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中藥行業沒有“華為”:進退兩難康恩貝

作者:由 恩昇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9-09-03

中藥行業沒有“華為”:進退兩難康恩貝

01、前言:馬雲的電梯,馬斯克的火箭

前兩天,馬雲和馬斯克在上海坐而論道。

對馬雲來講,當年馬斯克的Paypal或許是支付寶的靈感來源,今天,阿里巴巴的規模和價值觀已經成為全球輸出。

對馬斯克而言,從地球到火星只是Paypal和space X火箭的距離,埃隆馬斯克要飛出太陽系。

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距,東方文化注重當下和實用,西方更追求本源與探索。文化沒有優劣,但在不同的時空與場景下,各有長短。

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在生產力更為發達的農耕國家如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中率先誕生?這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

有一種觀點認為,科技是倒逼出來的,因為四大文明古國有肥沃的大河沖積平原,所以創造了偉大的農耕文明。反觀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臘、古羅馬。典型的地中海氣候,這種氣候決定了當地大多隻能種種橄欖榨榨油,沒有辦法形成富庶的農業。

農耕文明強調自然迴圈,拒絕交易,懼怕風險。在一個肥沃的土地上,封閉、穩定、自給自足。這是一種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理想狀態。而在陸地上找不到吃的歐洲人,被迫與海洋搏命,被迫與他人交往、交換、協作,對自然的探索,對市場的規則,對自由的推崇,對不確定性的挑戰,更加接近自然科學這個寶藏。

中國的醫藥企業,有時候就像四大文明古國一樣,面朝國內大市場,躺在老祖宗留下的中藥財富和仿製藥上,吃得好,玩的嗨。

人們總是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值得中藥企業認真思量。

中藥行業沒有“華為”:進退兩難康恩貝

02、中藥行業:銷售研發失衡

今年以來,A股上市中藥企業營業收入TOP10中的負面訊息:康美藥業造假暴雷、輔仁藥業現金流暴雷、東阿阿膠業績暴雷、以及步長製藥的“留學事件”。

新京報報道,A股上市藥企中,有34家企業的銷售費用佔營收比超過50%,其中有15家為中藥企業,其次為生物製藥企業(10家)和化學制藥企業(9家)。中藥上市企業研發費用佔比大部分集中在3%-6%之間。相比於國外製藥巨頭,低的不是分毫:

中藥行業沒有“華為”:進退兩難康恩貝

相比於國內化學藥、生物藥企業:恆瑞醫藥2018年研發費用佔其營收的15。54%,沃森生物研發費用佔營收的14。38%位居第二名,與國際製藥巨頭比較接近。

結論:中藥企業銷售費用畸高,研發費用過低。

反過來做一個猜測和聯想:正是因為這些企業沒有足夠的

核心競爭力

,才只能

加大銷售力度

。加大銷售力度,就是在大品種上做文章。

大品種是這些領軍企業的獨門武器,一旦銷售出現問題,可能導致的就是整個企業的危機,要麼業績暴雷、要麼造假欺騙。尤其是“兩票制”之後,自身銷售能力不強的公司,支付給銷售代理公司的佣金和返點多數反映在銷售費用中,造成醫藥企業毛利高、銷售費用也高的現象:

可以說,

中藥行業

,以銷售為

導向

,以研發為

夜壺

中藥行業沒有“華為”:進退兩難康恩貝

康恩貝是一家主要從事藥品研發、製造及批發與經銷業務的上市公司,產品結構是以現代中藥和植物藥為基礎,特色化學藥為重要支撐。

以康恩貝為例,筆者試圖剖析一下:

為什麼選擇康恩貝呢?因為在康恩貝的身上,更能看到中藥企業面臨的掙扎與努力,個體與行業的矛盾。

銷售費用不低:

根據康恩貝日前釋出的2018年度報告顯示,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87億元,營業成本15。53億元,銷售費用34。22億元。2017年、2018年,公司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3。14%、50。42%。而且,從同業可比公司來看,康恩貝2018年銷售費用佔比應該是屬於比較高的一檔。

中藥行業沒有“華為”:進退兩難康恩貝

研發費用不高:

資料顯示,康恩貝2017-2018年銷售費用分別為22。84億元、34。22億元;研發費用為1。51億元、1。83億元,營收佔比僅為2。85%以及2。7%。很明顯,銷售和研發失衡問題,中藥行業領軍企業之一的康恩貝概莫能外。

康恩貝

的“大品牌大品種工程”,就是銷售為導向的產品線戰略。但是2019年上半年,工程進展並不順利: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依然不成比例,大品種的市場銷售也遭遇瓶頸。

