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醫學生期末複習資料】組胚總結 名詞解釋

作者:由 醫柚課堂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0-09-11

抗原決定基名詞解釋是什麼

1。

內皮

:指襯貼在心、血管和淋巴腔面的單層扁平上皮,其遊離面光滑,利於血液、淋巴液流動及物質透過,血管內皮還有內分泌功能。

2。

間皮

:指分佈在胸膜、腹膜、心包膜等腔面的單層扁平上皮,其遊離面溼潤光滑,利於內臟運動。

3、

趨化性

:巨噬性細胞受到機體病變部位產生的物質刺激伸出偽足並沿著這些物質的濃度梯度向濃度高的部位聚集,直到到達產生物質的部位(指機體內某些細胞可向一定區域緩慢移動的特性)

4、

骨板

:骨質的結構呈板層狀,稱骨板。同一骨板中的膠原纖維相互平行,相鄰骨板中的纖維相互垂直,這種結構形式有效的增加了骨的強度。

5、

肌節

:相鄰的兩條Z線之間的一段肌原纖維。由1/2I帶+動脈帶+1/2I帶構成,肌節是肌纖維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6、

閏盤

:是心肌纖維相互連線的部位,為心肌特有的結構,光鏡下為深染色的粗線,電鏡下見閏盤位於Z線水平,閏盤增強了心肌纖維的連線,有利於化學資訊和電衝動交流。

7、

尼氏體

:強嗜鹼性,均勻分佈於大神經元(如脊髓運動神經元,呈粗大斑塊狀)、小神經元(如神經節內神經元,呈細顆粒狀),HE染色呈紫藍色,電鏡下,尼氏體是由平行排列的粗麵內質網和遊離核糖體組成,是神經元合成蛋白場所。

8、

化學性突觸

:以神經遞質作為傳遞資訊的媒介,由突觸前成分、突觸間隙和突觸後成分構成。

9。

血-腦屏障

:是腦內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與基膜和神經膠質膜構成的屏障結構,內皮細胞是主要結構,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質入腦,能選擇性讓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順利透過,以維持腦組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

10。

郎飛結

:相鄰的施萬細胞不完全連線,於神經纖維上這一部分較狹窄,稱郎飛結。在這一部分的軸突部分裸露。

11。

血竇

:又稱竇狀毛細血管,主要分佈於骨髓。肝臟。脾臟及一些內分泌腺內,其主要結構特點是管腔較大而不規則,內皮細胞間隙大,部分血竇的內皮細胞可以有孔,窗孔大無隔膜,內皮基膜或連續或不連續甚或缺如,分佈在不同的器官內的血竇結構差別較大。

12。

腸皺襞

:在食管。胃和小腸等部位,粘膜和粘膜下層共同向腔內突起形成皺襞。

13。

腸隱窩

:即小腸腺。小腸粘膜上皮向固有層內凹陷,形成的單管狀直接開口於腸腔。

14。

肺小葉

:每一細支氣管連同它的分支和肺泡形成一個肺小葉,呈錐形,尖向肺門,底向肺表面,為肺的結構單位,小葉間有結締組織間隔。

15。

肺泡隔

:相鄰肺泡上皮之間有薄層結締組織,構成肺泡隔。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網,大量彈性纖維及肺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毛細淋巴管。神經纖維。

16。

血管球

:是腎小囊中的一團蟠曲的毛細血管,位於腎小體中部,是一種獨特的動脈性毛細血管網,入口為入球微動脈,出口為出球微動脈,血管球毛細血管內的血壓較一般毛細血管高,有利於形成原尿。

17。

濾過屏障

:血液流經血管球毛細血管時,管內血壓較高,血漿內部分物質經有孔內皮。基膜和足細胞裂孔膜濾入腎小囊腔,這三層結構統稱為濾過屏障。

18。

垂體門脈系統

:垂體門微靜脈及其兩端的毛細血管網共同構成垂體門脈系統。下丘腦分泌釋放激素和釋放抑制激素經垂體門脈系統進入腺垂體遠側部,調節腺細胞的功能活動。

19。

血-生精小管屏障

:是指生精小管與血液之間的結構,其組成包括間質的毛細血管內皮及基膜結締組織。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援細胞之間的緊密連線。

