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精華堂主:老翡翠過不了機的原因到底何在?

作者:由 寶翠堂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8-11-18

精華堂主:老翡翠過不了機的原因到底何在?

老坑翡翠 清代

老件翡翠被中國國商檢鑑定為翡翠處理,備註“酸洗注膠染色”,就連半成品的坯料也難逃此厄運!那麼,再追溯到老翡翠的原石又怎麼樣呢?國商檢是否有鑑定老翡翠原石的記錄筆者不知道,但是收藏家的實驗表明老翡翠的原石也有微弱的紫外熒光反應!這可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因為翡翠是自然生成的無機礦物,似乎不應該含有機物,而有紫外熒光反應就意味著含有機物,所以翡翠原石也是不可能過“機”的。國商檢只要發現翡翠在紅外線下有有機物反應就判定是被“注膠”了,至於該有機物是天然的有機物還是人類合成的樹脂膠則是不理會的!看起來國商檢的觀點似乎是很“嚴謹”很“純潔”,似乎“無可挑剔”。於是,“老翡翠猜想”就成立了:翡翠的化學成分是無機的,翡翠原石是天然的並且肯定不會被人“動了手腳”,為什麼翡翠原石也會有有機物反應呢?

其實,老翡翠的有機物反應並不侷限於中國的明清老翡翠。日本使用翡翠的歷史可遠遠早於中國,產於日本新瀉縣(Niigata)魚川市姫川流域的勾玉翡翠(Magatama)在繩紋時代(日文じょうもんじだい,英文Jomon Era, 約公元前10000-公元前300年)遺蹟就有出土了,日本這些老翡翠也都過不了機!不信你把兩岸故宮館藏的明清帝國時代的老翡翠也拿去試試,保證同樣也過不了“機”!

現在,科學判斷老翡翠是不是B+C貨的爭議關鍵在於對翡翠紅外光譜的解讀上。國商檢機構的理由是“蠟,我們是分得出來的!我們有能力把燉了蠟的新的山料翡翠識別出來。老翡翠比燉了蠟的新的山料翡翠的反射吸收紅外光譜多出了一個3036峰,這就是合成樹脂膠的標誌物苯環的反應。”而王春雲博士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但弔詭的是王博士在透過吸收的紅外實驗和鐳射拉曼光譜實驗中並未發現存在這個3036微弱的肩峰!經過縝密的分析和研究,王博士認為這個反射吸收的紅外3036微弱的肩峰不一定是樹脂苯環的分子振動,而很可能是生物蠟中微量的不飽和烴類導致——攻防雙方把目光都集中在老翡翠結構內的滲入物是“膠”還是“蠟”的問題上!的確,這是個“性命攸關”的關鍵所在!筆者強烈希望所有認為老翡翠是天然A貨的有識之士,就如何能更深入一步證明是“蠟”不是“膠”問題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此乃功德無量!

多年來國商檢的“堅持”迫使許多老翡翠持有人為究明老翡翠過不了機的真相,孜孜不倦地學習研究和調查,借用俗語“久病成良醫”來形容的話,這些藏家都“歷盡磨難成專家”了!有位老翡翠的藏家堅信老翡翠沒有被注“膠”,不過“機”就是因為“蠟”的影響,於是堅信只要把滲進翡翠裡的“蠟”清除乾淨就能過“機”了,因此用各種各樣的化學配方做老翡翠的脫蠟實驗,結果把老翡翠折騰的都“面目皆非”了還是無濟於事。這是什麼原因呢?這種殘酷的實驗說明了燉蠟拋光是老翡翠的有機物反應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一定另有原因!道理很簡單,老翡翠在半成品的坯料階段肯定不會燉蠟,但為什麼也有微弱的紫外熒光反應呢?翡翠的原石更不可能燉蠟,為什麼也有微弱的紫外熒光反應呢?這說明了翡翠受有機物滲透不止是“蠟”!

精華堂主:老翡翠過不了機的原因到底何在?

老坑翡翠 筆 清代

我們知道,老坑種翡翠有有機物反應,而新坑山料翡翠則沒有。一個是次生仔料,一個是原生母料,兩者是子母關係的翡翠,子與母雖然出於一體,但是兩者在各自出生後的生長環境不一樣,所以子與母就產生了差異。想想看,老坑和新坑兩者無論礦物成分還是化學成分作比對都是一樣的,可為什麼有機物反應卻不同呢?這就要從兩者所存在的地質環境的異同來分析,找出原因。

我們知道,翡翠雖然是緻密度比較高的岩石,但是翡翠岩石結構的內部天然地存在無數的微米級晶間空隙(intergranular pores),俗稱“毛細孔”(capillary pores),翡翠毛細孔的直徑大約是人體毛細孔的千分之一左右。形象地比喻的話,原生翡翠結構中天然存在的無數的毛細孔使得原生翡翠結構像海綿一樣,這種“海綿”結構可以吸附小分子有機物——這是翡翠獨有並且區別於其它寶玉石的特點——翡翠是多孔質的鈉鋁輝石礦物多晶體玉石。不過,原生翡翠在母巖內部時是被伴生岩石嚴密包裹著的,與地球表面的大氣圈以及水圈、生物圈等完全是隔絕狀態,翡翠結構中的毛細孔不會被微生物或任何有機質滲透,所以原生翡翠內部就沒有有機質滲入填充,這就是新坑山料翡翠在紫外線下無熒光反應、在紅外線下也不會有有機物填充的光譜反應的原因所在。

