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用合適的方法,溫柔而果斷地改變世界 - 「行為設計學:零成本改變」讀書筆記

作者:由 咿呀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9-01-30

豆瓣主頁

行為設計學(零成本改變)(精) (豆瓣)

在不同人生階段的人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有很不同的感受,當我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是一個想要改變別人的人,或者說是在產品經理角度想要改變使用者;讀到後半段的時候,我就是那個想要發生改變的人,從自己的生活到工作,於是對於其中的很多方法很受用。

這本書雖然叫做零成本改變,其實說的是,想改變的人學習並使用合適的方法,讓被改變的人“零成本改變”,正所謂「改變之所以很難,是因為這個世界的想法 不可能總是和你保持一致,你想改變他人的行為,也要考慮對方的意願」。適用於權力不大,資源不多的人,不是因為你的權力對方才改變,而是對方真的想改變,相對具有普適性。

人的行為方式是情感和理智的雙重作用,就像一個人騎著一頭大象,騎象人代表著理智,大象代表著情感,騎象人對大象的控制力時大時小,也不可能長期和大象拔河,會筋疲力竭。

零成本改變有 3 個步驟:

解決「對方不認為要改變」的問題,即理智上指揮騎象人;

解決「知道要改變,但是不願意改變」的問題,即情感上激勵大象;

解決「知道要改變,願意改變,但是不知道怎麼改變、怎麼真正改變過來」的問題,即情景上營造路徑;

一、解決「對方不認為要改變」的問題

想要讓改變發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雙方對改變的認同問題,如果對方都不認為需要改變,那麼後面的事情都不用談了,所以這裡主要是講如何讓對方的理智面,也就是騎象人,接受改變的想法。

1.找到對方的亮點和能力

常常可以這樣問,你之前是怎樣解決類似問題的,比如一對夫妻經常吵架,可以讓他們回憶上一次和睦相處是什麼時候,做了什麼暖心的事情。當人們開始回憶時,就會發現其實這個問題沒有那麼難,雖然一直有差異,但是他們曾經理解對方。

這是為了讓人們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或曾經解決過問題。

2.制定關鍵舉措,明確行動

和對方明確要做的事情,越清晰的舉措越容易讓人們接受,就不會模糊不清,無法前進,因為不知道怎麼開始,從而認為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3.指明目標,看到終點

為對方描述這個改變後的情況,可以到達怎樣的終點,吸引對方進行改變。

二、解決「不願意改變」的問題

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不想做,這種情況太常見了。可能是動力不足,或者是改變難度太大,總之就是知道要改,也知道改變是好的,那麼怎麼做出改變的一步呢?怎麼讓人們心中的大象向前進呢?

1.找到「想要改變的」感覺

情感的問題當然是用情感去解決,而發生改變的順序也不是分析-思考-改變,而是看到-感覺-改變。

你會看到一些讓你產生感覺的跡象,可能是問題本身的醜陋或嚴重性,可能是解決方案的靈光一現,又或許是目前習慣的真實反思,你所看見的東西會觸動情感面,最終說服了你。

比如你本來不愛鍛鍊,去上了一節健身課,喜歡上了運動的感覺,於是想要改變,你可能沒有非常深刻去思考運動和現在生活的關係,但是你有了想要改變的想法。

2.縮小改變幅度,慢慢來

我們都知道,走完長途旅程的一半,一定比從頭開始的短途旅行更佳振奮人心,鼓勵人們採取行動進行改變的辦法,就是讓對方距離目標越來越近了。

這樣的辦法在很多優惠券蓋章上都用過。有所進展的感覺很重要,打造早期成功其實是打造希望。

可能有人會習慣從事情最難的部分做起,但是在這個情況下,對方已經是一個不願意改變的人了,那麼就從最小的部分做起,先有所進展,看到希望,再往前推動。

3.影響他人,逐步進行

想讓對方完成一個大目標不太靠譜,還是從小目標開始吧!

想要在每戶人家門前架設一個“小心駕駛”的大告示牌,在此之前,不管是先申請掛一個小牌子,還是先邀請戶主簽署“安全駕駛”的請願書,都會提高最終架設大告示牌的機率。原理就是,先申請掛一個小牌子,就是“探腳入門”更容易被人接受,而邀請戶主簽署“安全駕駛”的請願書,則讓他們的態度發生了改變,覺得自己是會為“安全駕駛”做貢獻的人。

「真正的改變,能夠堅持下去的改變,是前進三步在退後兩步」

任何新的追求,即使最後十分成功,在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失敗,而“大象”真的非常討厭失敗,面對這段漫長而艱苦的旅程,如何保持大象一路的鬥志昂揚呢?你必須建立起對失敗的預期,不是預期整個任務會失敗,而是預期途中會遭遇失敗。這就是成長型心態。

成長心態和定型心態是兩種不同的心態,成長心態的人相信能力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可以透過訓練來增強,儘管可能會失敗,成長心態的人還是願意接受更多的挑戰,潛能就是這樣被激發出來的。

三、打造適合改變的情景和環境

與理智和情感不同,情景的力量經常被忽視,我們總是會把一個結果歸結於人。

如果路上突然有人飆車,你可能會認為這個人是個混蛋,不太可能會想:“出了什麼大事,讓他這麼火急火燎的。”不是說為壞人找藉口,這次飆車行為真的能代表這個人真實的品質嗎?還是說是因為當時的情景使然?

