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關於《傳道書》

作者:由 從群眾中來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11-08

被朋友硬逼著看完了舊約的《傳道書》……

我之前跟他安利《悲慘世界》,他跟我說雨果的思想來自《聖經》,非要我看

我翻了最著名的一篇看,感覺也不過如此

因為小時候看過《約伯記》,這讓我感覺聖經並非一個人寫的,甚至每一篇或許都是拼湊而成,許多思想或許都有很多後來人新增的成分

比如,《傳道書》的作者思想充滿了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這個和羅馬帝國後期的斯多葛學派非常像。

這一作品的作者傳說是所羅門,但寫作年代肯定不早於公元前3世紀,其中包含了《聖經》中某些最重要、最有力的語錄。不過本書的信條與見於希伯來聖經其餘各部分的崇高和預設相牴觸。

我認為,《傳道書》的作者可能是位無神論者和唯物論者。

①無神論、歷史迴圈論:

在他看來,人類死後如同牲畜死後一樣沒有來世,而人類歷史不過是代代相沿的過程。萬物都是週期迴圈的,任何成就都不是持久的,因為“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②宿命論:

在人間事務的領域中,居支配地位的是隱蔽的命運而不是功過,因為“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明哲的未必得貲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③道家順天安民思想、享樂主義:

鑑於這些情況,作者提出要以順其自然的態度對待生活,行事有節制,”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送智慧……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出人意料的是,他也“讚頌行樂”,理由是“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

④反智主義:

作者認為,知識和思考徒勞無功,因為一切都是虛空的,一個人的知識越多,他的愁苦越多。“我心裡議論說:‘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記念,因為日後都被忘記;可嘆智慧人死亡,與愚昧人無異。”

(這個我朋友跟我解釋,說不是反智主義,我看了好幾遍也認為就是。這個傳道者的目的不就是貶低人類智慧,稱讚神的智慧嘛)

⑤紅樓夢式悲觀主義

,作者認為人間的喜樂、嬉笑都是虛無。

“我心裡說:來吧!我以喜樂試試你,你好享福。誰知,這也是虛空。我指嬉笑說:這是狂妄;論喜樂說:“有何功效呢?”

⑥抵制生育:

作者不認為將財產留給後代是一件好事,相反,他十分痛恨有人平白無故的分享他的所有。

“我恨惡一切的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因為我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

7.農家順時,儒家安民思想: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8.不可知論:

作者認為神的所作所為,人是理解不了的。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永生”原文作“永遠”)。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9.反sh主義:

作者認為死人或未出生的人比活人好,因為活人要受苦,還要忍受社會上的罪惡。

“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

我很早以前還看過一點《出埃及記》,不過那時候是繁體字,別人念給我聽的。當時沒什麼印象,就只覺得這個上帝好恐怖,拉美西斯二世(我記得是這個法老)到底做錯了什麼,不就是不肯放奴隸,就要他的國家這樣慘,又是瘟疫又是大屠殺的,埃及人就不是人了嗎?

算了,宗教這種東西,我還是不碰的好。我作為一個21世紀的人,真的已經很難理解兩千多年前的人的世界觀了。

標簽: 智慧  作者  愚昧  日光  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