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中華飲食文化:明代茶具(一) - 知乎

作者:由 閒讀與苦讀.css-1cd9gw4{ma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12-15

中華飲食文化:明代茶具(一) - 知乎閒讀與苦讀.css-1cd9gw4{margin-left:.3em;}2021-12-15 10:07:21

明朝建立後,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深知百姓之苦,為穩定統治採取了休養生息的舉措,其中之一就是“罷造龍團”,時間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廢團茶改貢茶葉的本意是“國家以養民為務,豈以口腹累人”,但另一方面卻促進了散茶的改進與流行,使飲茶復歸於自然。由於皇帝的倡導,明代飲茶即以沖泡為正宗並沿用至今。

據明沈德符所著《野獲編補遺》載:“國初四方供茶,以建寧、陽羨茶品為上,時猶仍宋制,所進者俱碾而揉之為大小龍團。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勞民力,罷造龍團,唯採芽茶以進,其品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筍。置茶戶五百,免其徭役。按,茶加香物,搗為細餅,已失真味。宋時又有宮中繡茶之制,尤為水厄第一厄。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開千古茗飲之宗。乃不知我太祖實首闢此法,真所謂聖人先得我心也。陸鴻漸有靈,必順首服;蔡君謨在地下,亦咋舌退矣。”從沈德符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當時朱元璋的這一改革是受到普遍歡迎的。

朱元璋對茶文化的貢獻只是停留在政治的層面上,若從品飲變革與茶具革新的角度著眼,寧王的革新也值得關注。

寧王強調飲茶不只是茶本身,而是“探虛玄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塵表”,是表達志向和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為此,寧王在其所著《茶譜》中對茶品、茶具等都重新規定,擺脫了此前飲茶中的繁瑣程式,開明代清飲之風。飲茶方式的變革自然會影響到茶具。明代茶具,相對唐、宋而言,可謂是一次大的變革,因為唐宋時人們以飲餅茶為主,採用的是煎茶法或點茶法和與此相應的茶具。因明代條形散茶沖泡已在全國範圍內興起,唐宋時的炙茶、碾茶、羅茶、煮茶器具成了多餘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種脫穎而出。

明代對這些新的茶具品種是一次定形,從明代至今,茶具品種基本上沒有多大變化,僅茶具式樣或質地稍有不同。另外,由於明人飲的是條形散茶,貯茶、焙茶器具比唐宋時顯得更為重要。而飲茶之前,用水淋洗茶,又是明人飲茶所特有的。

因此就飲茶全過程而言,當時所需的茶具,明高濂《遵生八箋》中列了16件,另加總貯茶器具7件,合計23件。但其中很多與燒水、泡茶、飲茶無關,未免牽強。文震亨的《長物志》認為明朝茶的烹試之法十分簡便,“寧特侈言烏府、雲屯、苦節君、建城等目而已哉”。明代張謙德的《茶經》中專門寫有一篇“論器”,提到當時的茶具也只有茶焙、茶籠、湯瓶、茶壺、茶盞、紙囊、茶洗、茶瓶、茶爐。

中華飲食文化:明代茶具(一) - 知乎

廢棄黑色茶盞

宋代令舉國若狂的鬥茶到明已經基本絕跡,而為鬥茶量身定製的黑盞自然就不再符合時代的要求,白色茶盞再一次大受青睞。

明代茶盞尚白的原因十分簡單。明人的散茶沖泡與唐宋的點茶不同,所注重的不再是茶色的白,而是追求茶的自然本色,即綠色,而黑盞顯然不能適應這一要求,只有白色茶盞可以襯托出綠色茶湯的自然之色,從而成為第一選擇。其實,這也可以說隨著飲茶方法的改變,人們在飲茶觀念、審美取向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明人屠隆《考槧餘事》說:“宣廟時有茶盞,料精式雅,質厚難冷,瑩白如玉,可試茶色,最為要用。蔡君謨取建盞,其色紺黑,似不宜用。”張謙德《茶經》:“今烹點之法與君謨不。取色莫如宣定,取久熱難冷莫如官哥,向之建安盞者,收一兩枚以備一種略可。”都指出了隨著飲茶方式的改變,人們的審美情趣也發生了變化。

明代人對茶盞“瑩白如玉”的要求使得明代的白瓷製造業快速發展,不同風格的瓷窯體系紛紛出現,江西景德鎮以其白瓷茶具極高的藝術性而廣受歡迎,並逐漸發展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

明代瓷器色彩斑斕,造型多樣。據餘彥焱《中國曆代茶具》,明釉下彩瓷器有青花、釉裡紅兩類;釉上彩瓷器則釉鬥彩、三彩、五彩、刻填彩等多種;顏色釉瓷器有白釉、銅紅釉、鈷藍釉、青釉、黃釉、礬紅釉等。而此時的民窯產品也不乏精品。

洗茶器具的出現

洗茶的目的當然是除去茶葉中的塵滓,這在餅茶時期是不必要也不可能的。洗茶用具一般稱為茶洗,質地為砂土燒製,形如碗,中間以帶圓眼的箅子隔為上、下兩層,箅子上放茶葉,以熱水淋之去塵垢,達到去塵垢和去冷氣的目的。

明代的燒水器具主要是爐和湯瓶。爐有銅爐和竹爐,據文震亨《長物志》載,銅爐往往鑄有饕餮等獸面紋。這多為好古者為之,明尚簡樸,上追三代,也是不同於宋的一個方面。竹爐有隱逸之氣,也為當時文人喜愛,謝應芳詩云:“夢覺來湯欲沸,松風吹響竹爐邊。”

器具的創新

明人在飲茶器具上的創新較為突出,這便是茶壺的出現和茶盞的改進。唐宋時茶具中有注子和執壺,是當時煎水煮茶的用具,其形制或以為類似於明代的茶壺,但實際上有很大的區別。明代茶壺是專用於泡茶的器具,這隻有在散茶成為主要飲用形式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

明人對茶壺的要求是尚陶尚小。馮可賓《齊茶箋》雲:“茶壺,窯器為上,錫次之……茶壺以小為貴。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方為得趣。何也?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這可能是當時大多數茶人的共同取向,所以,小茶壺才得以發展和流行。

除茶壺外,茶盞也有所改進,即在原有的茶盞、茶托之外,茶盞之上開始加蓋,現代意義上的蓋碗正式出現,而且成為定製。

由上述內容可以看出,與唐宋相比,出現了返璞歸真的傾向,而明人茶具在注重簡約的同時,有重大的改進與發展而且成為定製,尤其是飲茶器具的創新,可說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為中國茶文化和茶具藝術的歷史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未完待續……

我的公眾號(閒讀與苦讀)裡面有更多的內容,這個平臺沒有全部內容,公號裡面最全。微信裡面搜“閒讀與苦讀”即可找到!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標簽: 茶具  飲茶  茶盞  明代  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