因為實際需要償還的是期末金額,而非平均金額。

用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代替可償債資產存量,與流動負債進行比較以反映償債能力,更具說服力。因為一方面它克服了可償債資產未考慮未來變化及變現能力等問題;另一方面,實際用以支付債務的通常是現金,而不是其他可償債資產。

(6)影響短期償債能力的表外因素

可動用的銀行授信額度。

可快速變現的非流動資產。例如,儲備的土地、未開採的採礦權、正在出租的房產等,在企業發生週轉困難時,將其出售並不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

償債的聲譽。如果企業的信用記錄優秀,在短期償債方面出現暫時困難,比較容易籌集到短缺資金。

3.2長期償債能力

(1)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資產負債率越低,企業償債越有保證,負債越安全。

資產負債率越低,舉債越容易。資產負債率高到一定程度,財務風險很高,就無人願意提供貸款了。

資產在破產拍賣時的售價不到賬面價值的50%,因此如果資產負債率高於50%,則債權人的利益就缺乏保障。

(2)產權比率=總負債/股東權益;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1+產權比率

權益乘數表明每1元股東權益啟動的總資產的金額。

(3)長期資本負債率=非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股東權益)

長期資本負債率是反映公司資本結構的一種形式,由於流動負債的金額經常變化,非流動負債較為穩定,資本結構通常使用長期資本結構衡量。

(4)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淨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支出

分子的“利息費用”是指計入本期利潤表中財務費用的利息費用;

分母的“利息支出”是指本期的全部利息支出,不僅包括計入利潤表中財務費用的費用化利息,還包括計入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等成本的資本化利息。

利息保障倍數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如果利息支付尚且缺乏保障,歸還本金就更難指望。因此,利息保障倍數可以反映長期償債能力。

如果利息保障倍數小於1表明自身產生的經營收益不能支待現有規模的債務。

利息保障倍數等於1也很危險,因為息稅前利潤受經營風險的影響,很不穩定,但支付利息卻是固定的。利息保障倍數越大,公司擁有的償還利息的緩衝效果越好。

(5)現金流量與負債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負債總額

該比率中的負債總額採用期末數而非平均數,因為實際需要償還的是期末金額,而非平均金額。

該比率表明企業用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償付全部債務的能力,比率越高,償還負債總額的能力越強。

(6)影響長期償債能力的其他因素

債務擔保。

擔保專案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影響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有的影響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在分析公司長期償債能力時,應根據有關資料判斷擔保責任可能帶來的影響。

未決訴訟。

未決訴訟一旦判決敗訴,可能會影響公司的償債能力。因此,在評價公司長期償債能力時要考慮其潛在影響。

3.2營運能力分析

(1)應收賬款週轉率

應收賬款週轉次數=營業收入/應收賬款,

每1元應收賬款投資支援的營業收入

應收賬款週轉天數=365/應收賬款週轉次數,

也稱為應收賬款收現期,表明從銷售開始到收回現金所需要的平均天數

應收賬款與收入比=應收賬款/營業收入,

則表明每1元營業收入所需要的應收賬款投資

注意:

應收賬款使用平均數。

應收賬款是特定時點的存量,容易受季節性、偶然性和人為因素影響。在用應收賬款週轉率進行業績評價時,可以使用年初和年末的平均數,或者使用多個時點的平均數,以減少這些因素的影響。

使用未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

財務報表上列示的應收賬款是已經計提壞賬準備後的淨額,計提的壞賬準備越多,計算的應收賬款週轉次數越多、天數越少。這種週轉次數增加、天數減少不是業績改善的結果,反而說明應收賬款管理欠佳。

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並非越少越好。

應收賬款是除銷引起的,如果除銷有可能比現銷更有利,週轉天數就不是越少越好。此外,收現時間的長短與公司的信用政策有關。例如,甲公司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是18天,信用期是20天;乙公司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是15天,信用期是10天。前者的收款業績優千後者,儘管其週轉天數較多。改變信用政策,通常會引起公司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的變化。信用政策的評價涉及多種因素,不能僅僅考慮週轉天數的縮短。

應收賬款分析應與賒銷分析、現金分析相聯絡。

應收賬款的起點是賒銷,終點是現金。正常情況是賒銷增加引起應收賬款增加,現金存量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也會隨之增加。如果公司應收賬款日益增加,而現金日益減少,則可能是賒銷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問題。例如,大為放寬信用政策,甚至隨意發貨,未能收回現金。