根據半年度報告,納入大品牌大品種工程的產品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6。32億元,同比略降1。11%,其中部分大品牌大品種例如“康恩貝”腸炎寧系列、“金笛”複方魚腥草合劑等在前兩年高速增長後進入階段性整固。也有部分品種例如“天保寧”銀杏葉製劑、“金艾康”漢防已甲素片等受政策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影響出現徘徊或下降。

大概,在中藥行業現狀下,銷售能實打實的帶來業績和利潤;研發風險大,會讓損益表很難看。但是就算我們外行也知道,產品業績的可持續最終一定是來自於研發。

夾縫中,最後只剩下一條路,透過對品種的收併購。獲得可持續的增長,這幾年,康恩貝也是這麼做,但好的品種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看得出來康恩貝不是一個耽於安樂的企業,我們從外邊看,他更多還是戰術層面的考量,沒有超越行業的桎梏。稍微長期一點來看,在銷售和研發中間的平衡與取捨正是康恩貝們面臨的最大問題。

03、道與術:激勵機制如何平衡

中藥行業沒有“華為”:進退兩難康恩貝

為了維護農耕文明的穩定性,幾大文明古國無一例外的自發的生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民族信仰。康恩貝對“陽明心學”的推崇眾所周知。一家中藥領軍企業,以陽明心學為中心文化,相得益彰。

但是在商言商,文化之道如何與逐利之術如何平衡呢?

1、銷售與知行合一的矛盾如何解決?

康恩貝2018年報中的差旅費用之高為外界所詬病,截至2018年末,康恩貝擁有3858名銷售人員,2018年發生差旅通訊費6。03億元,人均年差旅通訊費高達15。63萬元,遠高出同行水平。

外界的猜測原因:

面向特定銷售物件時(比如醫生群體),透過差旅費費發票報銷的形式來提供費用。

這個時候,經過“致良知四合院”培訓的銷售人員心中作何感想?

仔細想,其實也並不矛盾,比如曾國藩的一手道德文章、一手經世致用。一面是“半個聖人”,一面是“黑手屠夫”。有一個史實,寫下《老殘遊記》抨擊官場腐敗的劉鶚,自己也是一個官場商場的經營高手。“這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要不然怎麼對付得了那些壞人?”

這是行業的問題,不如此就會劣幣驅逐良幣。說贏別人容易,說服自己的內心很難。

中藥行業沒有“華為”:進退兩難康恩貝

2、對於銷售與研發的激勵標準如何釐定?

銷售可以KPI,研發靠的是靈感與積累,成果導向和情懷激勵如何平衡?

這個時候還是任正非的那句話有道理:

人才不是核心競爭力,管理好人才,才是核心競爭力。

不同的人,得用不同的方法激勵。不能刻舟求劍,

心學是道,不能把它作為術。

除了增加銷售力度、和擴大產品線:比如進入工業大麻領域之外,康恩貝不是沒有選擇,小平同志說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話放在此刻走在“致良知”道路上的康恩貝身上,無疑是最合適的。

感性一點說,如果想做更加受人尊敬的醫藥企業,提升研發能力這個最核心的競爭力,才最有可能實現胡季強董事長”知行合一“的理想。

現實一點來講,從市盈率的角度,銷售與研發兩者也並非勢同水火,是可以兼顧的。一家研發投入更多、更出眾的公司,也是更能得到投資者認可的。比如研發費用佔比前三強的恆瑞醫藥、沃森生物、安圖生物,他們的市盈率分別是62。10倍、264。90倍、60。48倍。康恩貝的市盈率是24。64倍。此時,對於研發的考核和激勵或許才是康恩貝們面臨的最核心的問題。

在這等一點上,我更喜歡簡單直接的馬斯洛需求理論,馬斯洛需求理論也能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另一個註釋:

我們追求需求滿足的過程是根本,這個過程也是格物致知的過程。

老闆和員工的需求肯定不一樣。

老闆要做的就是滿足不同人才的不同需要,最終共同努力走向集體成功。拋開需求談格物,那是聖人。

中藥行業沒有“華為”:進退兩難康恩貝

04、後話

心學傳人、曾文正公嫡傳弟子李鴻章說過辦洋務的經驗:對洋人,我不欺他,我不懼他。在清末國家孱弱的情況下,再不欺不懼,“術”在多,也得在《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上簽字。而現在,這句“我不欺他、我不懼他”,方可大行其實,才是最好的註解。

今年發生的華為和聯想的比較,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有像華為這樣有實力說不的組織,才更有可能贏得尊重,做到此心光明,知行合一。聯想沒這個實力,所以只能越描越黑。

華為說“不”的能力,一方面來自於市場的成功,另一方面來自於其研發能力的積累。

所以,實力最重要。對醫藥企業來說,研發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實力。無論是給喜馬拉雅安裝電梯,還是製造飛向火星的火箭,都好過躺在祖上留下的幾畝薄田上吃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