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三國人物大全•曹魏人物四十三•涼州世家大族上

作者:由 傲嬌君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8-29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3

6505733

胡軫、楊定,涼州大人。

《三國志董卓傳》注引《九州春秋》說:“胡文才、楊整修皆涼州大人,而司徒王允素所不善也,及李傕之叛,允乃呼文才、整修使東解釋之,不假借以溫顏,謂曰:‘關東鼠子欲何為邪?卿往呼之。’於是二人往,實召兵而還。”

惠棟《後漢書補註》卷一六說:“整修,即楊定也。興平元年(194年),為安西將軍;二年,遷後將軍。”《後漢書,董卓傳》說:“安西將軍楊定者,故(董)卓部曲將也。”

隴西郡

成紀李氏,出自李信、李廣等,武帝時李蔡為丞相。

廣曾祖仲翔,漢初為將軍,討叛羌於素昌,素昌即狄道也,眾寡不敵,死之。仲翔子伯考奔喪,因葬於狄道之東川,遂家焉,世為西州右姓。

(李暠)高祖李雍,曾祖李柔,仕晉並歷位郡守。祖李弇,仕張軌為武衛將軍、安世亭侯。父李昶,幼有令名,早卒,遺腹生玄盛。少而好學,性沈敏寬和,美器度,通涉經史,尤善文義。及長,頗習武藝,誦孫吳兵法。嘗與呂光太史令郭黁及其同母弟宋繇同宿,黁起謂繇曰:“君當位極人臣,李君有國土之分,家有騧草馬生白額駒,此其時也。”

(涼)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晉書列傳第五十七》

李越,以隴西反,蘇則率羌胡圍越,越即請服。《曹真碑》碑陰第一列:民郿令隴西李溫士恭。

狄道辛氏,世為邊將、二千石。

《唐宰相世系表》

秦有將軍辛騰,家於中山苦陘。曾孫蒲,漢初以豪族徙隴西狄道。曾孫柔,字長汛,光祿大夫、右扶風都尉、馮翊太守。四子:臨、眾、武賢、登翁。

武賢,破羌將軍,生慶忌,左將軍、光祿大夫、常樂公。生子產,豫章太守。

曾孫茂,後漢成義將軍、酒泉太守、侍中。三子:緘、述、孟孫。孟孫生長水校尉伯真。

伯真二子:孟興、叔興。孟興二子:恩、殷。恩生子焉,子焉三子:寅、裕、胥。

辛武賢於漢宣帝時任酒泉太守、西河太守,兩任破羌將軍。賢子辛慶忌,漢成帝時為光祿大夫,執金吾。拜左將軍,為國虎臣,匈奴、西域敬其威信。

慶忌三子,辛通,官至護羌校尉。辛遵,官至函谷關都尉。辛茂,官至水衡都尉。

辛臨眾。《漢書•趙充國傳》:初置金城屬國以處降羌。詔舉可護羌校尉者,時充國病,四府舉辛武賢小弟湯。充國遽起奏:湯使酒,不可典蠻夷。不如湯兄臨眾。時湯已拜受節,有詔更用臨眾。後臨眾病免。

辛湯。五府復舉湯,湯數醉酗羌人,羌人反畔,卒如充國之言。

辛次兄。《漢書•辛慶忌傳》:慶忌長子通,通長子次兄素與帝從舅衛子伯相善,兩人俱遊俠,賓客甚盛。及呂寬事起,莽按通父子,誅殺之。

辛伯。《漢書•辛慶忌傳》:南郡太守辛伯。

辛興。《漢書•辛慶忌傳》:司直陳崇奏隴西辛興等侵陵百姓,威行州郡。

新末有酒泉太守辛肜與竇融歸附光武帝,封扶義侯。東漢末有酒泉太守辛機,涼州從事辛曾。

辛勉,字伯力,隴西狄道人也。父辛洪,左衛將軍。勉博學,有貞固之操。懷帝世,累遷為侍中。及洛陽陷,隨帝至平陽。《晉書•列傳第五十九》

勉族弟辛賓,愍帝時為尚書郎。及帝蒙塵於平陽,劉聰使帝行酒洗爵,欲觀晉臣 在朝者意。賓起而抱帝大哭,聰曰:“前殺庾珉輩,故不足為戒邪!”引出,遂加 害焉。《晉書•列傳第五十九》

