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何如抱犢臥雲崗:邯鄲響堂山大佛窟隨筆

作者:由 寒鯤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9-01-05

北響堂山的美是滄桑感十足的,而且,又在一片滄桑的某個角落,隱隱透露著華麗。被同行知友

@首陽大君

瘋狂誇讚的常樂寺遺址,便是此間最令人感到扼腕與滄桑的地方。三座石佛、兩尊菩薩的悄然矗立,以及兩處殿堂的殘存臺基與柱礎,守衛在上下山的道口,既像是上山路上的一篇序幕,又像是下山路上的一曲輓歌。我甚至規劃好了我下次去北響堂山的日程,一定要在清晨上山與傍晚下山時來常樂寺遺址兩次,一次看凌晨,一次看夕照。

何如抱犢臥雲崗:邯鄲響堂山大佛窟隨筆

何如抱犢臥雲崗:邯鄲響堂山大佛窟隨筆

北響堂山石窟位於半山腰處,需要爬上一段陡峭的臺階方能參觀群窟,如果說石窟這類遺蹟天然自帶著一份滄桑的底色。那麼,神武帝高歡墓所在的北區大佛窟便是這一片滄桑滿目氛圍裡的一抹亮色。說它是躲在角落裡,其實是相對於整個北響堂山而言的,如果站在石窟區域看,大佛窟可是堂而皇之站C位的。

何如抱犢臥雲崗:邯鄲響堂山大佛窟隨筆

畢竟是掌握北齊巔峰時期國力的高洋為其父所修,空間高深、顏料奢華、雕工也是精湛到位,整體氛圍相當莊嚴。高歡極有可能葬在中心塔柱的頂部,觀者在大佛窟中回味高歡一生,甚至與同好暢聊,也是一件極妙的事,正應了楊慎的那句“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何如抱犢臥雲崗:邯鄲響堂山大佛窟隨筆

值得一提的是,大佛窟正對著滏口陘的東口,而滏口陘正是高歡率領六鎮降卒自晉陽遷往信都的所經之路,背後的鄴城則是高歡的“許昌”與北齊的帝都,滏口陘往西過上黨、過汾河便是高歡致死都沒有拿下的玉璧。霸業的發跡地、難以瞑目的玉璧城、高齊皇室日後在晉陽與鄴城之間的奔波,乃至宿敵北周軍隊的到來,盡在佛眼西顧的目光之下,背靠整座響堂山,山後又是高歡及其子孫世代經營的鄴城。按照北朝隋唐時期自雲岡以來塑大佛也是塑帝身的習慣,大佛窟裡的大佛,或許就是高歡本人的形象吧?那麼,佛眼西顧、佛背靠鄴,不就是高歡背靠鄴城雙眼西顧麼?

何如抱犢臥雲崗:邯鄲響堂山大佛窟隨筆

也許是對魏晉南北朝史過於熟悉的緣故,再加上剛好在行程的後半程才參訪響堂山,前一天還在磁縣的東魏北齊墓葬群(元善見、高歡疑冢、高澄、高長恭)徘徊,後一天便在高歡可能性最大的葬地——大佛窟,這種“作壁下觀”的歷史感是最為濃郁的。

何如抱犢臥雲崗:邯鄲響堂山大佛窟隨筆

而且,大佛窟剛好有清涼的窟壁,可供夏日遊人倚靠,寒鯤便在參訪完北響堂山的全部洞窟後,又折回大佛窟,斜倚閑坐,好在人流不多,氛圍是靜謐而充沛的。神武帝當年的征戰、霸業與憋悶,彷彿都在大佛窟裡沉澱了下來,被當時盛行北朝的佛家“安撫”了下來,就這樣醞釀了一千五百年。曾經的風華與頓挫都走遠了,史冊的皇圖與霸業也都消逝了,唯餘這份歷史老人藉助佛相而呈現的靜謐,走向了永恆。

何如抱犢臥雲崗:邯鄲響堂山大佛窟隨筆

下山後,再去回望響堂山,山腰上的北響堂石窟,比來時要更加璀璨了一分。這種璀璨並不奪目,而是夜光杯中的史詩美酒,襯著燭光透出來的一種琉璃明光,並不張揚,卻獨具韻味。響堂山,是靜謐而沉穩的,一如它山腳的常樂寺遺址與山腰的北響堂石窟,這種靜謐而沉穩的氣質,正是一切古蹟的本色,響堂山石窟與常樂寺遺址能夠與這種拔地而起卻又沉穩靜謐的山嶽相伴,這種渾然一體的感覺,是可以讓觀者在某一刻、某一處神會古人的。

何如抱犢臥雲崗:邯鄲響堂山大佛窟隨筆

與一幫中古史票友的群聊,攛掇出了這次以【故鄴】為主題的自駕訪古,這次【故鄴行】也開啟了寒鯤在2018年的“大規模、集中連片、跨區縣”訪古的序幕。

【故鄴行】共計三天(端午假期),全程自駕,所訪古蹟見下圖:

故鄴行線路:涉縣→臨漳→磁縣→峰峰→邯鄲

何如抱犢臥雲崗:邯鄲響堂山大佛窟隨筆

具體古蹟攻略可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想要跟著寒鯤去訪古?

想要在專業講解下考察運城與晉城地區的精品古建築?

歡迎透過下方連結報名寒鯤與張建軍老師聯合主講、晉行記主辦的深度研學

標簽: 大佛  高歡  堂山  響堂  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