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中國近代有哪些科學家或者大師級人物?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1-09-25

中國近代有哪些科學家或者大師級人物?言十2014-08-28 12:05:05

上世紀初到三四十年代左右吧,葉企孫!!!你可以百度一下~學術沒的說,更關鍵的是育人!兩彈元勳23人中有一半左右都是他學生或者學生的學生!可憐下場悲慘,是國家的錯!

中國近代有哪些科學家或者大師級人物?知乎使用者2015-10-23 14:04:32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他的祖國。看到以中國姓命名的科學定理總會讓人自豪。功率瓦特W是英國姓,物體波動性的德布羅意De Broglie是法國姓,數學中尤拉Euler是德國姓,分子數目有關的阿伏加德羅Avogadro是義大利姓,還有物理波色子Bose是印度姓。中國姓在哪兒呢,於是我積累整理了以下一些:

物理類:

黃昆的Huang-Rhys factor

: 講的是在固體材料中晶格的振動會以聲子的形式釋放出一些能量,聲子與電磁波具有耦合振盪模式,提出於1950年代。這裡的Huang, 是已故中國最高科學成就獎獲得者黃昆院士,是中國固體物理學奠基人。值得一提的是,Rhys是他的英國太太,在愛丁堡大學一起工作時結緣,Rhys中文名李愛扶。

楊振寧的

楊-米爾斯理論(Yang-Mills Theory)

:是由物理學家楊振寧和米爾斯在1954年首先提出來的,是現代規範場理論的基礎。“規範場論(Gauge Theory)在物理學上的重要性,在於其成功為量子電動力學、弱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數學形式化架構——標準模型。”

區澤宇

的Hong-Ou-Mandel effect:

光學中的重要現象,提出與1980年代。(轉)朝著半透明鏡子的一邊發射一個光子,光子被透射和反射的機率各為50%。若朝著鏡子的兩邊分別發射光子時,這兩個光子總是形影不離地從一個方向出來,從而證實了量子相干現象。這裡的C。K。Hong來自韓國,Ou是本科畢業於北大物理的區澤宇教授。

段路明的Duan-Lukin-Cirac-Zoller

:國際上通稱為DLCZ方案,講的是長距離量子通訊的方案,2001年提出至今在國際被廣泛研究,既能在零下兩百多攝氏度的原子系統實現,也能在室溫下的固體系統實現。而第一作者的Duan, 即為中科大培養的段路明博士,現為密歇根大學教授,年輕有為,是華人之光。

數學類:

陳省身的

“陳類”(Chern Class):

是一類和復向量叢相關的示性類,常運用於代數拓撲和微分幾何中。由數學家陳省身於1946年提出。陳類可運用於解量子物理中Hermitian線叢的曲率,從而求解Berry幾何相。陳省身的學生西蒙斯,伯克利博士畢業多年後創立了有名的對沖基金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陳景潤的陳氏定理( Chen's Theorem):

是由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發表的數論定理。這個定理用篩法證明了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素數的和或者一個素數及一個半素數(2次殆素數)的和。

丘成桐的”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

):

由丘成桐於1970年代證實,是一個的第一陳類為0的緊緻n維凱勒流形,對於超弦理論非常重要。丘成桐祖籍是客家人,所以”丘“這個姓按方言發音近似”悠“, 故拼為Yau。

歡迎補充。

中國近代有哪些科學家或者大師級人物?xirui wang2017-04-02 00:02:10

從1957年開始,高錕即從事光導纖維在通訊領域運用的研究。1964年,他提出在電話網路中以光代替電流,以玻璃纖維代替導線。1965年,在以無數實驗為基礎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纖維作長程資訊傳遞,將帶來一場通訊業的革命,並提出當玻璃纖維損耗率下降到20分貝/公里時,光纖維通訊就會成功。1966年,在標準電話實驗室與何克漢共同提出光纖可以用作通訊媒介。高錕在電磁波導、陶瓷科學(包括光纖製造)方面獲28項專利。由於他取得的成果,有超過10億公里的光纜以閃電般的速度透過寬頻網際網路,為全球各地的辦事處和家居提供資料。

由於他在光纖領域的特殊貢獻,獲得巴倫坦獎章、利布曼獎、光電子學獎等,被稱為“光纖之父”。

1957~1960年任標準電話和電纜公司工程師,1960~1970年任標準電信實驗室主任研究工程師。

1970到1974年高錕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電子學系教授及講座教授,1974年又返回ITT工作。當時,光纖領域進入前生產階段。他在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勞諾克的光電產品部擔 任主任科學家,後擢升為工程主任。

1982年,他因卓越的研究與管理才能而被ITT公司任命為首位“ITT執行科學家”,主要在康尼迪克州的先進技術中心工作,1985年則在德國的SEL 研究中心工作。與此同時,他也擔任耶魯大學特朗布林學院兼職教授及研究員。1986年,他被任命為合作研究主任。他也在標準電話電纜下屬的標準電信實驗室作研究。

1987年10月,高錕從英國回到香港,並出任。從1987年到1996年任職期間,他為中文大學羅致了大批人才,使中大的學術結構和知識結構更加合理。在與內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中,他主張“一步一步把雙方的聯絡實際化”。

高錕於199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由於他的傑出貢獻,1996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於1981年12月3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63”的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

目前,他擔任香港高科橋集團有限公司(Transtech Services Group Ltd。)主席兼行政總裁,並致力於開發電信與資訊。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皇家科學院說,高錕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訊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將獲得今年物理學獎一半的獎金,共500萬瑞典克朗(約合70萬美元)。

中國近代有哪些科學家或者大師級人物?知乎使用者2017-08-29 08:22:35

2017年8月8日7時29分,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柯俊在京逝世,享年101歲。卻無人問津

標簽: 高錕  光纖  提出  科學家  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