辛恭靖,隴西狄道人也。少有器幹,才量過人。隆安中,為河南太守。會姚興 來寇,恭靖固守百餘日,以無救而陷,被執至長安。興謂之曰:“朕將任卿以東南 之事,可乎?”恭靖厲色曰:“我寧為國家鬼,不為羌賊臣。”興怒,幽之別室。 經三年,至元興中,誑守者,乃逾垣而遁,歸於江東,安帝嘉之。桓玄請為諮議參 軍,置之朝首。《晉書•列傳第五十九》

辛謐,字叔重,隴西狄道人也。父怡,幽州刺史,世稱冠族。謐少有志尚,博 學善屬文,工草隸書,為時楷法。性恬靜,不妄交遊。召拜太子舍人、諸王文學, 累徵不起。永嘉末,以謐兼散騎常侍,慰撫關中。謐以洛陽將敗,故應之。及長安 陷沒於劉聰,聰拜太中大夫,固辭不受。又歷石勒、季龍之世,並不應辟命。雖處 喪亂之中,頹然高邁,視榮利蔑如也。及冉閔僭號,復備禮徵為太常,因不食而卒。《晉書•列傳第六十四》

辛理。《前涼錄》:理,隴西人也。美容貌。軌欲奪其妻,以寡妹妻之。理割鼻自誓,軌不能強,大怒,徙為燉煌太守、護羌校尉,遂以憂死。

辛攀。《前涼錄》:辛攀字懷遠,隴西狄道人也。父,晉尚書郎。兄鑑曠、弟寶迅,皆以才識著名,秦雍為之諺曰:三龍一門,金支玉昆。攀年七歲,隨父在京師。北地程曉,攀之親友,目攀而笑曰:犁牛騂犢,孺子之謂。攀曰:戲及人親,非雅訓也。曉及賓客大奇異之。建安三年,為晉大鴻臚。使涼,遂留仕軌。

辛憑。《前涼錄》:憑字士彥,隴西狄道人也。仕茂為燉煌太守,惟有一子髦,至狄道省墓,遇枹罕護軍辛晏反叛,為晏所執。憑勸茂討晏,茂曰:髦在彼,如何。憑曰:人臣奉主,豈顧子乎。茂曰:子純臣也。乃賜爵關內侯。

姑臧令辛巖以曾妖妄,請殺之。茂曰: “吾信勞人。曾稱先君之令,何謂妖乎!”——《晉書•列傳五十六》

時辛晏兵於枹罕,駿宴群僚於閒豫堂。命竇濤等進討辛晏。——《晉書•列傳五十六》

狄道牛氏

牛邯,字孺卿。為人有勇力才氣,稱雄邊疆。歸附東漢後,任護羌校尉,與來歙平定隴右。《元和姓纂卷五》:“隴西牛氏,漢牛邯為護羌校尉,居隴西。石季龍以(京兆)韋、杜,(隴西)牛、辛,(安定)皇甫、胡、梁七姓衣冠華胄,不在戍役限。”

襄武彭氏

彭姚。《晉書•列傳第五十六》:隴西人李儼,誅大姓彭姚,自立於隴右,奉中興年號,百姓悅之。

《曹真碑》碑陰第一列有隴西彭紃士蒲。《西嶽華山亭碑》有縣丞隴西彭和伯怡。

《晉護羌校尉彭祈碑》:君諱祈,字子互,隴西襄武人也,其先出自顓顓項。有陸絳之裔子大彭,實主夏盟,君則其後也。

漢陽郡(天水)。《魏略》曰:天水舊有姜、閻、任、趙四姓,常推於郡中,而(薛)夏為單家,不為降屈。四姓欲共治之,夏乃遊逸,東詣京師。

西城閻氏

閻溫,字伯儉,涼州別駕守上邽令,被馬超所殺。

閻忠,桓靈時信都縣令、名士。皇甫嵩平定黃巾起義軍時,閻忠勸其趁機政變,皇甫嵩不從,逃走。後被王國、韓遂等裹挾為叛軍首領,行車騎將軍,憂憤而死。

(上邽?)任氏

龐參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節,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於戶下。主簿白以為倨。參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戶,欲吾開門恤孤也。”於是嘆息而還。參在職,果能抑強助弱,以惠政得民。

任養。“馬超走奔上邽,郡人任養等舉眾迎之。(閻)溫止之,不能禁,乃馳還州。”

