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作者:由 小吳愛逛展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1-12-25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蘇州澄泥石刻,起源於硯雕,在當代衍生出了石壺、文房擺件、仿植物雕等其他種類的藝術表現形式。澄泥石刻的發展與中國傳統的文房文化息息相關,它不斷與文人的品性、審美相融,兼具實用與裝飾、把玩功能,其過程反映了吳地各個時期的社會風尚、審美情趣以及傳統的硯雕工藝,在我國工藝美術史中佔據了一席之地。2007年,蘇州澄泥石刻被列入江蘇省級非遺名錄。

本次

“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為吳文化博物館“匠藝”系列展第三場,共展出39件/套澄泥石刻精品。展覽分為“叩山問石”“鐫琢經年”“唯硯作田”三個篇章,以蔡金興、蔡春生父子多年來在澄泥石刻領域的實踐和理論探索為依託,力圖向觀眾展現澄泥石刻的前世今生,為其今後的保護、傳承與推廣做出貢獻。

一、叩山問石

說起蘇州的石頭,太湖石“皺、漏、瘦、透”,為著名的玩石之一;金山石結構緻密,多用於築屋架橋;澄泥石則因其獨特的質地,化身為品類繁多的文房用品,裝點著文人雅士的書桌案頭。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澄泥石是太湖地區特有的天然澄泥頁岩,是一種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積岩,成分複雜,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具粘結、耐火等效能。其石質硬而不脆,穩定性高,有著十分細膩的顆粒感,於陽光直射下,有金屬顆粒閃爍,光彩奪目。同時澄泥石天然的紋理變化十分豐富,鱔魚黃、蟹殼青、蝦頭紅等各具特色。用澄泥石製作硯臺,可塑性強,質地溫潤且色澤柔和,貯水不易乾涸,哈氣成汁,發墨快而不損筆,兼具極高的實用性與觀賞性。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因此藏書一帶的鄉民因材施藝,採石作硯。制硯匠人往往利用石質的天然紋理進行創作,所刻石雕作品材質獨特,精工考究,極具蘇州地域特色。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追月硯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作者的匠心獨運,在此硯中完美地結合並呈現出來,硯面有天然的雲彩狀紋理,取其中一片,設計月池,構成雲月掩映、彩雲追月的立體畫面。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天成袈裟硯

此硯硯背為天然石皮,色帶交叉於其中,仿若天然的袈裟,故依此將硯臺起名為天成袈裟硯。硯面起伏翻卷,半留石皮,不拘於形,傳神寫意。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瑞芝硯

此硯臺石材為紅色,有天然的綠色紋理縱貫於其中,作者依此雕刻雲紋,與紋理結合呈現出天然靈芝狀,風格寫意靈動,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雙面馬蹄硯

馬蹄硯在宋代硯譜中反覆被提及,也是當時之典型硯式。此件馬蹄硯石色青,形態小巧,硯堂呈斜弧狀伸入硯池,且雙面開池,正反如一,頗具設計趣味。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二、鐫琢經年

據漢代典籍記載:“吳人於硯石(山)置館娃宮”。硯石山指姑蘇之西的靈巖山,吳人自漢代起便開採藏書靈巖山所產岩石制硯。因早期開採區域集中於山下㠛村,故名㠛村硯。後因其外觀、質地與山西澄泥硯十分相似,而得名為澄泥石硯。此後數代,關於澄泥硯的記載頗多。

據相關文獻記述:“靈巖山下有㠛村,世代以挖石刻硯為業,山南有硯石土地廟,刻硯業供奉香火”。北宋蘇州人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硯石山,在吳縣西二十里,山西有石鼓,亦名石鼓山,……有㠛村,其山出石,可以為硯,蓋硯石之名不虛也”。米芾《硯史》雲:“蘇州褐黃石硯,理粗,發墨不滲,類蘷石。土人刻成硯,以草一束燒過,為慢灰火煨之,色遂變紫,用之與不煨者一同,亦不燥,乃知天性非水火所移”。清初徐菘、張大純在《百城煙水》一書中有載:“(吳縣)靈巖山,去城西三十里,館娃宮遺址在焉。石之奇巧者十有八,惟靈芝石為最,故名靈巖。西產硯石,即㠛村石,一名硯石山”。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據漢代典籍記載:“吳人於硯石(山)置館娃宮”。硯石山指姑蘇之西的靈巖山,吳人自漢代起便開採藏書靈巖山所產岩石制硯。因早期開採區域集中於山下㠛村,故名㠛村硯。後因其外觀、質地與山西澄泥硯十分相似,而得名為澄泥石硯。此後數代,關於澄泥硯的記載頗多。