一個平日裡遵守交通規則的人,錯過會議達到20分鐘,就會變成馬路上橫衝直撞的司機,看似是人的問題,實際上也有情景的問題。

1.調整環境,就會影響人的行為

我們總喜歡把他人的行為歸咎於對方的個人特質,而不是對方所處的情景。調整環境就是讓正確的行為更容易出現,讓錯誤的行為更難以發生,透過改變錯誤的環境,影響人的行為。

公司推廣電子打卡,但是員工還是使用手工填寫紙質打卡,調查起來發現是因為電子打卡不夠方便和容易使用,常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員工不是蔑視命令,只不過是選擇了一條比較簡單的路」。

環境包括客觀環境也包括周圍人的主觀態度,比如喜歡惹事的人總是誤以為別人崇拜自己為所欲為的行徑,如果讓周圍的人反對和排斥這種行為,他們就會氣餒。

需要注意的是,環境不會自然演化出正確的行為,需要有意識地重新營造氛圍。

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說,也有很多可以做的,比如每天晚上睡覺前把跑步裝備放好在床前,第二天早上起床後就會更容易出門運動。

2.培養習慣,並速成習慣

我們對環境和文化的敏感程度超出想象,很多參與越戰的美國士兵在越南吸食毒品,回國後,發展了廣泛的興趣愛好,做兼職工作,有了女朋友,最終就會戒掉了毒品,人受環境的影響是很大的,環境會強化或淡化我們的習慣。

那麼如何培養習慣呢?

要對行動有直接的計劃,心理學上稱為“行動觸發扳機”,即計劃好遇到特定的觸發情景,就要做相應的事情。

比如你總是推遲去健身房的時間,就要給自己一個計劃:明天送孩子到學校後,你就去健身,這裡情景就是「送孩子到學校的時候」,做相應的事情就是「去健身」。這個“行動觸發扳機”會強烈地激發人們自己知道必須要做的事情。預先下決定,節約了你用於自我控制的能量。

適用情景越困難時,行動觸發扳機越有效。習慣是行為的自動駕駛系統,而“行動觸發扳機”會培養“速成習慣”。

如何培養有助於推動改變的習慣:第一,這個習慣必須能推動你的任務,第二這個習慣實現起來必須相對容易。

3.召集同伴,利用周圍其他人的影響

想象一下,有個人在街上暈倒,如果你是附近唯一在場的人,你可能會按照自認為最準確的判斷行事,比如這個人是心臟病發作,然後馬上衝過去幫忙;但如果現場有一群人,你的頭腦會思考兩個問題,這名男子倒下的事件本身,以及周圍人作出的反應。對於周圍來說,也是這樣,你在觀察他們,他們也在關注你。

「你之所以做某事,是因為同伴都在做」。我們都會模仿他人的行為,尤其是感覺環境模式或者情況不明的時候,變化的情景會讓人迷失,但是這些訊號,可能會助你一臂之力,也可能讓努力毀於一旦。

所以,在改變的路上應該召集有影響力的同行者,你希望某些人採取不同的行為,但是他們拒絕改變,你就需要召集另外一批能夠影響目標群體的同伴來支援你,從本質上看,你是在試圖改變文化,而文化通常是組織成功變革的關鍵所在。

要促成變化,首先,需要調整環境,為改變者提供自由討論的空間,其次,要培養好習慣,在某時某刻完成某項事情,最後要召集同伴,給改變者討論的空間,甚至是激烈的討論,最終大家相信了改變會更好。

四、堅持改變 ✊

「改革一旦開始,便會自我強化」

就像滾雪球效應,人們對一個事物,一種行為,一個態度接觸越久就會越喜歡,即「單純曝光效應」;人們也不喜歡行為和態度不一致,所以一旦邁出第一步,開始按照新的方式做事,人們會越來越難以討厭以前的行為方式,人們覺得自己變得不一樣了,出現新的認同感也會強化新的行為方式,「認知失調效應」。就像有的人做了父母,就有了很多改變,身份的改變讓他們對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

看完了「零成本改變」,接下來在看這個系列的另一本書「打造峰值體驗」。

標簽: 改變  對方  行為  習慣  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