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人工智慧科普07:圖靈測試與第一次AI浪潮

作者:由 資料與智慧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11-24

《構建企業級推薦系統》

作者,公眾號

「資料與智慧」

主理人,

9年

推薦系統實戰經驗,持續輸出推薦系統、大資料、機器學習、AI等硬核技術文章

今年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圖靈獎設立55週年。

1966年美國計算機協會以開創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基本理論的科學巨匠艾倫圖靈的名字設立了這項“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艾倫。圖靈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他利用自己卓越的數學、密碼學和計算理論知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幫助英國軍方成功破譯了德軍使用的著名密碼系統恩尼格瑪密碼機。他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提出了指導所有現代計算機的計算原理設計的圖靈機理論。(那個時候,通用電子計算機都還沒有誕生)。

有關圖靈的傳奇故事,有一部電影可以推薦給大家,

《模仿遊戲》

,這部電影曾經與2015年7月在中國大陸公映。

艾倫圖靈是人工智慧的開拓者,他所提出的圖靈測試,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們判定一部機器是否具有人類智慧的重要手段,那麼,什麼是圖靈測試呢?

1945年到1948年,圖靈在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負責自動計算引擎(ACE)的研究。1949年,圖靈出任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實驗室副主任,負 責英國最早的可程式設計計算機——曼徹斯特一號(Manchester Mark 1)的軟體工作。

這是通用電子計算機剛剛誕生的時代。電子計算機的使用者,無論是軍方、科學家、研究員,還是學生,都將計算機視為一臺運算速度特別快的數學計算工具。很少有人去琢磨,計算機是不是可以像人一樣思考。圖靈卻走在了所有研究者的最前沿。

1950年10月,圖靈發表了一篇名為 《計算機械和智慧》(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的論文,試圖探討到底什麼是人工智慧。在文章中,圖靈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假如有一臺宣稱自己會“思考“的計算機,人們該如何辨別計算機是否真的會思考呢?一個好方法是讓測試者和計算機透過鍵盤和螢幕進行對話, 測試者並不知道與之對話的到底是臺計算機還是一 個人。 如果測試者分不清幕後的對話者是人還是機器,那麼我們就說這臺計算機通過了測試並具備了人工智慧。

簡單地說,圖靈從人們心理認知的角度,為“人工智慧”下了一個定 義。圖靈認為,人們很難直接回答一般性的 ,有關人工智慧的問題,比如 “機器會思考嗎?”但是,如果把問題換一種形式, 也許就變得易於操作和研究了。圖靈所提出的新問題是:

在機器試圖模仿人類與評判者對話的”模仿遊戲”中, 有思考能力的電子計算機可以做得和人一樣好嗎?

圖靈所說的“模仿遊戲”,後來也被人們稱為“圖靈測試”。這個定義更接近我們現在說的“強人工智慧”或“通用人工智慧”。另外,在論文中,圖靈還對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出了非常有益的建議。他認為,與其去研製模擬成人思維的計算機,不如去試著製造更簡單的,也許只相當於一個小孩 智慧的人工智慧系統,然後再讓這個系統去不斷學習——這種 思路正是我們今天用機器學習來解決人工智慧問題的核心指導思想。

針對圖靈測試,人工智慧領域還專門設立了一個每年一度的羅布納獎 ,專門頒發給在圖靈測試中表現最優秀的計算機程式。所有聊天機器人程式都可以參加羅布納獎的評測,以判定是否有程式透過圖靈測試。評測時,人類評判員坐在電腦前,同時與一個計算機程式和一個真人透過鍵盤和螢幕對話。對話結束後,評判員根據對話內容,判定與自己對話的 兩位中,哪一位是電腦,哪一位是真人。如果判定錯誤,就表明計算機程式在這一次對話中“愚弄”了人類。如果計算機程式愚弄人類的次數超過30%,就可以認為,該計算機程式通過了圖靈測試。羅布納獎成立至今,尚未有任何程式超過30%的關口。

那無論如何,圖靈測試以及為了透過圖靈測試而開展的技術研發,都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推動了人工智慧特別是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憧憬著計算機程式真正使人信服地透過圖靈測試的那天,但我們更希望看到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文字理解與分類、語音識別、自動客服應答、自然語言控制介面等領域取得更多商業上的成功。

瞭解更多推薦系統、大資料、機器學習、AI等硬核技術,可以關注我的知乎,或同名微信公眾號

資料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