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你知道嗎?檔案管理中檔案載體的演變及發展

作者:由 鴻博檔案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3-02

檔案載體作為檔案資訊內容儲存記錄的介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傳播檔案資訊,促進人類彼此間交流,而且可以很好地傳承文化,為社會未來發展提供有力支援。

一、甲骨檔案

甲骨檔案主要產生於商代後期,用於當時的占卜活動中,人們用刀將文字等資訊刻在足夠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以此來記錄重要資訊。甲骨檔案內容豐富,多是反映王室占卜及與之有關的其他活動。甲骨檔案是商代留給後人的最早的檔案文字材料,它的材料之特殊、年代之久遠、數量之多使得它在檔案歷史上有著絕無僅有的地位。但是到周代以後,由於占卜文化逐漸淡化以及龜甲獸骨的數量在不斷地減少,所以甲骨檔案慢慢地被其他方式所取代。

二、金文件案

金文件案是繼甲骨檔案之後出現的又一種珍貴的歷史檔案。它是我國先秦時期形成的具有書史性質的青銅器(鍾、鼎、盂等)及其銘文的結合?w,主要盛行於殷商末期、兩週時期。

那時期作為載體的青銅器的製造工藝達到了一個全盛時期,構思巧妙的造型、優美精緻的紋飾、風格多樣的銘文書體,其整體的和諧完美都不得不讓人讚歎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技術的高超。

青銅器的硬度大,密度高,不易腐壞,以其為載體具有儲存時間長的優點,但是因為青銅器的材料特殊,且造價昂貴,所以其使用並不十分廣泛,完好留存後世的數量也不多,但是據目前所知,我國已出土的帶有銘文的青銅器件已達萬件以上,而且其記事內容範圍比甲骨檔案更加詳細廣泛,是我國檔案文獻遺產中的彌足珍貴的一部分。

三、簡牘檔案

簡牘,又稱“簡書”“簡冊”,是中國古代用修整過的竹、木作為記錄載體的文書檔案型別。“簡”是用竹、木削成、一面磨光用於寫字的長條;“牘”是用竹或木剖成的板片。簡牘最早約產生於先秦時期,歷經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直至紙張出現後才基本絕跡,但在此期間,簡牘都極為盛行。

簡牘的原材料多是竹木,取材容易,人們為了可以更加方便書寫,在取得竹木之後都會對之進行必要的加工,將其進行烘乾,這樣最後得到的簡牘不僅易於書寫,而且還不易被蟲蛀,更加便於傳遞、儲存、閱讀。簡牘還可以多片連線成較大的篇幅,可以書寫更多的內容,容納更多的資訊。

四、縑帛檔案

縑帛檔案,以中國古代的絲織物為載體來記錄重要檔案,一般稱為帛書,也有人稱其為繒書,因其色白,更有人稱之為素書。

中國是絲綢之鄉,絲織品技術出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人開始用絹帛為材料書寫,到秦漢時期得到廣泛使用。秦漢時期紡織業快速發展,人們織造出了縑帛,其質地堅韌、幅面廣、便於書寫、可任意摺疊卷軸、易於傳遞,故多用於繪製輿圖、畫像或抄寫經典文章。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不僅可以隨意剪裁、而且便於攜帶、易於保管閱讀,它彌補了簡牘的不足之處,所以那時一些宮廷文書、朝廷官方文書慢慢開始使用縑帛。

但是縑帛價格十分昂貴,一般人根本消費不起,只有皇族權貴才有資本享用,所以當時縑帛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物。隨著後續檔案載體的出現,縑帛的使用量不斷減少,只用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某些特定方面,直到清代,朝廷頒授官員的封贈文書還在使用。

五、紙質檔案

紙質檔案,是以紙張作為載體的一種檔案,其範圍較之以上幾種更為廣闊,有公文圖紙、書籍、賬冊、契約等等。

紙張是我國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國的一筆寶貴財富。中國古代東漢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紙張書寫檔案,但當時並未廣泛使用,到魏晉時期,雖然仍是以簡牘為主,但是紙質檔案逐漸增多,東晉末葉才明文規定使用紙張書寫,自此紙質檔案的時代來臨。

紙張的質地輕便柔軟,不僅易於保管和利用,而且更易於運輸,因此很快便取代了簡牘、縑帛。紙質檔案一直沿用至今,不管未來如何發展,在檔案工作中仍然有著重要的地位。

六、新型載體檔案

電子檔案給檔案載體帶來了一次劇烈的改革,它是資訊化技術時代的必然結果,是檔案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七、結論

檔案載體的每一次變革都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檔案載體的演變及發展與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每個歷史時期的檔案,雖然其記錄方式在變、載體各異,但是其記錄的目的一致,功能一致,都有記錄、憑證、備忘的作用。而隨著檔案工作進入資訊化時代,電子檔案將成為新的檔案載體型別。

標簽: 檔案  載體  簡牘  甲骨  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