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書法人物•米芾

作者:由 書法人物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12-24

書法人物•米芾

米芾簡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嶽命帖》等。

米芾

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為人不似唐人狂放,險而不怪,奇正相生。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

家庭背景

米芾五世祖米信,宋初勳臣。《宋史》卷261有傳,淳化五年(994年)卒,五十七歲。高祖、曾祖多系武職官員。芾父字光輔,官左武衛將軍(一說米芾父名“佐”,徐邦達《米芾生卒年歲訂正及其它二三事考》中認為後世稱“父佐”當誤。依據是米芾之孫米憲輯錄《寶晉齋山林集拾遺》卷首附載的《故南宮舍人米公墓誌》中談到米芾父親處雲:“父致仕,左武衛將軍。”後人則訛為“父佐,左武將軍,”也許把“致仕”的仕字訛為“佐”字,又把致字脫去的緣故。)贈中散大夫、會稽(縣)公。米芾《書史》雲:“濮州李丞相家多書畫,其孫直秘閣李孝廣收右軍黃麻紙十餘帖,辭一雲白石枕殊佳……後有先君名印,下一印曰‘尊德樂道’。今印見在餘家。先君嘗官濮,與李柬之少師以棋友善,意以奕勝之,餘時未生。”由此知米芾在未出生時,其父曾在濮州為官,喜愛書畫藝術,並精於鑑賞,且“尊德樂道”。

芾母閻氏,因其“侍宣仁皇后藩邸,出入禁中,以勞補其子為殿侍,後登進士第,恩補校書郎、太常博士,出知無為軍。逾年,召為書畫博士,擢禮部員外郎,知淮陽軍。”《宋史》、《京口耆舊傳》、《丹徒縣誌》、《襄陽縣誌》、《全宋詩》、《雞肋編》等均有載。翁方綱《米海嶽年譜》謂芾母“贈丹陽縣太君”。

未捲入政治漩渦,生活相對安定,後當上書畫博士,飽覽內府藏書,熟諳千載故事,古人得失,如數家珍。他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蘇軾被貶黃州時,他去拜訪求教,東坡勸他學晉。元豐五年(1082)開始,米芾潛心魏晉,以晉人書風為指歸,尋訪了不少晉人法帖,連其書齋也取名為“寶晉齋”。今傳王獻之墨跡《中秋帖》,據說就是他的臨本,形神精妙至極。米芾一生轉益多師,在晚年所書《自敘》中也這樣說道:“餘初學,先學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其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其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摩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澤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宮,《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米芾以書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來自後天的苦練。米芾每天臨池不輟,史料記載:“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半刻廢書也。”、“智永硯成臼,乃能到右軍(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鍾(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兒子米友仁說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寫字。(據孫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書十分認真,自己說:“佘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明範明泰《米襄陽外記》)。

米芾的書法在宋四家中,列蘇東坡和黃庭堅之後,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論蘇東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黃庭堅作為江西詩派的領袖的影響,但就書法一門藝術而言,米芾傳統功力最為深厚,尤其是行書,實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明裡自謙而實點到精要之處,“刷字”,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從現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跡來看,“刷”這一個字正將米字的神采活脫脫地表現出來,無怪乎蘇東坡說:“米書超逸入神。”又說“海嶽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

成長經歷

少年米芾,米芾[fú]出生於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韻語陽秋》卷14載:“元章始學羅遜書,其變出於王子敬。”“《襄陽學記》乃羅遜書,元章亦襄陽人。始效其體至於筆換萬鈞,沉著痛快處,遜法其能盡耶?”《襄陽縣誌·古蹟》:“襄州新學記碑:貞元五年盧群撰,羅讓行書。……羅讓字景宜,……讓書襄陽學記最有名。米元章始效其作,後乃超邁入神耳。宋人避英宗本生於濮安懿王諱,故或稱羅遜”。米芾《群玉堂米帖》自敘雲:“餘初學顏書,七、八歲作字,至大一幅,書簡不成。”由此知,米芾是七、八歲時開始學習書法、啟蒙老師是襄陽書家羅讓。

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米芾手帖雲:餘年十歲,寫碑刻,學周越、蘇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謂有李邕筆法,聞而惡之。

宋治平四年(1067),米芾隨從母親閻氏離鄉來到京都汴梁侍奉英宗高皇后。

工作經歷

魏平柱《米芾年譜簡編》:“神宗熙寧元年戊申(1068年),恩蔭入仕為秘書省校書郎當在本年。”《全宋詞》:“以母侍宣仁皇后藩邸,恩補校書郎……。”《京口耆舊傳》、《襄陽縣誌》、翁方綱《米海嶽年譜》等載:“黻以母侍宣仁後藩邸,恩補秘書省校書郎。”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1070年)二十歲,由秘書省校書郎改臨桂尉。

神宗熙寧八年乙卯(1075年)二十五歲,十月前在臨桂尉、含光尉任,十月後官長 沙椽至神宗元豐五年壬戌(1082年)三十二歲。

神宗元豐八年乙丑(1085年)三十五歲,官杭州從事。

哲宗元佑七年壬申(1092年)四十二歲,知雍丘縣。

哲宗元佑九年甲戌(通常稱為紹聖元年,1094年)四十四歲,由雍丘縣令改監中嶽祠(嵩山)。

哲宗紹聖四年丁丑(1097年)四十七歲,在漣水軍使任上。

哲宗元符二年乙卯(1099年)四十九歲,由漣水軍使任改除蔡河撥發。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巳(1101年)五十一歲,發運司屬官,在江淮間。

徽宗崇寧二年癸未(1103年)五十三歲,由發運司屬官改太常博士、書學博士。

徽宗崇寧三年甲申(1104年)五十四歲,仲春尚在書學博士任,後知無為軍。

徽宗崇寧五年丙戌(1106年)五十六歲,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

徽宗大觀元年丁亥(1107年)五十七歲,知淮陽軍。

◆◆《蜀素帖》◆◆

書法人物•米芾

書法人物•米芾

書法人物•米芾

書法人物•米芾

書法人物•米芾

書法人物•米芾

書法人物•米芾

書法人物•米芾

書法人物•米芾

書法人物•米芾

書法人物•米芾

書法人物•米芾

標簽: 米芾  書畫  襄陽  博士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