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諸子百家 | 諸子都是哪些人?百家又是分哪幾派呢?

作者:由 蕊小桃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12-12

諸子百家 | 諸子都是哪些人?百家又是分哪幾派呢?

……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始終。

……

寫在前面的話

《三字經》是儒家的啟蒙教材,講完了儒家的經典著作,就該開始講先秦諸子百家了。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諸子中的“五子”。

諸子百家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這句話講的是:讀過了儒家的經典著作,就開始讀諸子百家,讀的時候要抓住重點,記住其中的內容。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派別的總稱,尤以儒道墨法名五家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

諸子指的是中國先秦時期管子、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學術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學術流派的代表家。諸子百家是後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的總稱。

大家比較熟悉的“百家爭鳴”這個詞說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不同學派間爭芳鬥豔,各顯其能的局面。

儒家

:創始人是孔子,代表人物還包括孟子、荀子等。主張“仁、義、禮、智、信”。

道家:

創始人是老子,莊子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

墨家:

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崇尚節儉,反對鋪張浪費。墨家的很多理論與儒家的理論是不同的。例如墨家所倡導的兼愛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相愛,而儒家倡導的仁愛則是有等次的愛。

名家:

尤以擅長論辯著稱。著名人物有鄧析,惠施,公孫龍。

法家:

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以法制為核心思想,主張以法治國。代表人物包括管子、商鞅、韓非。

故 事 分 享

墨家——止楚攻宋

一次楚國準備攻打宋國,請工匠魯班製造攻城的雲梯等器械。墨子聽到訊息後日夜兼程趕往楚國勸阻,抵達楚國國都郢都後,墨子先找到魯班,說服他停止製造攻宋的武器,後魯班引薦墨子見楚王。

墨子對楚王說:“現在有一個人,丟掉自己的彩飾馬車,卻想偷鄰居的破車子;丟掉自己的華麗衣裳,卻想偷鄰居的粗布衣,這是個什麼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這個人一定是愛偷竊的人!”墨子趁機對楚王說:“楚國與宋國相比,不正如彩車與破車、錦繡與破衣。大王攻打宋國,不就是以大欺小麼,如果一定要攻宋,會喪失道義,並且一定會失敗。”楚王理屈辭窮,借魯班已造好攻城器械為由,拒絕放棄攻宋的決定。

墨子說:“魯班製造的攻城器械不是取勝的法寶。如果大王不信,就讓我與他當面演習一下攻與守的戰陣,看我如何破解它!”

楚王答應後,墨子就同魯班演習各種攻守戰陣。魯班組織了多次進攻,結果都被墨子擊破。隨後,墨子說:“你即使殺了我,也無法取勝,因為我已經讓我的大弟子禽滑釐帶領了三百弟子去宋國,用墨家制造的器械幫助宋國守城!”這番話徹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頭,楚王知道取勝無望,被迫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這就是著名的“止楚攻宋”的典故,充分體現出了墨家非攻的思想。

法家——商鞅變法

秦國秦孝公頒佈求賢后,商鞅來到秦國,被秦孝公任命為左庶長,並委託他實行變法。為了能取得百姓的信任,商鞅在國都咸陽的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杆,宣告說,誰能將這根木杆搬到北門去,便賞他十金,因為這件事兒太簡單了,所以老百姓都不相信,也沒有人去搬。這時,商鞅又宣佈:“能搬到北門去的,賞五十金。”重賞之下出來了一個人,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把木杆從南門搬到了北門,搬完回來商鞅立刻賞給他五十金,說話非常算數。從此之後,秦國的百姓都知道左庶長商鞅說的話可信,這也為變法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商鞅變法的成功,使秦國的國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從邊陲小國到一統天下,成為七雄之首。

諸子百家 | 諸子都是哪些人?百家又是分哪幾派呢?

”五子“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三字經》重點提到了諸子中的五位,分別是荀子,揚子(揚雄),文中子(王通),老子和莊子。

01

【荀子】

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荀子雖是儒家的繼承人,但是他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荀子非常重視教育,強調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

《荀子·勸學篇》

系統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進行論述,認為學習必須持之以恆,不可中斷,強調了重視學習,積累知識的重要性。下面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名句,共同賞析一下:

1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來源,認為在學習中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這句話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要重視實踐。

3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學習貴在積累,要重視每一點的積累,才能有所成就。

02

【揚子(揚雄)】

揚子(揚雄),西漢後期的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精通《易經》、《老子》。揚雄認為“經莫大於《易》,傳莫大於《論語》”。所以他模仿《周易》寫了《太玄》,又模仿《論語》寫了《法言》。

揚雄在歷史上頗有爭議,司馬光對他評價很高,認為他的文章簡明而深奧。但朱熹卻評價揚雄為“莽大夫”,說他是王莽的大夫,認為他是趨炎附勢之人,由此否定了揚雄的人品。

揚雄的辭賦造詣很高,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年輕的時候,以司馬相如的賦為本,寫了很多辭賦,並在儒家傳統文化思想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和發展,對後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03

【文中子(王通)】

文中子(王通),隋朝的教育家、思想家。傳說王通15歲就開始教學活動,18歲的時候有“四方之志”“遊歷訪學”,非常有學問。王通用了九年的時間著成《續六經》(《王氏六經》),包括《續詩》《續書》《禮論》《樂經》《易贊》《元經》。

王通潛心研究孔子思想,主張振興儒學。在他死後,他的弟子為了紀念他,模仿孔子的門徒記《論語》的做法,編了《中說》(又叫《文中子說》)。這部書用講授記錄的形式,儲存了王通講課時的主要內容,以及他與弟子、友人和當時人的對話,雖在形式上仿效了《論語》,但在內容上有所創新,並具有明顯的時代特點。

04

【老子】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與孔子為同一時代的人。老子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講究不與人爭。

老子的作品《道德經》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被譽為萬經之王。

名句賞析: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最高境界人的德行,就像水一樣,滋養萬物而不與之爭。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合抱的大樹,是從幼芽發起;九層的高臺,是用一筐筐土積累的;千里遠行,也是從腳下一步步走出來的。

05

【莊 子】

莊子,本名莊周,與孟子為同一時代的人,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其中記錄了他和弟子的思想。《莊子》共分內外雜三篇,其中集中表現莊子思想的主要是三篇:《齊物論》《逍遙遊》《養生主》。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形成了獨特的莊周風格,他經常利用有趣的寓言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其中重要的故事,也是接觸到人生最根本問題的故事:

莊周夢蝶

出自《莊子·齊物論》。講的是有一次莊子做了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在這個夢裡,他能夠深刻感受到蝴蝶所有的感受和要做的事情,並且忘記自己是一個人,可是等他一覺醒來後,發現自己不是蝴蝶而是莊子。究竟是莊子夢中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為莊子,實在難以分辨。由此得出結論,此之謂物化。莊子借這個夢來比喻生死,認為生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處境,應該要直面生死,順應變化。

諸子百家 | 諸子都是哪些人?百家又是分哪幾派呢?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你們喜歡。敬請期待接下來的精彩內容,我們不見不散哦。

往期精選:

更多文章請點選上方藍字“國學童年”

喜歡就點個贊哦

標簽: 莊子  墨子  老子  揚雄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