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如何將庫存控制的恰到好處?

作者:由 採購學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1-03-30

庫存是企業心中永遠的“疼”,一方面大量的錢躺在倉庫中睡大覺,另一方面卻常常因缺貨缺料等待而丟失客戶。

而供應鏈管理的發展,給企業庫存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企業以最低的存貨快速響應客戶的要求。

物料管理是企業內部物流各個環節的交叉點,銜接採購與生產、生產與銷售等重要環節,關乎企業成本與利潤的生命線。

現代行業對產品質量普遍要求很高,致使各企業對生產製造環節管理越來越精細,但對產品的物料管理環節卻依舊保持比較粗放的管理風格,使物料在很大程度上佔用了企業資金,無形中導致成本增長,利潤下降。

有資料表明,企業的存貨資金平均佔用流動資產總額的

40%-50%

,而高科技製造企業的庫存比例則遠高於此。“物料存在兩套或多套編碼”、“物料混亂堆積在倉庫各個角落”,成為許多製造企業倉庫的真實寫照。

不僅如此,物料管理還是物資流轉的重要樞紐,甚至關係到一個企業存亡。

如何才能高效的進行物料管理和庫存控制,一直是行業人士熱衷的話題。

庫存控制技巧要實現降低庫存,必須從倉庫開始。倉庫自古以來就是個“藏汙納垢”之地。需求與供應鏈、物流管理的所有結果,無論好壞,都體現在倉庫裡面。

那麼,“從倉庫開始降低庫存”需要從盤點、FIFO、收發貨等各方面進行管控。

第一:盤點庫存資料庫存控制的首要任務是先搞清楚自己手中有多少東西。帳物不符是導致重複採購、呆滯或者無計劃的停線的根本原因。

作為高階管理者,你對倉庫有多重視,就說明你對庫存有多重視。有事沒事的,多到倉庫轉轉,隨即抽查幾個物料,順手盤點一下,跟系統(ERP或者手工帳)對一下,看看結果如何?

如果都能對的上,再抽查幾個,總有對不上的(看你庫存資料準確程度高地)!對不上的,就要分析原因,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原因可能是五花八門的:- 物料被生產部或者供應商甚至是客戶“臨時借走”了。

帳面沒有入庫,實物入庫了,或者相反

物料放錯地方了,沒有按照庫位、貨位堆放

來料短缺或者供應商多送了

錄入錯誤

莫名其妙-丟失了?被盜了?

第二:看FIFO-先進現出大多數的行業是要求做到先進現出的,如果你發現有一個物料沒有做到先進現出,為什麼?

人為原因?疏忽?

沒有及時正確地執行EC-設計變更?有沒有呆滯產生?

生產部退料?為什麼?生產計劃改變?為什麼要改?客戶訂單減少?為什麼?

有物料品質問題?生產半成品、成品品質問題?有沒有及時做出MRB決定?

如果客戶訂單減少或者產品出現品質問題,我們是否需要調整主生產計劃-MPS?是否需要重新RUN MRP?計劃員是否知道?

裝置出了問題?產能受影響?

第三:看收貨

收貨時間的長短似乎並不是一個關鍵的問題,關鍵的問題是今天一共收了多少貨?是否都是按照PO要求的時間、數量到貨、收貨的?

有沒有早交貨的?急料?為什麼急?生產提前?客戶訂單PULL IN? 還是供應商早交貨?採購員是否知道?

早交貨是否是應該PUSH OUT的,而沒有成功的?為什麼?

有沒有今天該到(到期PO清單)而沒有到的?採購員、計劃員是否知道?生產是否已經排產?為什麼?是否影響近期的出貨?

供應商的貨為什麼沒有OTD-ON TIME DELIVERY?供應商的產能問題?品質問題?我們是否沒有及時給供應商預測或者PO?

第四:看出貨、發料

按照生產計劃,今天總共應該發多少料到生產線(無論是PUSH 還是PULL)?實際發了多少?是否有缺料?

生產計劃是否是批准的?成品、半成品還有多少?為什麼還要生產?

是否所有的料都應該發?(那些貴重物料)WIP是多少(系統記錄、實物)?已有的WIP能否滿足今天的生產計劃?為什麼還要申請?

