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為什麼中國古代書寫工具的主流是軟筆而不是硬筆?中國的這種軟筆文化,對中國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嗎?

作者:由 mgyg吳曉明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5-06-20

古代的中國人書寫習慣用軟質的毛筆,筆尖雖然軟,卻也可以寫出硬朗的文字,這種硬朗的表現是在文字結構的骨感上,添加了隨筆鋒變化附著在結構上的“肌肉”。結構表示字形,一般就是每個人獨有的字形特點,表現的是性格延伸下來的審美標準,字形上的附著物則表現了寫字時的內涵抒發出來的心情。軟筆筆鋒可表現出情緒的連續性波動,這符合人在農耕社會所培養的情感變化的柔性和所需要的性格的粘滯性。中國很早就有契刻的硬筆甲骨文,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硬筆如草梗交錯的文字,難以表現豐富細膩的社會情感內涵。軟筆雖然比硬筆難以掌握,人們依然硬著頭皮摒棄了用樹枝或刻刀在地上或板上描畫的硬筆工具,花費大量時間練習軟筆功夫。軟筆功夫延續兩千多年,是建立在相互情感溝通的農耕社會基礎上的。在這樣的社會資訊交流中,人們看到軟筆寫出的文字不僅是文字內容,還有包含在文字結構上書寫者傳達的情感資訊,以至於能夠“見字如面”。這種感覺只有相互熟悉的聚集生活才能彼此有效。遊牧民族分散式生活,相互之間難有感覺上的默契,在記錄語言的文字方面,僅需要表述語言的內容就夠了,附加在文字上的感情色彩難以流通。硬筆這種容易掌握的書寫工具從樹枝被髮揚光大成鵝毛筆。當今社會人員流動速度快,但是交通訊息發達,聲音和影象超時空傳遞,軟筆傳情的書寫成為了藝術,而在資訊交流上就沒那麼重要了

標簽: 軟筆  硬筆  文字  書寫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