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汲古齋說壺|秦權壺

作者:由 汲古齋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2-27

茶作為中國百姓不可缺少的一種常用飲品有著它不可撼動的地位,千百年來,人們飲茶品茶,甚至用茶來治病,有的人甚至是一年四季以茶代水,茶不離口。在白日燥熱、夜晚乘涼的夏秋交界,除了一顆靜得下來的心,我們還擇一把相得益彰的茶壺、帶一份閒適恬淡的心情、酌一壺清香甘甜的茶水、聽一段壺的演變傳奇。

汲古齋說壺|秦權壺

秦權壺的由來

“秦權壺”壺形似稱砣,以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時所用稱之權為形而得名。“權”俗稱秤砣、秤錘、秤權,是懸掛秤桿之上可以移動的的銅、鐵、陶、瓷、石的秤砣和後世的砝碼。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度量衡器,計量單位,名稱極不統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統一度量衡器,就是其中之一。

汲古齋說壺|秦權壺

“秦權壺”仿秦權而制:壺形似鍾,穩重沉著。壺身高聳,上部收斂,自然流暢。流向上微,屈力十足,流而有勁。環耳形把手,不矯不揚。嵌蓋微鼓,沿蓋相合,渾然一體。鈕似橋頂,應信權之系耳。壺底內凹,樸素敦厚,古雅大方。

誰最早創制了秦權壺,不得而知。但晚清梅友竹與韻石協作,一如當年陳鴻壽與楊彭年的傳奇。紫砂題銘,直追曼生,神采翻飛。“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帶秤來。” 桃源賣茶,以壺為秤。充滿了幻想的意境和瀟灑不羈的情味。

汲古齋說壺|秦權壺

壺把的小故事

最早秦權壺採用的是環耳形把手。後來不知何人所為,改成了龍形把手。龍之於中華文化,有著數不盡的故事。《山海經•海內經》中說,禹的父親鯀,為了給百姓治水,私自竊取了上天的息壤,被天帝殛殺於羽山之野,終年不見天日,只有叫做燭龍的神龍,口銜蠟燭,帶來一線光明。鯀死後精魂不散,屍體三年不腐,天帝怕他復活,派人帶“吳刀”為鯀剖腹。在鯀的軀體被剖開的時候,從他腹中跳出一條虯龍,盤曲騰空,這就是鯀的兒子大禹。而鯀的屍體也同時化為一條黃龍,沉入羽淵。另外,在大禹治水過程中也得到了應龍的幫助,進而奠定了夏朝建立的基礎……

汲古齋說壺|秦權壺

秦權壺的鑑賞

鑑賞秦權的時候,要把握其整體上的大氣和美、古穆沉靜,線形流暢自然、力到十足。然後是壺鈕,壺鈕對整個壺形很重要,既要壓的住壺,有不能把壺壓死,鈕和壺蓋、身筒過渡要自然和暢。其次是壺把,壺把的內圍轉折要能展示出壺的剛勁有力。最後是銘,紫砂壺上的銘文,因為形制面積所限,不可能有較長的歌詠,一如繪畫的題跋,多是經過精心構思的辭章、短句、詩詞,言簡意賅,特別講究藝術品位和文學性。

秦權壺,氣度泰然,剛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萬千,壺身高聳,上部收斂,自然流暢,實乃壺之王者。

汲古齋說壺|秦權壺

標簽: 秦權  壺把  度量衡  流暢  環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