冀縣楊氏

楊阜,字義山,涼州別駕、參軍。因討馬超有功,賜爵關內侯。曹操徵漢中時,任益州刺史,轉武都太守,明帝時為將作大匠、少府。

楊謨、楊嶽,楊阜從弟,或戰死。“楊阜與超戰,身被五創,宗族昆弟死者七人。”

《晉書•楊軻傳》:軻,天水人也。少好易,長而不娶,學業精微,養徒數百,常食粗飲水,衣褐縕袍,人不堪其憂,而軻悠然自得。劉曜僭號,徵拜太常,軻固辭不起,隱於隴山。曜後為石勒所擒,秦人東徙,軻留長安。及石季龍嗣偽位,備元纁束帛安車徵之,軻以疾辭。迫之,乃發。既見季龍,不拜,與語,不言,命舍之於永昌乙第。後上疏陳鄉思,求還,季龍送以安車蒲輪,蠲十戶供之。自歸秦州,仍教授不絕。其後秦人西奔涼州,軻弟子以牛負之,為戍軍追擒,併為所害。

冀城趙氏,貴盛至隋唐。

趙昂,字偉章,為益州刺史。後裔趙貴為西魏八柱國之一。

趙昂之族?趙壹字元叔,漢陽西縣人也。體貌魁梧,身長九尺,美須豪眉,望之甚偉。而恃才倨傲,為鄉黨所擯,乃作《解擯》。後屢抵罪,幾至死,友人救,得免。又著《窮鳥賦》、《刺世疾邪賦》。光和元年,舉郡上計,到京師。是時,司徒袁逢受計,計吏數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視。壹獨長揖而已。逢望而異之,令左右往讓之,曰:“下郡計吏而揖三公,何也?”對曰:“昔酈食其長揖漢王,今揖三公,何遽怪哉?”逢則斂衽下堂,執其手,延置上坐,因問西方事,大悅,顧謂坐中曰:“此人漢陽趙元叔也。朝臣莫有過之者,吾請為諸君分坐。”坐者皆屬觀。又羊陟與言談,至燻夕,極歡而去,執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陟乃與袁逢共稱薦之。名動京師,士大夫想望其風采。州郡爭致禮命,十闢公府,並不就,終於家。初袁逢使善相者相壹,雲“仕不過郡吏”,竟如其言。著賦、頌、箴、誄、書、論及雜文十六篇。

冀縣姜氏,貴盛至隋唐。

漢末有姜敘,字伯奕,撫夷將軍,與族人姜隱同楊阜討馬超。姜冏,字仲奕,天水功曹,與羌作戰而亡。子姜維,字伯約,蜀漢大將軍、平襄侯。

《曹真碑》碑陰第一列有主簿、中郎,天水姜兆元龜。

天水尹氏,隋唐時為望族。

尹賞,原為天水主簿,與姜維入蜀,為執金吾。《曹真碑》碑陰第二列有州民郎中,天水尹輦叔轂。

《 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 一卷並序》秦州天水郡,出二十姓:趙、姜、尹、別、嚴、龍、權、秦、上官、荔、桂、莊、那、皮、雙、智、咼、琴、蓼、玠。

天水(冀縣)梁氏

梁緒,天水郡冀人,原為天水功曹,與姜維入蜀,官至大鴻臚。梁虔,原為天水主記,與姜維入蜀,為大長秋。

《曹真碑》碑陰第二列有州民雍州部從事,天水梁苗。

天水上官氏,隋唐時為望族。

上官顯,或字子脩,原為天水郡吏,隨姜維入蜀。蜀漢有上官邕官至行中典軍、討虜將軍,不知是否天水人,益州亦有一上官大族。

天水豪強

楊阜外與鄉人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武都人李俊、王靈結謀,定討超約。

南安郡

狟(豲)道龐氏

龐德,字令明,為立義將軍,與關羽作戰而死,封侯。賜子會等四人爵關內侯,邑各百戶。龐會勇烈有父風,官至魏國中尉將軍,封列侯。徳從兄龐柔在蜀漢為官。

龐恭,與楊阜討伐馬超。“使從弟楊謨至冀語(楊)嶽,並結安定梁寬(梁冀之族)、南安趙衢、龐恭等。”

《曹真碑》碑陰第一列有督、廣武亭侯,南安龐孚山舉。

金城郡

邊章、韓遂,涼州大人。《獻帝春秋》:涼州義從宋建、王國等反。詐金城郡降,求見涼州大人故新安令邊允、從事韓約。

金城(西平)麴氏,漢、魏、晉造反專業戶。與遊氏世為豪族,西州為之語曰:“麴與遊,牛羊不數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其後裔麴嘉,字靈風,北魏時金城榆中人。公元497年(太和二十一年),高昌國民眾殺國王馬儒,立嘉為王,麴氏始得高昌。

