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作者:由 今日崇州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04-02

寒食帖臨摹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

蘇軾

寒食帖》

看影片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慶,清明節前的寒食節以不動火、吃冷食的習俗而得名。4月1日,崇州市第四屆《寒食帖》紀念活動暨“寒食杯”青少年書法大賽啟動儀式在罨畫池博物館舉行,廣大書法愛好者和青少年們一同臨摹蘇軾所作、被譽為“三大行書”之一的《寒食帖》,傳承源遠的天府文化,書寫獨具魅力的“崇州詩情”。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宋代大文豪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岡(今湖北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時,他觸景生情、文由心起,揮毫潑墨、盡興書寫,創作了這幅珍貴的書法作品。《寒食帖》與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並稱為中國三大行書。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寒食帖》問世後為蜀州江原(今崇州市江源街道)人張浩所得,並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題跋,在珠聯璧合間成為“絕代之珍”。後來,這幅作品被張浩收藏於江源張家老屋。所以,崇州先賢張浩是《寒食帖》收藏第一人,《寒食帖》收藏的第一站正是崇州。而《寒食帖》在隨後的歲月中輾轉離開崇州,珍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此次活動以“千秋翰墨·崇州首藏”為主題,旨在傳承天府文化、 再現唐風宋韻,紀念崇州人張浩首藏蘇東坡寒食帖、守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2018年以來,崇州每年都會《寒食帖》紀念活動,緬懷崇州先賢,弘揚天府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活動現場,青少年們身著漢服,臨摹《寒食帖》和與寒食節相關的古詩詞,共同傳承文化、誦讀經典。同時,在復刻唐宋風格的庭院中,崇州古詩詞愛好者以情景短劇的方式,再現了蘇軾創作《寒食帖》、黃庭堅題跋、張浩珍藏《寒食帖》等場景,並現場展示了宋代“雅生活”方式,紅袖煮茶、池邊撫琴、林中對弈,再加上清明時節的青團、撒子、糕點等美食,唐宋風韻引人流連。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臨摹寒食帖、傳承中華文化,這些習俗見證了崇州人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對經典篇章的熱愛。千年的風雨,縱使芳華與年華同老,歲月和時光共去,崇州人在《寒食貼》的筆觸臨摹中,繼承著“風送花香入酒卮”的雅韻,紀念著“寒食一貼真名士”的風骨,也書寫著“罨畫崇州”的山水畫卷。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今年的紀念活動,在起於唐、興於宋的罨畫池舉辦。這裡也曾留下墨寶與詩篇的陸游、杜甫、高適等,與蘇軾“深交”已久,為罨畫池平添一抹書香。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文:強罡 宿箭 李麗

圖:郭迎偉 李旭

編輯:張海峰 劉瑞宇

書寫天府文化的“崇州詩情” 寒食節臨摹《寒食帖》

標簽: 寒食  崇州  傳承  臨摹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