據相關文獻記述:“靈巖山下有㠛村,世代以挖石刻硯為業,山南有硯石土地廟,刻硯業供奉香火”。北宋蘇州人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硯石山,在吳縣西二十里,山西有石鼓,亦名石鼓山,……有㠛村,其山出石,可以為硯,蓋硯石之名不虛也”。米芾《硯史》雲:“蘇州褐黃石硯,理粗,發墨不滲,類蘷石。土人刻成硯,以草一束燒過,為慢灰火煨之,色遂變紫,用之與不煨者一同,亦不燥,乃知天性非水火所移”。清初徐菘、張大純在《百城煙水》一書中有載:“(吳縣)靈巖山,去城西三十里,館娃宮遺址在焉。石之奇巧者十有八,惟靈芝石為最,故名靈巖。西產硯石,即㠛村石,一名硯石山”。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近年來澄泥石刻蜚聲海內外,成為石雕業中的當家作品,木瀆藏書也因此被譽為“石雕之鄉”。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事事如意》紙鎮

作品細緻刻畫古木,遒勁古樸,上有大小柿子,生機盎然。背面也做雕刻,表現木之肌理。保留部分原石石皮,尤顯巧妙。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袖珍桃核硯

此硯臺尺寸小巧袖珍,上下兩層可開合,為石函式硯。通體生動地呈現出桃核的形象,形仿自然,不似而似,頗有情趣。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荸薺》印泥盒

作品以江南水八仙中的荸薺為素材創作,利用其稍圓的形態,設計成印泥石盒。外形逼真,刻畫細膩,口部可以開啟,荸薺尖芽部位正好可以抓握提起,十分巧妙。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江南編織系列 6件

用竹、藤、草、繩等材料編織的農具,不僅有著獨特的形式美感,也是對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最生動的詮釋。作者深耕“編織”題材,以高超的石雕技法,用文房的形式,並將稻穗、蠶桑、山筍等江南風物點綴其中,作品造型雅緻,富有生活氣息,寄託了作者對江南農家生活甜蜜而溫暖的情感記憶。

三、唯硯作田

在眾多制硯流派中, 蘇州澄泥石硯遠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從材料本質、工藝手法和藝術審美特徵上來看,澄泥石硯是截然不同並獨立存在的硯雕藝術流派,深受文人雅士喜愛。

蘇作硯雕肇始於漢,最晚在五代兩宋時期,技藝就已十分高明。明中期以來,蘇作硯雕得到極大發展,在簡樸古雅中又伸展出精巧華美的意味,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蘇作澄泥素硯古雅簡約、富有韻律,亦有自然寫生之硯,造型精美、細膩生動。《西清硯譜》將其與端、歙、洮河硯並列。

在製作工藝上,傳統蘇作硯雕重視線條和形體的韻律美。這要求刻硯匠人把握每一寸細微的尺度,線與面的融合、池與堂的比例、弧度與斜線的處理……即便題材相同,也可有變化萬千,細細品味,自是妙趣橫生。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蘇州刻硯匠人始終以“蘇作”態度與審美為根基,在江南的詩情畫意和蘇意雕刻中摸索著一脈相承的吳文化,躬耕於蘇作硯雕這一畝硯田,使澄泥石刻技藝傳承與創新兼具,煥發出新的生機。

品石,賞石,埋首方寸,執著指尖,呵氣,吐納,凝神,運刀,自在帷幄之間。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百菇硯

此硯臺通體雕刻菌菇,立體精緻。雖取材自日常餐桌上隨處可見的菌類,但在作者的刻刀下,每一枚小菇形態各異,沒有兩枚是一樣的,充滿生機與活力。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繭池硯

此硯外形如繭,池亦如繭,有生生不息之意。繭形圓潤,池緣線條挺拔,整體簡潔勻整,洋溢書卷之氣。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風字硯

此硯臺顧名思義,因其外形像漢字“風”而得名。風字硯古稱鳳池硯,唐宋元明清均有延續變異,是硯史中的名品。此硯屬宋式風字,底承雙足,造型舒展,氣質優雅。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宋式抄手硯

抄手硯是一種極富時代特徵的硯臺形制,因底部中間被挖空、可把手伸進將其抄底托起而得名。此作品吸收了宋人制硯時的風格特點,硯體輕靈、硯牆細薄,整體素淨清朗,格調高雅。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荷塘秋意硯

此硯臺選用的硯石鏽色斑駁,本是天然的瑕疵,但作者巧妙地借用這個特點,刻畫出一幅秋天荷塘獨有的景緻,雖然葉漸枯敗,但畫面爛漫,充滿生趣。

澄泥石刻以蘇作硯臺名揚天下,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並擁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中國藝術寶庫中非常重要且尚待開掘的瑰寶。但隱憂依然困擾著古老的澄泥石刻,堅守的傳承人逐漸減少,上等石材逐漸匱乏,澄泥石刻的保護傳承仍是刻不容緩的艱鉅任務。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將於12月29日在吳文化博物館開展,歡迎大家來到二樓“吳頌”展廳,探“藝”之歷史,品“石”之精妙!

慧石味象

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新展預告|慧石味象——蘇州澄泥石刻精品展

展覽時間:

2021年12月29日—2022年3月6日

展覽地點:

吳文化博物館 二樓“吳頌”展廳

標簽: 硯石  澄泥  石刻  靈巖山  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