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作者:由 榆木齋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0-08-23

初唐四家指的是哪幾人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作者:枯木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唐朝疆域遼闊,國力鼎盛,經濟繁榮,文化隆盛,聲譽遠播,萬國來朝,在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就文化藝術方面來說,唐詩是唐代最大的文學成就,湧現了大量的詩人名家,其著作量之豐,藝術造詣之高,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令後人難以企及。

唐朝人傑輩出,群星閃耀,璨若星河,就初唐來說,當以“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為代表,承上啟下,一割齊梁浮豔綺靡文風,拓寬詩歌體裁,提倡抒發真情,注重詩文韻律風骨,從而使得唐朝文風為之一變,為唐詩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初唐四傑才華橫溢,然而都是位卑而名顯,官小而身折。其中王勃英年早逝,二十八落水而逝;盧照鄰罹患病症,壯年投水而亡;駱賓王參與討伐武則天,兵敗被誅(有云投水自盡);唯只有楊炯,雖未遇兇災,然而也是中年病亡,不由得讓後人惋惜不已。

關於初唐四傑排名,雖然歷來有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不過在當時卻有定論,《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文苑上》

:“(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可以看出,當時輿論都認為排名依次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事實上也非常公允,從流傳至今的四人的詩詞歌賦來看,確實應以王勃為首。

然而,在《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文苑上》緊隨其後,有一句

“炯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當時議者,亦以為然。”

,意思是當排名傳到楊炯耳中時,楊炯認為自己排在盧照鄰前面有點慚愧,然而排在王勃後面則感到羞恥。而議論的人也同意楊炯說法,這和前面“海內”公論有出入。

那麼,為何楊炯會說出這樣的話?是不是楊炯真的感到委屈和不服?原因何在?

我們就來簡單探討一番。要想真正理解此話涵義,我們要從四人的背景和生活年代去找尋緣由。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初唐四傑裡面,生卒年最為確鑿無疑的是王勃。

正史沒有明確記述,《舊唐書》記載王勃在前往交趾(今越南北部)探父

“渡南海,墮水而卒,時年二十八。”

,《新唐書》:

“勃往省,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兩者有出入。不過在楊炯為王勃詩集的序文《王勃集序》卻有準確記載:

“命不與我,有涯先謝。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

唐皇上元三年為公元676年,古人論虛歲,因而可以推出,

王勃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

而其他三位的生卒年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疑案,其中爭論最多的當屬駱賓王,不但出生年份爭議,就連死也有諸多傳說。由於不是此文重點,因而我們就簡略論述一下。

盧照鄰

的生卒年同樣有六七種版本,而關於多大自殺也是爭論不休,在《舊唐書》中記述:

“照鄰既沉痼攣廢,不堪其苦,嘗與親屬執別,遂自投潁水而死,時年四十。”

,後代學者認可自殺,卻對四十歲抱懷疑態度,依據是盧照鄰的散文《對蜀父老問》

“若餘者,十五而志於學,四十而無聞焉。”

,因而自殺也應該四十餘歲或者五十歲。因為不是本文重點,同樣我們就節略考證過程,採取《唐才子傳校箋》意見,

盧照鄰約生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卒於約垂拱二年(686年)前後。

楊炯

的生卒年在正史不見,考證也較少。辛文房《唐才子傳》:“顯慶六年(661年)舉神童,授校書郎。永隆二年(681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館學士。後為婺州盈川令。卒。”,童子科源自漢代,一般在12歲~16歲之間,博通經典可以入選,孝廉試經者拜為郎。唐代規定“實年十一、十二以下”,那麼基本上可以斷定

楊炯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前後,和王勃同齡。約如意二年(693年),卒於任上。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駱賓王

的生卒年考據文章很多,有的純屬穿鑿附會,有的就是傳說演繹,筆者認為,其實依據駱賓王的《詠懷古意上裴侍郎》詩作可以判斷出大概年限,詩中開首

“三十二餘罷,鬢是潘安仁。四十九仍入,年非朱買臣。”

,大意為“32歲被罷官,頭髮還黑;49歲又被任職,可是並不像漢代朱買臣那樣得以重用。”這可以肯定是駱賓王49歲時寫給裴行儉裴侍郎的,聞一多先生等認為是32歲寫的似乎解釋不通。那麼只要確定裴行儉任職侍郎是何時就可以大概確定年限。

裴行儉(619年-682年),字守約,絳州聞喜縣人。《舊唐書列傳·卷三十四·裴行儉傳》記載,“咸亨(670年—674年)初,官名復舊,改為吏部侍郎。”;“上元二年(674年),加銀青光祿大夫。”;“三年,吐蕃背叛,詔行儉為洮州道左二軍總管,尋又為泰州鎮撫右軍總管。”,出京城;儀鳳二年(676年)吐蕃入侵,裴行儉因功“拜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可以看出,裴行儉在670年到679年(上元三年)近十年間官職都是吏部侍郎,而《詠懷古意上裴侍郎》內容是表達建功立業的雄心,因而該詩應作於裴行儉拜尚書之前,帶兵西征之時,因而大致為676年左右。那麼向前減去49歲推算,

駱賓王應該生於貞觀二年(628年)