(2)存貨週轉率

存貨週轉次數=營業收入/存貨,表明1年中存貨週轉的次數或者說明每1元存貨投資支待的營業收入

存貨週轉天數=365/存貨週轉次數,存貨週轉天數表明存貨週轉一次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存貨轉換成現金平均需要的時間

存貨與收入比=存貨/營業收入,表明每1元營業收入需要的存貨投資

注意

使用營業收入還是營業成本,要看分析的目的。

在短期償債能力分析中,為了評估資產的變現能力需要計量存貨轉換為現金的金額和時間,應採用營業收入

在分解總資產週轉率時,為系統分析各項資產的週轉情況並識別主要的影響因素,應統一使用營業收入計算週轉率

如果是為了評估存貨管理的業績,應當使用營業成本計算存貨週轉率,使其分子和分母保持口徑一致。實際上,兩種週轉率的差額是毛利引起的,用哪一個計算方法都能達到分析目的

存貨週轉天數不是越少越好。

存貨過多會浪費資金,存貨過少不能滿足流轉需要,在特定的生產經營條件下存在一個最佳的存貨水平,所以存貨不是越少越好

應注意應付賬款、存貨和應收賬款(或營業收入)之間的關係。

一般來說,銷售增加會拉動應收賬款、存貨、應付賬款增加,不會引起週轉率的明顯變化。但是,當企業接受一個大訂單時,通常要先增加存貨,然後推動應付賬款增加,最後才引起應收賬款(營業收入)增加。因此,在該訂單沒有實現銷售以前,先表現為存貨等週轉天數增加。這種週轉天數增加,沒有什麼不好。與此相反,預見到銷售會萎縮時,通常會先減少存貨,進而引起存貨週轉天數等下降。這種週轉天數下降,不是什麼好事,並非資產管理改善。因此,任何財務分析都以認識經營活動本質為目的,不可根據資料高低作簡單結論。

應關注構成存貨的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間的比例關係。

各類存貨的明細資料以及存貨重大變動的解釋,應在報表附註中披露。正常情況下,它們之間存在某種比例關係。如果產成品大量增加,其他專案減少,很可能是銷售不暢,放慢了生產節奏。此時,總的存貨金額可能並沒有顯著變動,甚至尚未引起存貨週轉率的顯著變化。因此,在財務分析時既要重點關注變化大的專案,也不能完全忽視變化不大的專案,其內部可能隱藏著重要問題。

(3)流動資產週轉率

流動資產週轉次數=營業收入/流動資產,表明1年中流動資產週轉的次數或者說明每1元流動資產投資支援的營業收入

流動資產週轉天數=365/流動資產週轉次數,表明流動資產週轉一次需要的時間也就是流動資產轉換成現金平均需要的時間

流動資產與收入比=流動資產/營業收入,表明每1元銷售收入需要的流動資產投資

(4)營運資本週轉率

營運資本週轉次數=營業收入/營運資本,表明1年中營運資本週轉的次數,或者說明每1元營運資本投資支援的營業收入

營運資本週轉天數=365/營運資本週轉次數,營運資本週轉一次需要的時間,也就是營運資本轉換成現金平均需要的時間

營運資本與收入比=營運資本/營業收入,表明每1元營業收入需要的營運資本投資

(5)非流動資產週轉率

非流動資產週轉次數=營業收入/非流動資產,表明1年中非流動資產週轉的次數,或者說明每1元營運資本投資支援的營業收入

非流動資產週轉天數=365/非流動資產週轉次數,表明非流動資產週轉一次需要的時間也就是非流動資產轉換成現金平均需要的時間

非流動資產與營業收入比=非流動資產/營業收入,表明每1元營業收入需要的非流動資產投資

非流動資產週轉率反映非流動資產的管理效率,主要用於投資預算和專案管理,以確定投資與競爭戰略是否一致,收購和剝離政策是否合理等

(6)總資產週轉率

週轉次數=營業收入/總資產,表明l年中總資產週轉的次數,或者說明每1元總資產投資支援的營業收入

總資產週轉天數=365/週轉次數,總資產週轉一次需要的時間,也就是總資產轉換成現金平均需要的時間

總資產與收入比=總資產/營業收入,表明每1元營業收入需要的總資產投資

總資產由各項資產組成,在營業收入既定的清況下,總資產週轉率的驅動因素是各項資產。透過驅動因素分析,可以瞭解總資產週轉率變動是由哪些資產專案引起的,以及哪些是影響較大的因素,為進一步分析指出方向。