物料短缺的原因是什麼?生產計劃提前?為什麼?供應商沒有OTD?為什麼?

短缺的物料,系統記錄是多少? 原材料庫位是多少?WIP是多少?是否有MRB?

由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透過分析、分解、觀察倉儲活動,你幾乎可以發現供應鏈管理的所有主要問題 - 從需求的管理,到排產,生產管理,再到採購、供應商的管理以及倉儲本身的管理。這些問題如果都能夠得到比較圓滿的解決,庫存問題基本也是可以解決了。

物料管理技巧物料管理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需各種物料的採購、驗收、供應、保管、發放、合理使用、節約和綜合利用等一系列計劃、組織、控制等管理活動的總稱。

通常意義上,物料管理部門應保證物料供應適時、適質、適量、適價、適地,這就是物料管理的5R原則,是對任何公司均適用且實用的原則,也易於理解和接受,下面分別進行闡述:

1、適時即要求供應商在規定的時間準時交貨,防止交貨延遲和提前交貨。

供應商交貨延遲會增加成本,主要表現在:

(1)由於物料延遲,車間工序發生空等或耽擱,打擊員工士氣,導致效率降低、浪費生產時間;

(2)為恢復正常生產計劃,車間需要加班或在法定假期出勤,導致工時費用增加。

因此應儘早發現有可能的交貨延遲,從而防止其發生;同時也應該控制無理由的提前交貨,提前交貨同樣會增加成本,主要原因為:

(1)交貨提前造成庫存加大,庫存維持費用提高;

(2)佔用大量流動資金,導致公司資金運用效率惡化。

2、適質即供應商送來的物料和倉庫發到生產現場的物料,質量應是適當的,符合技術要求的。保證物料適質的方法如下:

(1)公司應與供應商簽訂質量保證協議;

(2)設立來料檢查職能,對物料的質量做確認和控制;

(3)必要時,派檢驗人員駐供應商工廠(一般針對長期合作的穩定的供應商採用,且下給該供應商的訂單達到其產能的30%以上);同時不應將某個檢驗人員長期派往一個供應商處,以防其間關係發生變化;

(4)必要時或定期對供應商質量體系進行審查;

(5)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評比,促進供應商之間形成良性有效的競爭機制;

(6)對低價位、中低質量水平的供應商制訂質量扶持計劃;

(7)必要時,邀請第三方權威機構做質量驗證。

3、適量採購物料的數量應是適當的,即對買方來說是經濟的訂貨數量,對賣方而言為經濟的受訂數量。確定適當的訂貨數量應考慮以下因素

(1)價格隨採訂貨數量大小而變化的幅度,一般來說,訂貨數量越大,價格越低;

(2)訂貨次數和採購費用;

(3)庫存維持費用和庫存投資的利息。

4、適價採購價格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最終產品或服務價格的高低,在確保滿足其它條件的情況下力爭最低的採購價格是採購人員最重要的工作。

採購部門的職能包括標準化元件,發展供應商,發展替代用品,評估和分析供應商的行為。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採購部門應該在以下領域擁有決策權:

(1)選擇和確定供應商;

(2)使用任何一種合適的定價方法;

(3)對物料提出替代品。採購部門通常能夠提供出目前在用物料的替代品,而且它也有責任提請使用者和申請採購者關注這些替代品。當然,是否接受這些替代品要由使用者/設計人員最終作出決定;

(4)與潛在的供應商保持聯絡。採購部門必須和潛在的供應商保持聯絡。如果使用者直接與供應商聯絡,而採購部門又對此一無所知的話,將會產生“後門銷售”,即潛在的供應商透過影響使用者對物料規格方面的要求成為唯一的供應商,或是申請採購者私下給供應商一些許諾,從而使採購部門不能以最低的價格簽訂理想的合同。

如果供應商的技術人員需要和公司技術人員或生產人員直接交換意見,採購部門應該負責安排會談並對談判結果進行稽核。

5、適地

物料原產地的地點應適當,與使用地的距離越近越好。距離太遠,運輸成本大,無疑會影響價格,同時溝通協調、處理問題很不方便,容易造成交貨延遲。

標簽: 物料  供應商  採購  交貨  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