《元和姓纂》:漢有麴潭,生閟,避難湟中,因居西平,改姓麴氏西平。

麴勝。《三國志•張繡傳》:“邊章、韓遂為亂涼州,金城麴勝襲殺祖厲長劉雋”。

《英雄記》:“(麴)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

麴演。《三國志•武帝紀》:“西平、金城諸將麴演、蔣石等共斬送韓遂首”。”

麴光。《三國志•蘇則傳》:“其後西平麴光等殺其郡守,諸將欲擊之”。

麴英。《三國志•明帝紀》:“西平麴英反,殺臨羌令、西都長,遣將軍郝昭、鹿磐討斬之”

《晉書•麴允傳》:“麴允,金城人也。……(劉)曜後復圍北地,太守麴昌遣使求救,允率步騎赴之……

麴晁、麴佩。《晉書•張軌傳》:“軌別駕麴晁欲專威福,又遣使詣長安………越志在涼州,遂託病歸河西,陰圖代軌,乃遣兄鎮及曹祛、麴佩移檄廢軌”

麴儒。“西平王叔與曹祛餘黨麴儒等劫前福祿令麴恪為主,執太守趙彝,東應裴苞”

麴陶。“是時劉曜寇北地,軌又遣參軍麴陶領三千人衛長安”

麯護。後張駿遣參軍麴護上疏曰:東西隔塞,逾歷年載,夙承聖德,心繫本朝。——《晉書•列傳五十六》

《辟雍碑》有散生西平鞠仁仲興。散生西平麴昆巨明。散生西平麴康休祖。散生西平麴崇巨元。

金城遊氏,見上,與麴氏並稱。

金城毛氏

《辟雍碑》有散生金城毛祉偉道。散生金城毛條偉達。

西平(金城)郡

西平郭氏。魏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

郭憲字幼簡,為其郡右姓。建安中為郡功曹,州闢不就,以仁篤為一郡所歸。

郭立,魏明元郭皇后叔父,騎都尉、宣德將軍,封列侯。立長子郭徳,魏鎮軍大將軍,封廣安縣公,繼中山甄氏。西晉侍中、大鴻臚。兩任妻子為司馬師、司馬昭之女。徳子甄喜,位至西晉輔國大將軍。

立次子郭建,字叔始,郭立次子。曹魏年間,初襲爵西都侯,歷任鎮護將軍、都護大將軍,掌宿衛。嘉平末,改封臨晉侯。鹹熙初,加封臨渭縣公。建子郭嘏,西晉給事中。

郭智,魏東安太守,子郭衝,魏代郡太守。郭修,降季漢為左將軍,刺殺費禕。《辟雍碑》有散生西平郭豐文盛。散生西平郭平叔直。

西平衛氏

《辟雍碑》有散生西平衛深少明。散生西平衛鮮世明。散生西平衛直正平。散生西平衛其令章。散生西平衛斐儁雄。

西平楊氏

《辟雍碑》有散生西平楊達顯通。散生西平楊欽仲明。散生西平楊敷公演。

西平馬氏

《辟雍碑》有散生西平馬達文伯。散生西平馬菅玄仲。

西平田氏、陽氏。《三國志•王修傳》:“其後約(韓遂)病死,而田樂、陽逵等就斬約頭,當送”。

《辟雍碑》有散生西平田法長則。散生西平田敷威國。散生西平田通元奡。

陽成遠。“初,漢末金城人陽成遠殺太守以叛,郡人馮忠赴屍號哭,嘔血而死。”

安定郡

臨涇楊氏

有楊秋,不知楊定是否同族。《典略》:“建安十六年,(馬)超與關中諸將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韓遂等,凡十部,俱反,其眾十萬,同據河、潼,建列營陳。”《武帝紀》:“遂、超等走涼州,楊秋奔安定,關中平。”《魏略》曰:“楊秋,黃初中遷討寇將軍,位特進,封臨涇侯,以壽終。”

《曹真碑》碑陰第二列:州民郎中安定楊宗初伯。

烏氏縣梁氏,晉大夫梁益耳,即其先也。東漢後族、世宦。一門前後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餘卿、將、尹、校五十七人。