至於卒年,駱賓王因為參與徐敬業反周,《舊唐書》:“敬業敗,伏誅。”,唐代張鷟撰《朝野僉載》:“賓王后與敬業興兵揚州,大敗,投江而死。”,而唐代孟啟撰寫《本事詩》則說“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從當時武則天執政來說,連自己親屬和皇室都斬殺殆盡,更何況一個駱賓王,況且還是《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作者,豈能讓其活命?因而駱賓王出家為僧自然是杜撰,應以前兩種記載為準,

或投水自殺,或被殺,時間為則天順聖皇后光宅元年(684年),那麼駱賓王就是活了五十七歲。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明確了四人的生卒年月,我們可以看出,駱賓王最大,生於628年;其次盧照鄰,生於634年;然後楊炯和王勃大致同歲,生於649年左右。因而聞一多先生的考據部分為真,那就是盧駱屬於同輩人,王楊屬於同輩人,前者是後者的前輩。盧駱同輩有駱賓王的

《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

詩詞為證,詩中駱賓王替盧照鄰的相好郭氏痛斥盧照鄰朝三暮四、移情別戀,可以看出都為同齡人,方能寫此信。

類似證據還有很多,比如《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方伎·孫思邈傳》

:“當時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詵、盧照鄰等,執師資之禮以事焉。”

,其中宋令文是宋之問父親,和盧照鄰同輩,而楊炯和宋之問與楊炯同時任職,《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文苑上·宋之問傳》:

“初征令與楊炯分直內教,俄授洛州參軍。”

,可見盧駱和王楊分屬兩代人。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那麼,我們基本上就可以得出楊炯“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的真意了。那就是如果按照序齒應為駱賓王、盧照鄰、楊炯、王勃,可是當時評論排名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楊炯認為自己年齡小,排在盧照鄰前面,確實有愧不敢當的意思;為何“不愧”排在駱賓王之前?因為盧照鄰比駱賓王還小,自己說了愧在盧前,自然是連駱一起。當然這不是說的文采,而是年齡,正如《舊唐書》中宰相張說評價“‘愧在盧前’,謙也。”

那麼“恥居王後”又是為何?因為和王勃同齡,排在王勃後面,人都有爭強好氣之心,自然心有不甘,於是說“恥居王後”,也是有點羞愧的意思,並非恥辱之意。張說也有評價“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恥居王後’,信然。”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那麼,以現在的眼光來評價,這四位詩人的才華究竟哪一個更高呢?從現在流傳的作品來看,如今公認王勃最高。因為王勃雖然只活了28歲,可是高才博學,著作頗豐,五律五絕以及詩賦皆擅長並多名篇。

諸如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氣象雄渾,境界宏闊;

《檄英王雞》

是駢文的經典之作,詞藻優美,博學廣聞;千古名篇

《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更是千古名句;《九隴縣孔子廟堂碑文》

“宏偉絕人,稀代為寶”(楊炯評語)

。並且才思敏捷,《唐才子傳》

“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因而被列為四傑之首,當名副其實,為當時和後世公認。

楊炯

以邊塞征戰詩著名,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氣勢軒昂,風格豪放;《盂蘭盆賦》被《舊唐書》讚譽“詞甚雅麗”。

盧照鄰

代表作《長安古意》,其中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為千古佳句;《病梨樹賦》沉鬱幽怨,頗有哲理;《五悲文》洋洋灑灑,汪洋恣肆,雄倫卓見,不愧名篇。

駱賓王

《詠鵝》婦孺皆知,《在獄詠蟬》志向高潔,《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換,詞藻優美,《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為千古佳句廣為流傳。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就拿楊炯來說,雖然有言“恥為王后”,然而其本人對王勃惺惺相惜,極為敬佩。在王勃落水而死之後,親人整理詩集的時候,楊炯專門為之做了長序

《王勃集序》。

在序中,對王勃高度評價,諸如稱讚王勃祖父

文中子王通為“人宗”,稱王勃為“莊思之雄宗”

,列舉王勃對詩詞歌賦的貢獻以及引導社會文風的舉動,諸如

“長風一振,眾萌自偃”,“積年綺碎,一朝清廓”,“反諸宏博,君之力焉”

,儼然把王勃看成當時文壇領袖。並後悔生前沒有多交往,最後道:

“《三都》盛作,恨不序於生前;《七志》良書,空撰得於身後。神其不遠,道或存焉。”

從《王勃集序》可以看出,楊炯非常欽佩王勃的才華,如果不是這樣,即便是礙於情面,撰寫詩序,也不會洋洋灑灑數千字大篇撰述,而且從文中可以看出,楊炯全文感情真摯,敬佩之情溢於言表。因而所謂的“恥在王后”只不過是一時而言,也是心有不甘之意。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其實,究竟誰的才華更高,並非個人評價,而是普羅大眾的評價,是歷史的評價,在時間長河中,一些當時的所謂名流才俊總被風吹雨打去,而一些不入世眼的也許才是真的風流,正如詩人杜甫評價“初唐四傑”,萬古之後,才看真章:

《戲為六絕句》其二

【唐】杜甫

王楊盧駱當時體,

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2020/8/22 榆木齋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

參考書目:

《王勃集序》楊炯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文苑上》

《舊唐書列傳·卷三十四·裴行儉傳》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方伎》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四·列傳第一百二十六·文藝上》

《新唐書本紀·卷四·則天皇后、中宗》

《唐才子傳校箋》

《唐才子傳》卷一

《四傑》聞一多

初唐四傑排名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楊炯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