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NO.12《中國考古通論》筆記|黃河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

作者:由 文博碩士考研資訊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8-23

NO.12《中國考古通論》筆記|黃河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

黃河下游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大致分為前後相承襲的四種文化,即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典型龍山文化)。在龍山文化之後出現的是一種進入青銅器時代的嶽石文化。

一、後李文化(距今約7900至7100年)

①名稱:首次發現于山東淄博後李官莊遺址而得名。

②分佈:泰沂山脈北側,小清河以南山前衝擊平原地帶。

③生產工具

石器有石磨盤、石磨棒、石墊等,骨器有錐、匕、等,蚌器有刀、鏃等。

④生活用具(陶器)

種類:陶色多紅褐色、灰褐色,火候不高,陶色斑駁不均。

製法:泥條盤築、泥片貼塑。

器型:器型以圜底器為主,有部分平底器,釜和缸佔80%以上。

紋飾:附加堆紋、壓印紋、繩紋等。

⑤房址:房屋均為半地穴式,房內地面平整,有的地面和牆壁有燒烤痕跡,形制為圓角長方形,門道多朝南。

⑥墓葬:墓葬有土坑豎穴和土坑豎穴側室墓兩種,均為單人仰身直肢葬,個別隨葬陶支架和蚌殼,無其他隨葬品。

二、北辛文化

(距今約6700至5600年)

①分佈:泰沂山區的的南側及西側的湖東山前平原地帶。②遺址:山東滕縣北辛、泰安大汶口等。③生產工具:石器有打製和磨製兩種,以斧、敲砸器的數量最多,骨角牙器有針、匕首、鋤等。④生活用具(陶器)種類:有夾砂和泥質兩種,夾砂陶的火候低,質地軟,泥質陶的火候高,質地硬,以夾粗砂的黃褐陶為主。製法:手製為主。器型:盆、缽等。彩陶較少。⑤墓葬:單人仰身直肢葬為主,頭多向南。隨葬品少,一般為兩三件陶器,有的無隨葬品,還有幼兒甕棺葬。

三、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300年至2200年)

1959年在山東大汶口遺址發現,故名。遺址以魯中、南地區分佈最為密集。當時的人們過著農業定居生活,農作物以粟為主,有比較發達的家畜飼養業。

1. 早期階段

①遺址有山東兗州王因、滕縣崗上村、曲阜尼山、大果莊。

②生產工具

石器:均為磨製,器型小巧而精緻。器型有彈丸、紡輪、鐮等;穿孔技術比較發達,代表性器物為獐牙勾形器;骨牙工具種類增多,出現了透雕技術,鑲嵌技術。

③生活用具(陶器)

型別: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為主。

器型:鋬鼎、大口尊等。

製法:手製、輪修。

紋飾:弦紋、劃紋等。

彩陶較多,有單彩和多彩。

④墓葬:以單人葬為主,也有較多合葬,合葬以同性合葬和多人二次合葬為主。隨葬品多寡不一。

2. 中期階段

①遺址:山東鄒縣野店、滕縣崗上村等。

②生產工具

石器:鎬、有段石錛等。

骨角牙器有匕、筒、獐牙勾形器等。

③生活用具(陶器)

型別:夾砂紅陶為主,次為泥質黑陶和灰陶。

製法:手製、輪修。

器型:鼎、鬹、觚形杯等。

④墓葬:單人仰身直肢葬為主,有一定數量的合葬墓,二次葬減少,隨葬品多寡不一更加突出。

3.晚期階段

①遺址:泰安大汶口七至九期、曲阜西夏侯和東位莊、河南偃師滑城等。

②生產工具

石器:斧、鏟、有段石錛等。

骨角牙器有針、鏃、鐮、鋤等。

③生活用具(陶器)

型別:燒窯技術改進,燒製出了薄胎的磨光黑陶,透過提高窯溫燒製出了白陶、黃陶、粉紅陶器。

器型:鼎、鬹、盉。

彩陶減少。

④城址:西康留城、王家莊城。

⑤墓葬:單人仰身直肢葬為主,有少量的合葬墓,同性合葬消失。隨葬品多寡不一更嚴重。

⑥社會性質:早期處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末期,早期後一階段逐步向父系過度。中期已經進入父系。

四、龍山文化

(公元前2200至1900年)

①名稱:因在山東歷城縣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發現而得名,之後在黃河中游和長江中下游等地區也發現時代相當、以灰陶和黑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存,分別被命名為各自型別的龍山文化,如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湖北龍山文化、浙江龍山文化等。近年來,考古界認識到所謂的各種龍山文化,事實上屬於不同的文化體系,因此將山東地區的龍山文化稱為“典型龍山文化”。

②生產工具

石器為主,絕大多數為磨製石器,打製石器罕見,有些遺址出土細石器。穿孔技術發達。有少量骨、角、蚌器。制玉工藝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出現冶銅技術。

③分期

早期

陶器

以夾砂黑陶和褐陶為主,有手製和輪制兩種。以平底器為主,有三足器和圈足器,典型的“鬼臉式”足還很少見。

中期

陶器:泥質黑陶開始增多,以輪製為主。器型有“鬼臉式”足的曲腹盆形鼎、三足盤、高圈足豆、三角形足罐形鼎、蛋殼陶高柄杯。

晚期

陶器:除黑陶外,有少量的橙色陶和黃白陶。普遍採用快輪製作,造型規整。

晚期的蛋殼黑陶高柄杯,杯身在杯柄裡面,形成內外兩層,外層刻有花紋和鏤孔。出現刻文陶片。

④房址:居址有半地穴式、地面建築、土臺式建築。大多采用挖槽築基的方法,居住面及牆壁經過夯打。

⑤墓葬: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墓,一些墓內有葬具,開始出現棺槨墓。很少發現分佈集中和排列有序的墓葬群。早期葬俗方面保留一些大汶口文化的遺風,如手持獐牙、隨葬豬下頜骨、殉狗等。葬式以單人仰身直肢葬為主,有極少數的屈肢葬、俯身葬,無二次葬。

總結:

總的來看,在龍山文化時期,農業和手工業都有了巨大進步,輪製陶器的普遍推廣、蛋殼黑陶和磨光黑陶的大量生產,反映了龍山文化的製陶水平超過同時代其他文化。城堡和城牆等防禦性建築、玉禮器、文字元號的出現,不同程度上反映出龍山時期已經出現了文明的曙光。

標簽: 龍山文化  器型  黑陶  陶器  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