順烈梁皇后諱妠,大將軍商之女,恭懷皇后弟之孫也。

桓帝懿獻梁皇后諱女瑩,順烈皇后(及梁冀)之女弟也。

梁統高祖父樑子都,自河東遷居北地,子都子梁橋,以資千萬徙茂陵,至哀、平之末,歸安定。

梁統字仲寧,安定烏氏人,及隗囂敗,封統為成義侯,同產兄梁巡、從弟梁騰併為關內侯,拜騰酒泉典農部尉,悉遣還河西。十二年,統與融等俱詣京師,以列侯奉朝請,更封高山侯,拜太中大夫,除四子為郎。後為九江太守,定封陵鄉侯。統在郡亦有治跡,吏人畏愛之。

統子梁松嗣,尚光武女舞陰長公主,再遷虎賁中郎將。光武崩,受遺詔輔政。永平元年,遷太僕。

松子梁扈,後以恭懷皇后從兄,永元中,擢為黃門侍郎,歷位卿、校尉。溫恭謙讓,亦敦《詩》、《書》。永初中,為長樂少府。

松弟梁竦,字叔敬,少習《孟習易》,弱冠能教授。後坐兄松事,與弟恭俱徙九真,後詔還鄉。有三男三女,肅宗納其二女,皆為貴人。小貴人生和帝,竇皇后養以為子,而竦傢俬相慶。後諸竇聞之,恐梁氏得志,終為己害,建初八年,遂譖殺二貴人,而陷竦等以惡逆。詔使漢陽太守鄭據傳考竦罪,死獄中,家屬復徙九真。宮省事密,莫有知和帝梁氏生者。

後和帝徵還梁竦妻、子,封子梁棠為樂平侯,棠弟梁雍乘氏侯,雍弟梁翟單父侯,邑各五千戶,位皆特進,賞賜第宅、奴卑、車馬、兵弩、什物以鉅萬計,寵遇光於當世。棠官至大鴻臚,雍少府。棠卒,子梁安國嗣,延光中為侍中,有罪免官,諸梁為郎吏者皆坐免。

梁商字伯夏,雍之子也,為大將軍。

商子梁冀,字伯卓,為大將軍。為人鳶肩豺目,洞精目黨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計。少為貴戚,逸游自恣。衝帝崩,冀立質帝。帝少而聰慧,知冀驕橫,嘗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冀聞,深惡之,遂令左右進鴆加煮餅,帝即日崩。復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喬,海內嗟懼。建和元年,益封冀萬三千戶,增大將軍府舉高第茂才,官屬倍於三公。和平元年,重增封冀萬戶,並前所襲合三萬戶。宮內外兼寵,威權大震,刺史、二千石皆謁辭之。

商子梁不疑為河南尹,封潁陽侯。不疑弟梁蒙西平侯,冀子梁胤襄邑侯,各萬戶。

永興二年,封不疑子梁馬為潁陰侯,胤子梁桃為城父侯。後桓帝發兵圍冀第,梁冀及妻壽即日皆自殺。悉收子河南尹胤、叔父屯騎校尉讓,及親從衛尉淑、越騎校尉忠、長水校尉戟等,諸梁及孫氏中外宗親送詔獄,無長少皆棄市。不疑、蒙先卒。其它所連及公卿、列校、尉刺史、二千石死者數十人,故吏賓客免黜者三百餘人,朝廷為空。

會稽太守梁旻,大將軍冀之從弟也。

漢末有梁寬,魏國黃門侍郎,著《列女傳》。“楊阜使從弟楊謨至冀語楊嶽,並結安定梁寬、南安趙衢、龐恭等。”

魏國城陽太守梁柳,(皇甫)謐從姑子也,當之官,人勸謐餞之。……時魏郡召上計掾,舉孝廉;景元初,相國闢,皆不行。——《晉書•列傳第二十一》

《曹真碑》碑陰第一列,有安定梁瑋稚才。第二列有州民雍州部從事,安定梁馥。

臨涇胡氏,胡公滿之後,西漢時居安定郡,西晉時為望族。

胡遵,官至魏國衛將軍,封陰密侯,有六子。遵子胡廣,官至魏散騎常侍、少府。胡岐,官至幷州刺史。

遵子胡奮,官至西晉左僕射、鎮軍大將軍,封夏陽子。奮女胡芳,司馬炎封貴嬪,生女武安公主。

遵子胡烈,魏國右將軍、荊州刺史,參與魏伐蜀之戰。西晉時任秦州刺史,與當地民族部落失和,引發秦涼之變,為禿髮樹機能擊敗而死。烈子胡淵,八王之亂時被成都王司馬穎打敗,投降被殺。