我們現在所說的老坑種翡翠和新坑山料翡翠年齡其實是一樣大的,都是大約1.5億年前生成的,只不過存在環境不同。老坑種翡翠在很久遠以前(幾千萬年以前或幾百萬年以前,天知道!)由於地球構造運動和洪水沖刷搬運作用而從母巖上脫落下來了,經過洪水不斷的沖刷、搬運、碰撞、切割、磨圓、分選、最後沉澱在河床等位置,學術上叫“次生礦”,俗話叫“仔料”或“水料”。這類河床中沉澱的翡翠自然而然被人類最早發現和開採,人類在河床泥沙中最早開採的礦坑叫“老坑”,老坑中開採出來的翡翠都是品質最好的翡翠,就叫“老坑翡翠”,這就是“老坑翡翠”(Oldpit jade)的詞源。現在所說的老坑種翡翠通常指的就是明嘉靖年間至清光緒早期之間在緬甸欽敦江流域上游霧潞河流域(the Uru River)採集挖掘到的翡翠原石,也就是明清老翡翠的主體。

精華堂主:老翡翠過不了機的原因到底何在?

老坑翡翠 手鐲

老坑種翡翠因為沒有伴生岩石的嚴密包裹,與地球表面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長時間的接觸,表面就生成了一層類似和田玉“灰皮”的皮殼,這層皮殼掩蓋住翡翠內部的水頭、顏色、質地以及價值,於是翡翠原石的皮殼就衍生出了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驚心動魄的賭博行業——賭石!翡翠皮殼看起來好像和翡翠的質地不一樣,那是怎麼回事呢?很多學者猜測是礦物岩石的風化作用導致,但自然界的石頭千千萬萬,所有石頭都會經歷風化作用,但為什麼別的石頭都沒有而只有翡翠仔料會出現這麼一層迷惑人心、顛倒乾坤的皮殼呢?翡翠科學的無窮奧秘就蘊藏在這裡,人對科學之謎的理解是需要悟性的,國際知名玉學者、中國科學院王春雲博士用顯微拉曼光譜實驗證明,結構中佈滿了微細的毛細孔的翡翠在幾百萬年甚至幾千萬年、上億年的漫長地質時間裡不僅會遭受來自大氣圈的氧、硫等化學元素的作用和風化氧化,更會被水圈中的水分子滋養,被生物圈中無孔不入的微生物沾染和腐蝕。在多種大自然力量的複合作用下,翡翠的表面就被腐蝕成了一層石質皮殼了,這就是大自然裡的“海枯石爛”一詞最為貼切的例項!“海枯石爛”是需要經歷漫長的地質時間、需要有大氣、水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的!我們知道,自然界的微生物無所不在,微生物不但在翡翠原石的皮殼上繁衍生息,也會沿著翡翠的“毛細孔”“移民”到翡翠結構深處!這種在大自然環境中漫長的地質時間裡滲入的天然有機物已經和翡翠結構“渾然一體”了,人類用任何手段都不可能將其完全徹底地提取分離出來,更沒有必要把它提取分離出來——因為這是大自然的設計和傑作!王春雲博士“判斷”這就是老翡翠原石、半成品坯料也都難逃所謂不過機厄運的原因所在。

所以,老坑種翡翠的有機物滲透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漫長歲月中的次生礦時期受氧化、水浸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影響生成的。第二階段是古法加工翡翠時的燉蠟形成的。第三階段是翡翠一旦如果被人類佩戴使用的話,人體自身的油脂、汗液,以及生活環境中複雜種類的天然有機物還會不斷地浸潤滲入。王春雲博士的科學研究成果“王氏3原理”【老件翡翠沒有漂白、沒有注膠、沒有染色】為我們揭開了這些謎。

老坑翡翠這種次生礦在漫長地質歲月中因為氧化、水浸和微生物作用的共同影響,在“冰清”的質地上又增加了“玉潤”的無限美感,這是大自然、是上天的傑作!在我們居住的這個蔚藍的星球上,只有霧潞河流域(the Uru River)唯一的一處地方出產帝王級老坑翡翠(imperial jade),你不感到驚奇不感到神秘不感到幸運嗎?大自然饋贈給人類了翡翠的同時也在測驗人類的智力——讓人類猜猜這是什麼和為什麼?人類應該交出及格的答卷而不是褻瀆大自然!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實在太渺小了,人類應該對大自然感恩、敬畏和謙卑才對!

--------------------------------------------------------------------------

本文轉發時略有刪減,編輯:孫毅;感謝本文原創作者精華堂主廣泉先生;

孫毅為中國文物保護金獎獲得者;文保會會員、副秘書長;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

標簽: 翡翠  有機物  原石  老坑  毛細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