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俞敏洪虛驚一場

作者:由 賀言融貸指南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11-18

作者 呦呦鹿鳴的鹿鳴君 呦呦鹿鳴

俞敏洪虛驚一場

Photo by Ari Koess from Pexels

俞敏洪虛驚一場

文/ 呦呦鹿鳴

這兩天,有一篇文章讓大家很是為“新東方”及其創始人俞敏洪捏了一把汗。

文章標題是《新東方不應照搬李佳琦》,大意是說,在退租1500個教學點並將8萬套座椅捐給農村學校後,俞敏洪帶著幾百老師轉行直播帶貨,帶的還是農貨,這是不合適的;新東方不應該學習李佳琦,不應該去賺“快錢”,而更應去做“農民主播”培訓,更應轉行研學……

文章本身,並不是關鍵。問題的關鍵是,刊發這篇文章的是副部級央媒《經濟日報》。這不能不讓人擔心:新東方剛剛因為政策調整而急速掉頭轉行,如今是不是又釋放出新的政策訊號了?俞敏洪帶著新東方的老師們直播帶貨是不是違反了中央政策?這可與新東方全國幾萬員工直接相關呢。於是,各路媒體紛紛報道:“《經濟日報》刊文:新東方不應照搬李佳琦”“央媒刊文點名新東方:賺快錢不是最佳示範”,云云。

俞敏洪自己也深夜迴應,謙恭地表示感謝再感謝……

我也認真補課,閱讀了這篇文章。看後,不禁感嘆:還好,大家的擔憂,恐怕是

虛驚一場

首先,這篇文章刊發在11月13日第5版“時評”版,所以這是一個時評,釋出在右下角,就版面語言來說,這個位置的文章與“社論”的量級是完全不同的。社論才意味著清晰的政策指向意義。其次,雖然《經濟日報》公眾號中說這是一篇“報道”,但它並非基於採訪調研。

我說這篇文章缺乏調研,它缺乏到什麼程度呢?文章裡對新東方最大的指導(也花了最大篇幅)是建議新東方可以轉行去做“研學”,其實,只要花一分鐘時間開啟新東方官網,就可以在首頁很容易地注意到,新東方的研學業務早就開展得很深入了。他們的研學專案覆蓋各個年齡段,有國內、國際、定製、親子、線下、線上、短途、酷玩、沙漠、博物、熱帶、探索、領袖、人工智慧、工具箱……,相比之下,那篇文章裡的研學建議部分,就研學這個領域來說很初級,對新東方的基本業務進展也缺乏瞭解。

中央的經濟政策是嚴肅的、反覆斟酌的、建立在大量調研基礎之上的

,《新東方不應照搬李佳琦》這樣的文章,恐怕很難說是“代表中央經濟政策方向”。

當然,所有看完這篇文章的人都會感覺到,作者和報社對新東方其實都

沒有惡意,是善意的提醒

,希望在新東方的關鍵時刻給他們一點幫助,試圖點醒他們。 文章讓讀者產生居高臨下的感覺也不難理解——俞敏洪是第十一、十二、十三連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但副部級“央媒”在他面前有足夠的心理優勢。

我以前也在“央媒”工作過挺長時間。記得剛入行的時候,在某省接到一位老師的名片,上書“記者(

副廳級

)”,因為我不是新聞科班出身(是學法學的),所以當時第一個感覺是新奇且仰視:原來報道是分級別的,寫作者的行政級別越高,文章就越深刻,越動人,越有文采、自帶光芒……當然,很快地,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這種推理了。一篇文章,如果沒有實事求是,沒有深刻洞察,沒有文通字順,作者級別再高,又能如何呢?讀者不看,看不下去,你硬塞到他眼睛上也進不了他的心裡,不是麼?既然這樣,

它能對國家和社會有多大的實際助益?

現實中,許多報道“誰寫誰看”“寫誰誰看”,讀者數量反反覆覆掰著指頭算也就那麼幾個人。這類文章的“影響力”,往往只能靠著消費那個上級給予的級別。大概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些年來,許多媒體無法靠所傳播的內容本身去打動人感染人,便有意無意、欲拒還迎地把自己從“新聞背後的人”折騰成“新聞當事人”,以此獲得存在感。

後來,涉世越深,我對企業經營的敬意越高。尤其是民營企業。因為我越來越清晰地知道,一個創業者要在競爭中活下來,是千難萬難的事,影響因素多如牛毛,任何一個處理不好都可能帶來滅頂之災。那可真是每天都像在打仗。如果看看企業真實的財務情況,許多企業都是在千瘡百孔下玩命奔跑。那篇文章說不應該去“賺快錢”,其實,哪有什麼快錢呢?每一分錢都是非常難賺的,背後都有無數的付出。天上哪能掉餡餅呢?即便退一萬步說有快錢慢錢吧,對於企業來說,尤其是新東方這個階段的企業,幾萬員工要吃飯,每個員工後面都是一個家庭,現在就必須以最快速度轉型,讓他們去賺慢錢,每個月工資誰來發呢?市場競爭真刀真槍,可不提供旱澇保收的鐵飯碗。

企業選擇走什麼路,是直播帶貨,還是養花種草,是寵物飼養,還是工業設計……從根本上說,都是人家自己的事。他們用自己的錢去承擔經營風險,有什麼問題呢?只要不違法違紀,儘管讓人家去探索好了。請相信,

對一件事的風險最上心的人一定是那個花自己錢的人。只有花別人的錢去冒險的人才會胡幹亂上

。比如貴州獨山縣那個縣委書記,不管不顧,一下燒掉400億造各種世界級大樓,將整個縣老百姓和縣政府財政幾十年都坑了進去,但他自己並不需要對這些錢承擔還債責任。這樣的人,才尤其需要提前監督。

記得以前,許多辦公室裡的人總習慣於指導農民——這畝地種什麼,那畝地種什麼,今年該種這個,明年該種那個,還不允許人家農民不聽。事實證明,這類命令往往都是瞎忙活,放開讓農民自己種,立即就增產增收。道理也很簡單:最關心田地收成的,永遠是農民自己。

對於企業經營,我們外人真正應乾的事是:當出現違法行為、當公眾利益尤其是消費者利益遭到侵犯之時,堅決出手。比如,之前我曾經寫過學霸君暴雷、自如公司“甲醛房”、京東虧待“京東幫”等等這些,雖然企業紛紛不高興,但我想,只要是有常識的人,應該不至於認為這是越界。

至於人家內部如何管理,經營方向如何調整,確實不適合別人居高臨下、指手畫腳。請相信,創業者自己投入真金白銀和時間精力,一己命運與團隊前途牽涉其間,比我們旁觀者明白得多、投入得多、聰明得多。尤其是我們改革開放幾十年所積累下來的一些真正的企業家,他們創造就業崗位、推動社會進步,響應中央政策,經歷的事太多了,我們最好就不要班門弄斧,關公面前舞大刀了。

相信他們,不去折騰他們,讓人家安心創業,少些驚嚇。他們成功了,我們舉杯相慶,為他們高興;萬一他們失敗了,我們鼓勵他們屢敗屢戰,為他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