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該如何區分掇球、掇只、蓮子

作者:由 紫砂壺全手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2-22

最近常有壺有問,蓮子、掇球、掇只、容天、潘壺是如何區分的,下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吧。

該如何區分掇球、掇只、蓮子

周益芳 蓮子

蓮子、掇球、掇只、容天、潘壺這幾種壺型最早是誰先出現的,有一種說法是最早是蓮子先出現的,早在清代雍正年或更早就已經蓮子壺器形的存在了。原始的蓮子器形,一圓疊一圓,從小到大,一而再再而三,表現中國傳統寓意中的“連生貴子”。壺把底端與身桶接觸後帶勾,這個設計,很可能是為了扣住無名指,讓手握壺不至於費力或燙手。這個把扣的設計,也為日後區分蓮子和掇球了重要的辨識作用。但蓮子壺的整體外觀輪廓是不需要侷限在純圓的概念裡的,可略高或略矮。

而掇只壺,是蓮子演變出來的拉高版本,究竟是先有掇只、還是掇球,實在是無從考究。《宜興縣誌》中提到有一把壺,“一壺千金,幾不可得”。千金之壺,可以說是價值連城,稱得上是壺中之王了。那麼,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把紫砂壺呢?這說的就是“大亨掇只壺”了。

該如何區分掇球、掇只、蓮子

徐偉強 掇只

掇,落起來的意思,掇球,落起來的球。

“掇只”是紫砂壺造型中特有的一種壺型,造型像是把許多球狀和半球狀堆積到一起,由於掇在漢語裡有連綴堆疊的意思,因此,這種造型的壺被稱為掇只壺。

《宜興縣誌》中記載的掇只壺之所以價值連城,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興制壺大師邵大亨之手。

其代表作“大亨掇只壺”,壺身長近一尺,高過六寸,壺色渾厚深沉,瑩潤如玉,造型古樸端莊,穩重,氣度不凡,充分體現了邵大亨精妙絕倫的壺藝技術。清朝高熙《茗壺說》雲:“邵大亨所長,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過之無不及也。其掇壺,肩項及腹,骨肉亭勻,雅俗共賞,無饗者之譏,識者謂後來居上焉。注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長注尤古峭。口蓋直而緊,雖傾側無落帽憂。口內厚而狹,以防其缺,氣眼外小內錐,如喇叭形,故無窒塞不通之弊。”

該如何區分掇球、掇只、蓮子

邵順生 掇球

後來馮友庭與程壽珍師徒把掇只脖子加高,蓋更接近半圓型,壺鈕也更圓,這樣就象三個摞起來的球,所以叫掇球。

壺身就是一個大球,當然有的壺適當將其形體壓扁一些,這也是為了整體美的需要,壺蓋是半個球,蓋的又是一個球,而壺嘴及壺把則是擷取球上的一個弧,然而,假如僅僅是憑藉這幾種全球、半球,球中一段而隨意拼拼湊湊的話,那又成了一個怪體,我們的先人卻異常聰明,他們是在拾取之後進行加工,改造,然後進行美的更迭。

看壺身,若是一個滾圓的球,那按照透視學的觀點來看它的最亮點應該是球體的中間,這個亮點至上而下左右應該是等距離的,然而,掇球壺卻將壺腹稍稍往上移一點,這就使壺身更顯挺拔俊秀。

紫砂茶具在以往的數百年中,一些作品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創新,成為舉世聞名的經典名作。“掇球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在宜興陶瓷博物館的名人名作展廳裡,陳列著三件“掇球壺”,分別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壽珍掇球”。這三件造型有別的“掇球壺”,由紫砂歷史上三位名匠所做,代表著三個不同時期的三種風格。

該如何區分掇球、掇只、蓮子

清 邵大亨制掇球壺

“大亨掇球”,由清代嘉道年間的川埠上袁村(現丁蜀紫砂村)邵大亨創作。壺體渾圓碩大,渾厚華滋,壺嘴短小前衝,曲線優美;壺把自由舒展,飄逸放達;壺口略小,壺蓋略呈拱形,壺鈕呈圓球狀。整件作品雍容大度,氣韻生動。大亨其人心高氣傲,不畏權貴,不媚俗。民間有一個關於他的傳說:大亨壺千金難求。一個丫環因摔破權貴喜愛的大亨壺要被打死。為了救這個丫環,大亨拿出一竹籃十幾把大亨壺,送到這個權貴面前,分文不取,救下人後揚長而去。“大亨掇球”,壺如其人,明月清風,昂揚挺拔。

該如何區分掇球、掇只、蓮子

邵友廷款掇球壺

“友廷掇球”,是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上袁村制壺高手邵友廷所做。“友廷掇球”秉承了“大亨掇球”壺身勢雄氣沉的特點,但對“大亨掇球”進行了大膽的再創作,在壺身與壺蓋的連線部拉高成壺頸,壺嘴微曲略直,顯得衝力之勢更為突出,壺口設計放大,壺蓋抬高成1/3的半球狀,壺鈕球形更圓,與“大亨掇球”相比整體壺形更貼近“掇球”之名。從審美角度欣賞,應該說“友廷掇球”是“大亨掇球”的再創造和再發展,在“大亨掇球”與“壽珍掇球”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

該如何區分掇球、掇只、蓮子

程壽珍制掇球壺

“壽珍掇球”,是清末民國年間著名紫砂藝人程壽珍所做。程壽珍號冰心道人,他在“大亨掇球”與“友廷掇球”的基礎上更大膽地三度創新,壺身更圓更豐滿;壺口再放寬,壺頸再度拉高更顯精神充沛;壺蓋極度誇張,呈飽滿的半圓球;壺鈕圓珠適度放扁,在視覺上讓壺蓋的張力充分展開;壺嘴增加曲線的彎度;壺把飄逸舒展中見好就收,形成了一個 “耳朵”形曲線的優美空間,各部比例協調,多一分則累贅,少一分則缺憾。整體造型古樸敦厚、秀美醇和,壺鈕、壺蓋、壺身在視覺上形成了三“球”重疊之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掇球壺”在壽珍手中才達到了真正的“名符其實”和完美的審美效果。“壽珍掇球”在民國初年參加美國“巴拿馬國際賽會”,這件工藝精湛、形態優美、有著濃郁中華民族文化氣息的作品,在該賽會上榮獲惟一的“特別優等獎”,為中華民族工藝在世界上增了光。

該如何區分掇球、掇只、蓮子

崔燕 容天壺

大肚可容天,人稱飲上仙;

不識經萬卷,壺道也通禪。

容天壺,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首創,取材於佛教中的大肚羅漢,取名源於“肚大能容天下事”。

呂堯臣早期作品壺形偏低,後來壺形較高。要體現此壺的氣韻的確很難,需要做壺之人用心體會。在氣韻飽滿的壺身上新增一微微矮頸,壺蓋增高成半球狀,平添拙樸童趣。出水效果極佳,用起來確實方便舒適。視覺上穩重大度,在質樸中見深厚。

該如何區分掇球、掇只、蓮子

周益芳 潘壺

最後說潘壺,潘壺可以看作是以上幾種壺型的複雜的組合,可高可矮,但一定是圓,清代的潘壺沒有大品,是為了銷往南方地區沖泡功夫茶而設計的實用器。圓潤,好把玩,倒茶方便。從高潘壺的整體器形上看,仔細看會感覺很像掇只壺的“倒立”版本。 以下是現在常見的潘壺樣式。

標簽: 掇球  大亨  壺蓋  潘壺  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