《曹真碑》碑陰第二列有州民中郎,安定胡牧。州民郎中,安定胡廣宣祖。

安定師氏,豪富。

師亮。《魏略》曰:(蘇)則世為著姓,興平中,三輔亂,飢窮,避難北地。客安定,依富室師亮。亮待遇不足,則慨然嘆曰:“天下會安,當不久爾,必還為此郡守,折庸輩士也。”後與馮翊吉茂等隱於郡南太白山中,以書籍自娛。及為安定太守,而師亮等皆欲逃走。則聞之,豫使人解語,以禮報之。

朝那皇甫氏。《皇甫鉟墓誌》載:“至(漢)武帝初,雍州牧(皇甫)鸞,始自魯國徙茂陵,故起鸞鳥為始祖。鸞生(皇甫)裒,舉至孝,為彭城相,北徙安定,家三水。裒生(皇甫)俊,東漢復為安定都尉。俊生(皇甫)稜,渡遼將軍,以永平初徙安定朝那,為郡著姓。

皇甫稜,度遼將軍。稜有八子,為八祖,墳墓皆在安定郡城之西石虎谷口。八祖之後,皆出安定,關中謂之望族,故世為安定人。

稜六子皇甫旗,扶風都尉。旗子皇甫規,為度遼將軍,使匈奴中郎將,邊地威服。徵為尚書,遷弘農太守,封壽成亭侯,邑二百戶,讓封不受。再轉為護羌校尉。所著賦、銘、碑、贊、禱文、吊、章表、教令、書、檄、箋記,凡二十七篇。規妻馬氏,馬融之女,善草書,為當時才女,後因拒絕董卓聘娶而遇害。

皇甫節,皇甫規之弟,曾任雁門太守。節子皇甫嵩,平定黃巾,晚年曆任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

嵩子皇甫堅壽,官至侍中。女皇甫氏,射援之妻。嵩侄皇甫酈,謁者僕射,曾建議皇甫嵩誅除不奉詔的董卓,後奉命勸和李傕、郭汜。

嵩曾孫皇甫謐,魏晉隱士,文學者、醫學家。西晉有皇甫晏,益州刺史。泰始八年時有右將軍皇甫陶。鍾會參軍皇甫闓。

《曹真碑》碑陰第一列有民永平令,安定皇甫肈幼載。安定皇甫聲季雍。碑文第二列有州民郎中,安定皇甫隆始…皇甫隆,為魏國敦煌太守。

皇甫重,字倫叔。初得司空張華賞識,薦為新平太守,轉秦州刺史。“八王之亂”中,與弟弟左將軍、河東太守皇甫商一起依附長沙厲王司馬乂,被河間王司馬顒所攻,兵敗遣養子皇甫昌求救於東海王司馬越,不久被部下所殺。

皇甫陶。《晉書·武帝本紀》:泰始八年二月,帝與右將軍皇甫陶論事,陶與帝爭言,散騎常侍表請罪之。帝曰:讜言謇諤,所望於左右也。

皇甫晏。《晉書·武帝本紀》:泰始八年六月,益州牙門將張弘誣其刺史皇甫晏反,殺之。弘坐伏誅,夷三族。

皇甫澹。《晉書·劉沈傳》:張方逼京師。沈奉詔馳檄四境,以安定太守衛博、功曹皇甫澹為先登,襲長安,澹被擒,將活之。澹不為之屈,於是見殺。

皇甫釗。《晉書·周訪傳》:訪子撫,撫子楚,楚子瓊為梁州刺史,領西戎校尉,氐人竇。衝反,欲入漢川,安定人皇甫釗等謀納衝,瓊密知之,收釗等斬之。

張駿遣皇甫該御之,赦其境內。——《晉書•列傳五十六》

烏氏縣張氏,漢常山景王耳十七代孫也。家世孝廉,以儒學顯。

張軌,字士彥,安定烏氏人,父溫,為太官令。初授太子舍人,遷散騎常侍、徵西軍司。趁著八王之亂,割據涼州,平定張鎮內亂,收容各地流民,擁戴晉愍帝司馬鄴,抵抗漢趙軍隊,翼護西晉皇室,封西平郡公。曾孫前涼張祚即位,追諡武王,廟號太祖。

標簽: 皇甫  西平  散生  太守  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