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從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易《要》看三星堆巫文化

作者:由 三易說古蜀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1-12-30

從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易《要》看三星堆巫文化

三星堆獸面具

從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易《要》看三星堆巫文化

三星堆青銅圓盤上的“八芒星”

從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易《要》看三星堆巫文化

三星堆青銅神壇上的“四風之神”(頭部、背部、臀部紋飾有講究)

要完全瞭解一個文化,首先要把它置身於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中去。三星堆文化是三千年前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可與中原殷商文化相媲美。殷商時代是一個鬼神崇拜盛行的年代。《禮記》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從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不難看出,商朝的統治者熱衷於各種型別的祭祀活動,祭祀活動是透過占卜的形式體現。而古代從事占卜活動的人稱為“巫”。巫字的象形說明了巫的本意是作為天地之間人與神之間溝通的中介,輔助君王做決策。

從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所反映的文化特徵和麵貌來看,多與古代的祭祀活動緊密相連。從某個意義來講,三星堆文化元素裡的“巫”的特徵是顯而易見的。與中原殷墟不同之處在於,目前的三星堆遺址並未出土類似於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對於研究者來講。不得不說是一大難題。目前,學術界對於具有濃厚神巫色彩的三星堆文化的解讀,多引用《山海經》當中的記載。書中記載了大量的古代巫師祭祀的活動。近代文學大家魯迅先生寫了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將《山海經》定為“古之巫書”。

那麼除了《山海經》之外,還有沒有什麼古籍經典和古代社會的“巫”有關聯呢?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大量的帛書、竹簡和帛畫。特別是帛書,有二十多種共十二萬多字,大部分為失傳一兩千年的古籍。馬王堆古書的出土,為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哲學思想提供了豐富的新資料。其中的帛書《易傳》的《要》篇裡孔子說了這樣一段話:“《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又仁守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於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其為之史。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

《易 要》的這段話表明了孔子對易的看法是把其占卜功能放在次等的,他首先考慮的是《易》所蘊藏的“德”,性。並進一步指出了巫、史、有德行的君子都在運用“易”裡所包含的天道自然法則,但各自的終極目標是不一樣的。“巫”運用易的側重點在於“贊而不達於數”。什麼是贊呢?《說文》:“巫,祝也。祝,祭主讚詞者。從示。從兒、口。《易》日:“兌為口,為巫。《周禮。太宰》注日,贊,助也。 可見“贊”為幫助、輔助之意。巫透過禱告、祝福的方式輔佐帝王祈求國泰民安。

“數而不達於德,則其為之史”。“史”運用易的側重點在於“數。”《左傳》日:“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國語 晉語》:“筮史佔之,以為筮官,可名作史。” 《數術略》大序:數術者,皆明堂羲和和史卜之職也。可見,“史”實際上是由巫逐漸演變而來的,兩者都在運用易的法則,只不過側重點不同。巫側重於“幽贊”,史側重於“明數”。

相對於巫和史,孔子側重於《易》中所包含的“德”性。或者說,原始的儒家核心思想為“觀天道以立人道。”可以說,巫、史、德(儒家所稱的君子)都以易為基準。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理論體系。 也就是孔子所講的“同途而疏歸。”

德國學者雅斯貝爾斯認為公元前八世紀至二世記,人類普遍出現了一個思想蓬勃發展的時期,稱其為“軸心時代”。可以說,原始的儒家思想屬於軸心時代的產物。而儒家思想的整套理論體系是在孔子研究《易》的基礎之上形成的。那麼儒家思想在人類軸心時代形成,已經是看得見的“果”,而在前軸心時代,也就是更早的夏商時代必定有一個更早的“因”。

《論語》中也講孔子之語:“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可見。孔子自己也不否定夏商的文化體系。他也認為周朝是在吸收了夏商時代的文化精髓的基礎上,有損有益形成的。他認同周朝的原因在於《周禮》的核心是重視人倫的“德”,而不是殷商所推崇的“先鬼而後禮”。《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就講“天命靡常,惟德是依。《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日周易。

那麼夏朝的核心文化是《連山易》,商朝為《歸藏易》,周朝為《周易》夏商周三代掌管易的都是“太卜”一類的官方人員。

而軸心時代對應的是諸子百家。《漢書 藝文志》諸子略,各家小序: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 《方技略》大序: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

追根溯源,諸子百家思想的源頭為上古時期掌握各種“方技”的王官”。可見前軸心時代的“王官”們—也就是巫、史一類的神職人員,都在學易、用易,用易的思想理論體系、所蘊含的天道法則來輔助君王興國安邦。這些大巫起源於懂天文的“羲和”(羲和是堯帝時期掌管天文的大巫),這些史官們遵循天地陰陽自然之道。也就是後來道家的前身。或者說,這些懂陰陽五行、天文地理的王官們(巫、史一類)的另一身份就是古代的方士們。方士們所掌握的正是易經裡面的“術”的範疇。可見易的發展經歷了從巫到史(注重術數層面 幽贊而達乎數)、從史到德(明數而達乎德)的階段。

所以,三星堆文化中所包含的“神巫文化的特點完全可以從易的角度進行多維度的解釋和闡述。即易經中的“天人地”三才的概念。站在宇宙的維度看生命用於詮釋天道法則,站在生命的高度看生活為地道法則,站在生活的角度看生存為人道法則。

標簽: 三星堆  文化  軸心  孔子  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