20。

間質腺

:次級卵泡的膜細胞可形成不規則的細胞索團,散在於結締組織,稱間質腺。其細胞增大呈多邊形,能分泌雌激素。

21。

排卵

:卵巢內成熟卵泡破裂停留在第二次減數分裂的次級卵母細胞及其外周的透明帶,放射冠一起從卵泡排出的過程。

22。

黃體

:排卵後,藏留在卵巢內的卵泡顆粒層和卵泡膜向腔內塌陷,卵泡膜的結締組織和毛細血管也伸入顆粒層,這些層內逐漸演化成具有內分泌功能的細胞團,新鮮是呈黃色。

23。

赫令體

:分泌顆粒沿軸突被運輸到神經部,在軸突沿途終末分泌顆粒聚整合團,使軸突呈串珠形膨大,於光鏡下呈現為大小不等的弱嗜酸性團塊,稱赫令體。

24。

骨單位

:是長骨中起支援作用的主要結構,位於內。外環骨板之間,數量多,長筒狀,其方向與骨幹長軸一致。由多層同心圓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圍繞中央管構成。

25。

門管區

:肝小葉之間各種管道密集的部位。

26。

肺泡孔

:是相鄰肺泡之間氣體流通的小孔,直徑10-15微米,一個肺泡壁上可有一個或數個,可均衡肺泡間氣體的含量。

27。

皮質迷路

:位於髓放線之間的腎皮質。

28。

頂體

:是特殊的溶酶體,內含多鍾水解酶,在受精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29。

頂體反應

:精子釋放頂體酶,溶蝕放射冠和透明帶的過程稱頂體反應,是由於頂體的前膜與精子頭部表面的細胞膜融合後破裂,形成許多小孔,頂體內含有的酶類得以排出。

30。

粘液-碳酸氫鹽屏障(胃粘膜自我保護機制)

:胃粘膜表面的不溶性粘液凝膠,內含大量HCO3- ,隔離蛋白酶,並減緩H+ 向粘膜彌散,保護胃粘膜不被損害。

問答題

1.上皮組織中有哪些結構特點

答:

(1)細胞多,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

(2)細胞分佈有極性,分遊離面和基底面

(3)無血管

2.簡述被覆上皮的分類及分佈

答:

單層上皮

(1)單層扁平上皮 分佈 內皮:心。血管和淋巴管 間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 其他:肺泡和腎小囊

(2)單層立方上皮 分佈:腎小管和甲狀腺濾泡

(3)單層柱狀上皮 分佈:胃。腸。膽囊。子宮

(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 分佈:呼吸管道

復層上皮

(1)復層扁平上皮 分佈 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陰道 角化的:面板表皮

(2)復層柱狀上皮 分佈:眼瞼結膜。男性尿道

(3)變移上皮 分佈:腎盂。腎盞。輸尿管和膀胱

3.試述上皮細胞遊離面.基底面和側面的特殊結構和功能

答:

(1)遊離面

1)微絨毛:是上皮細胞遊離而伸出的微細指狀突起。功能:使細胞表面積顯著增大,有利於細胞呼吸

2)纖毛:是上皮細胞遊離面深處的粗而長的突起。功能:定向有節律的擺動,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顆粒物等定向推送排出體外

(2)基底面:

1)基膜

功能:

①支援。連線。固著

②是半透膜,利於上皮細胞與深部結締組織進行物質交換

③引導上皮細胞移動,影響細胞增殖和分化

2)質膜內褶 功能:擴大了細胞基底部的表面積,有利於水和電解質的迅速轉運

3)半橋粒 功能:將上皮細胞周圍固著在基膜上

(3)側面

1)緊密連線 功能:可阻擋物質穿過細胞間質,有屏障作用

2)中間連線

功能:

①粘著作用

②保護細胞形狀

③傳遞細胞收縮力

3)橋粒

功能:

①固定。支援

②加強連線

4)縫隙連線

功能:

①連線

②傳遞化學資訊

4.疏鬆結締組織的組成成分有哪些

答:

(1)細胞: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脂肪細胞。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白細胞。

(2)纖維: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網狀纖維。

(3)基質:蛋白多糖。纖維粘連環。組織液。

5.試述血細胞的分類及正常值

答:紅細胞 男:(4。0-5。5)*1012 /L 女:(3。5-5。0)*1012 /L 血紅蛋白 男:(12-15)g/dL 女:(10。5-13。5)g/dL 白細胞 (4。0-10)*109 /L

6.簡述軟骨型別.分佈及結構

答:

(1)透明軟骨分佈較廣,包括肋軟骨。關節軟骨。呼吸道軟骨等。特點:有較強抗原性,有一定彈性和韌性,纖維成分主要是交織排列的膠原原纖維。

(2)纖維軟骨分佈於椎間盤。關節盤及趾骨連合等處。特點:有大量平行或交叉的膠原纖維束。韌性強大細胞基質少,是弱嗜鹼性。

(3)彈性軟骨:分佈於耳廓。咽喉及會厭等處。

特點:有較強彈性,有大量交織分佈的彈性纖維。

7.試述骨組織的結構和功能

答:

