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銀元五彩包漿怎樣形成的?該如何判斷真偽?

作者:由 文瀚樂拍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1-07

在眾多古錢幣中,近代機器製造的各種銀元人氣頗高,從光緒元寶到雲南小房子,無不是古錢幣玩家的摯愛。其中,帶有五彩包漿的銀元顏值最高,那種瑰麗的色彩和豐富的變化,讓文瀚樂拍也為之心動,那麼五彩包漿是怎樣形成的呢?該如何判斷五彩包漿的真偽?

銀元五彩包漿怎樣形成的?該如何判斷真偽?

所謂包漿,就是古錢幣在成百上千年的時間裡,錢幣表面與空氣中的其他物質產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銀元包漿尤其特殊,顏色也是多種多樣,有些銀元表面會變成黯淡無光的灰色,有些銀元包漿是純黑色,有些銀元是金黃色,而五彩包漿的成因更加複雜一些。

從材質上來看,銀元最為主要的構成就是銀,我國有200多種銀元,含銀量各不相同,有些成色好的含銀量超過98%,而成色差的銀元可能只有60%的含銀量,我們常見的袁大頭,主體上是90%上下,部分省份的袁大頭會降到80%,餘下的成分就是銅、鐵、錫、鉛等其他雜質。

銀元中最常見的包漿就是白銀氧化之後形成的硫化銀,這些硫化銀附著在銀元的表面,讓原本白色的銀元,逐漸變成淡黃色,就是我們常說的黃色硫化銀包漿。但是形成硫化銀包漿以後,各種化學反應依舊在繼續,不斷形成全新的顏色。

銀元五彩包漿怎樣形成的?該如何判斷真偽?

比如說,銀元表面的銅化合物與外來事物反應後,會呈現出綠色,銀元表面的鐵化合物在反應之後,大多是呈現出紅色。然後銀元表面的包漿顏色就會越來越深,淡黃、淺紅、淡紫、醬紫等等,最終讓銀元的表面變得五顏六色,色彩斑斕。

對於古錢幣愛好者而言,五彩包漿的銀元更加稀有,價值也更高,升值空間也更加理想。因此,一些不法商販就盯上了銀元上五彩包漿,從而讓手中的偽造銀元能夠賣出更高的價格。

那麼,

我們該如何辨別銀元上五彩包漿的真偽呢?

銀元五彩包漿怎樣形成的?該如何判斷真偽?

正常的五彩包漿都經歷了數十年上百年的形成過程,會形成比較獨特的表裡層結構。

這種結構是有層次的,立體的,絕不會是均勻的薄薄一層。而有些偽造的五彩包漿,採用的方式是塗抹上色,顏色厚度比較均勻,有些商販為了偽造五彩包漿純黑色的部分,會將相關的部位用火燒黑,這樣形成的包漿往往只有很薄的一層,沒有厚度,而實際上真正的黑色包漿部分,是非常厚實的。

有些造假者會用洗銀水洗銀元,然後放在日光下暴曬,或是用化學藥劑浸泡銀元,這樣就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很燦爛的五彩包漿,這種五彩包漿雖然美麗卻並不自然。而真實的五彩包漿都是一圈一圈,由外向內逐漸形成的,大多數都有“醜陋”的黑油邊,而且看上去就會渾然天成的。

然後再來說層次。

真正的銀元五彩包漿都是有層次感的,越往外氧化越嚴重,顏色越深,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黑邊,越往中間顏色逐漸變淺,這種層次感有個漸進的過程,從一種顏色到另一種顏色的過程非常自然,兩種色彩之間沒有明顯分界線。而有些商家的五彩包漿是畫上去的,不同顏色之間的分界線特別明顯。

銀元五彩包漿怎樣形成的?該如何判斷真偽?

最後要說的是邊齒。

盒子中的銀元我們看不到,如果是散裝的裸幣你看發現帶有五彩包漿的銀元,自身是非常容易氧化的,它的邊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更大,氧化現象更加嚴重,因此邊齒通常都是黑色的。但是如果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會發現邊齒的顏色雖然都是黑色,顏色卻並不單一,會形成帶有過渡效果和層次感的“五彩斑斕黑”,而不是單一的黑色。

如今,市面上散裝的銀元越來越少,品相良好的銀元早已經被封裝在各個評級公司的盒子中,在文瀚樂拍看來,雖然近代銀元五彩包漿非常絢麗好看,如果能夠親手觸控,去感受不同色彩之間薄厚不均的質感,那種感覺才是最棒的。

銀元五彩包漿怎樣形成的?該如何判斷真偽?

標簽: 包漿  銀元  五彩  顏色  硫化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