總資產週轉率的驅動因素分析,通常使用資產週轉天數或資產與收入比指標,不使用資產週轉次數。

因為各項資產週轉次數之和不等於總資產週轉次數,不便於分析各專案變動對總資產週轉率的影響。

3.3盈利能力分析

(1)營業淨利率=淨利潤/營業收入

金額變動分析。列示利潤表各項變動情況,分析有利變動和不利變動專案。

結構變動分析。列示利潤表各專案佔營業收入的比率,分析結構的變動。

確定分析的重點專案後,需要深入到各專案內部進一步分析。此時,需要依靠報表附註提供的資料以及其他可以收集到的資訊。毛利率變動原因可以分部門、分產品、分顧客群、分銷售區域和分營銷人員方面進行分析,具體應根據分析目的以及可取得的資料而定。

(2)總資產淨利率=淨利潤/總資產

股東報酬由總資產淨利率和財務槓桿共同決定,但提高財務槓桿會增加公司風險,往往並不增加公司價值。此外,財務槓桿的提高有諸多限制,公司經常處於財務槓桿不可能再提高的臨界狀態,因此提高權益淨利率的基本動力是總資產淨利率。

驅動因素分析:

總資產淨利率=淨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收入/總資產=營業淨利率*總資產週轉次數

總資產淨利率的驅動因素是營業淨利率和總資產週轉次數,在分析變動時可進一步深究變動原因

(3)權益淨利率=淨利潤/股東權益

反映每1元股東權益賺取的淨利潤,可以衡量企業的總體盈利能力

權益淨利率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概括了公司的全部經營業績和財務業績

3.4市價比率

(1)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普通股股東淨利潤/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

注意:

每股市價實際上反映了投資者對未來收益的預期,如果預期收益大幅增長,市盈率將會相當高,反之越低

成熟市場上的成熟公司有非常穩定的收益,通常其每股市價為每股收益的10~12倍

每股收益僅適用於普通股,即普通股的每股收益,優先股股東除規定的優先股股息外,對剩餘的淨利潤不再具有索取權。存在優先股時每股收益=(淨利潤-優先股股息)/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

(2)市淨率=每股市價/每股淨資產

每股淨資產=普通股股東權益/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

反映普通股股東願意為每1元淨資產支付的價格,說明市場對公司淨資產質量的評價

理論上的每股最低價值

注意:

存在優先股時,普通股每股淨資產的計算需要分兩步完成。首先,從股東權益總額中減去優先股權益,包括優先股的清算價值及全部拖欠的股息,得出普通股權益。其次,用普通股權益除以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確定普通股每股淨資產。

使用的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是資產負債表日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而不是當期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

這是因為每股淨資產的分子為時點數,分母也應選取同一時點數。

(3)市銷率=每股市價/每股營業收入

每股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

普通股股東願意為每1元營業收入支付的價格

四、財務報表分析的侷限性

財務報表沒有披露企業的全部資訊,管理層擁有更多的資訊,披露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已經披露的財務資訊存在會計估計誤差,不可能是真實情況的全面準確計量

管理層的各項會計政策選擇,有可能導致降低資訊可比性

只有依據規範的、可靠的財務報表,才能得出正確的分析結論。所謂“規範的、可靠的",是指除了上述侷限性以外,沒有虛假陳述。當然,外部分析人員很難認定是否存在虛假陳述,財務報表的可靠性有賴於註冊會計師的鑑證。當然,註冊會計師也不能保證財務報表沒有任何錯報和漏報。因此,分析人員必須自己關注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對可能存在的問題保持足夠的警覺。

常見危險訊號:

財務報告失範。不規範的財務報告,其可靠性也應受到懷疑。分析人員要關注財務報告是否存在重大遺漏,有的重大遺漏可能是因不想講真話引起;要注意是否及時提供財務報告,不能及時提供報告暗示企業當局可能與註冊會計師存在分歧。

資料出現異常。異常資料如無合理解釋,應考慮該資料的真實性和一貫性是否存在問題。例如,原因不明的會計調整,可能是利用會計政策的靈活性“粉飾“報表資料;與銷售相比應收賬款異常增加,可能存在提前確認收入問題;淨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之間的缺口加大,利潤總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缺口加大,可能存在盈餘管理;第4季度的大額資產沖銷和大額調整,可能是中期報告存在問題,但年度報告根據註冊會計師的意見進行了調整。

關聯方交易異常。關聯方交易的定價不公允,存在轉移利潤的可能。

資本利得金額大。在經營業績不佳時,公司可能通過出售長期資產、債務重組等交易實現資本利得。

審計報告異常。無正當理由更換註冊會計師,或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有待作步分析判斷。

關於綜合財務分析框架,杜邦分析體系,詳見:

以上~

標簽: 流動資產  週轉  分析  存貨  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