(1)骨基質包括有機。無機成分,有機成分包括大量膠原纖維和少量無定形基質,又稱骨鹽,主要是羥基磷灰石結晶[Ca10(PO4)6(OH)2]骨質的結構呈板層狀成骨板。同一骨板中的膠原纖維相互平行,相鄰骨板中的纖維相互垂直,這種結構形式有效的增加了骨的硬度

(2)骨組織細胞

①骨祖細胞:骨細胞中幹細胞,可分化為成骨細胞和成軟骨細胞。

②成骨細胞 作用:合成分泌類骨質;促使內骨質鈣化形成骨質;使血鈣下降;分泌多種細胞因子,調節骨組織的形成和呼吸,促使骨組織鈣化。

③骨細胞:有一定溶骨作用,參與鈣的代謝。

④破骨細胞:溶解。吸收骨質;使血鈣升高。

8.試述粗.細肌絲的分子結構特點

答:

粗肌絲

肌球蛋白:

(1)可聚合形成粗肌絲

(2)頭部具有ATP酶活性

(3)頭部可與肌動蛋白結合

細肌絲

肌動蛋白:

(1)有與肌動蛋白頭部結合的位點

(2)與肌球蛋白結合後,啟用肌球蛋白頭部的ATP酶

(3)肌球蛋白與肌動蛋白的結合受原肌球蛋白的調控

原肌球蛋白:

(1)調控肌球蛋白與肌動蛋白的結合

(2)本身受肌動蛋白調控

肌鈣蛋白:

(1)調控原肌球蛋白

(2)本身受鈣離子調控

9.試述骨骼肌的收縮原理

答:

(1)運動神經末梢將神經衝動傳遞給肌膜。

(2)肌膜的興奮經橫小管傳遞給肌漿網,大量鈣離子湧入肌漿。

(3)鈣離子與肌鈣蛋白結合,肌鈣蛋白。原肌球蛋白髮生構型或位置變化,暴露出肌動蛋白上與肌球蛋白頭部的結合位點,二者迅速結合。

(4)ATP被分解並釋放能量,肌球蛋白的頭及杆發生屈動,將肌動蛋白向M線牽引。

(5)細肌絲在粗肌絲之間向M線滑動,明帶縮短,肌節縮短,肌纖維收縮。

(6)收縮結束後,肌漿內的鈣離子被泵回肌漿網,肌鈣蛋白等恢復原狀,肌纖維鬆弛。

10.試比較心肌纖維與骨骼肌纖維電鏡結構

答:

心肌纖維的超微結構

(1)肌原纖維不明顯

(2)橫小管粗,位於Z線水平

(3)肌漿網不發達,僅形成二聯體

(4)肌紅蛋白。線粒體多

(5)心肌細胞間透過閏盤連線

骨骼肌纖維的超微結構

(1)肌絲排列規則,形成明顯的肌原纖維和肌節

(2)橫紋明顯

(3)橫小管位於動脈I帶交接處

(4)肌漿網發達與橫小管形成三聯體,細長圓柱,細胞核呈長橢圓形,多位於肌膜下

11.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膠質細胞的分類和功能

答:

星形膠質細胞

: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 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

功能:

(1)構成血-腦屏障

(2)支援和絕緣

(3)分泌神經營養因子

(4)組織損傷時,可增生形成膠質瘢痕

少突膠質細胞

小膠質細胞

功能:吞噬死亡細胞的碎屑

室管膜細胞

12.試述化學突觸的電鏡結構

答:

突觸前成分:

(1)突觸小泡:神經遞質包括乙醯膽鹼。單胺類。肽類[腦啡肽。P物質]。氨基酸類

(2)突觸前膜:點位門控Ca2+通道

突觸間隙:相應神經遞質的酶

突觸後成分:

(1)神經遞質受體

(2)化學門控通道

13.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支配骨骼肌收縮的過程

14.感覺神經末梢的分類及功能

答:

(1)遊離神經末梢:感受溫度。壓力和某些化學物質[如高濃度的氫離子和鈣離子]的刺激,參與產生冷。熱。輕觸和痛的感覺。

(2)觸覺小體:感受壓力刺激參與產生觸覺。

(3)環層小體:感受較強的壓力,參與產生壓覺和震動覺。

(4)肌梭:梭形小體是一種本體感受器,主要感覺肌纖維的伸縮變化,在調節骨骼肌運動中起重要作用。

15.心臟傳導系統的組成及分佈

答:心臟傳導系統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其分支,以及分佈到心室乳頭肌和心室壁的許多細支。

組成心臟傳導系統的特殊心肌纖維有:

(1)起搏細胞[參與組成竇房結和房室結]

(2)移行細胞[起傳導衝突作用]

(2)蒲肯野細胞[能快速傳導衝動]

除竇房結位於右心房心外膜深部,其餘部分均分佈在心內膜下層,起搏細胞位於竇房結和房室結的中心部分,移行細胞主要位於竇房結和房室結周遍幾房室束,蒲肯野纖維位於心室的心內膜下層。

16.中動脈管壁的結構

答:

內膜:內皮。內皮下層。內彈性膜

中膜:10—40層環形平滑肌

外膜:外彈性膜。疏鬆結締組織

17.非角質形成細胞的型別和功能

答:

(1)黑素細胞:吸收紫外線保護深部組織

(2)朗格漢斯細胞:參與抗原提呈

(3)梅克爾細胞:可接受機械刺激

18.角質形成細胞的分層與角化過程

答:分層: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角質層

19.食管壁的結構

答:

(1)粘膜

上皮:未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

固有層:細密結締組織

粘膜肌層:縱行平滑肌

(2)粘膜下層:漿液性的食管腺

(3)肌層:內環。外縱 上1/3骨骼肌 中1/3混合肌 下1/3平滑肌

(4)外膜:纖維膜

20.壁細胞的光鏡結構及電鏡結構特點

答:

光鏡結構:細胞體積大,多呈圓錐形,核圓而深染,居中,可有雙核;胞質呈均質而明顯的嗜酸性。

電鏡結構:胞質內有細胞內分泌小管

21.胃底腺的形態.結構及功能(胃的結構及功能)

答:形態:呈多支管狀

結構:主細胞、壁細胞、頸粘液細胞、幹細胞、內分泌細胞

功能:

主細胞

:數量最多,分泌胃蛋白酶原,嬰兒的主細胞可分泌凝乳酶。

壁細胞

:鹽酸能啟用胃蛋白酶原對食物蛋白質進行初分解;鹽酸有殺菌作用;分泌內因子促進迴腸吸收維生素B12。

頸粘液細胞

:分泌可溶性酸性粘液。

幹細胞

:增殖的細胞有的分化為表面粘液細胞,有的分化為其他胃底腺細胞。

內分泌細胞

:可分泌激素,調節胃底腺功能,分為E細胞、L細胞,分泌組胺於鄰近壁細胞,強烈促進其泌酸功能。

D細胞

:分泌生長激素,抑制壁細胞的功能。

22.十二指腸腺的形態結構及功能

答:為復管泡狀腺 功能:分泌中性糖蛋白和碳酸氫鹽,中和胃酸;分泌表皮生長因子和尿抑胃素促進小腸上皮更新和抑制胃酸分泌

23.小腸絨毛的結構

答:小腸粘膜的上皮與固有層共同向

腔面突起,長0。5-1。5mm,形狀不一,以十二指腸和空腸頭段最發達。絨毛與十二指腸呈寬大的葉狀,於空腸如長指狀,於迴腸則為短的錐形。

24.胰島的結構及功能

答:

(1)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2)B細胞:分泌胰島素

(3)D細胞:分泌生長抑素,作用於A。B。PP細胞

(4)PP細胞: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腸運動,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膽囊收縮。

25.肝小葉的形態結構

答:肝小葉是肝的基本結構單位,呈多角稜柱狀,中央為縱行的中央靜脈,周圍為放射狀肝板,肝板之間為肝血竇,肝血竇與肝板之間有竇周隙,肝細胞之間有膽小管。

26.細支氣管的結構特點

答:內徑約1mm,上皮由假復層纖毛柱狀漸變成單層纖毛柱狀,杯狀細胞。腺體和軟骨片逐漸減少或消失,環形平滑肌更為明顯,粘膜常形成皺襞。

27.氣血屏障的概念及結構

答:是肺泡內氣體與血液內氣體進行交換所透過的結構,包括肺表面液體層。I型肺泡細胞與基膜。薄層結締組織。毛細血管基膜與內皮,很薄,有利於氣體迅速交換。

28.肺泡的結構及功能

答:

(1)肺泡上皮

①I型肺泡細胞:氣體交換部位,轉運功能,無增殖能力;

②Ⅱ型肺泡細胞:分泌板層小體,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穩定肺泡大小 。

(2)肺泡隔:內含豐富彈性纖維,其彈性起回縮肺泡作用 。

(3)肺巨噬細胞:活躍的吞噬功能,起免疫防禦作用。

(4)肺泡孔:均衡肺泡間氣體含量,肺部感染,肺泡孔是炎症分散渠道。

(5)氣-血屏障:很薄,利於氣體迅速交換。

29.終末細支氣管的結構特點

答:上皮為單層柱狀,杯狀細胞、腺體和軟骨片全部消失,有完整的環形平滑肌,皺襞更明顯。電鏡下,上皮中的主要細胞為無纖毛的克拉拉細胞,細胞為柱狀,遊離面呈圓頂狀凸向管腔,頂部泡質內有較多低電子密度的分泌顆粒。功能仍不明確,有證據顯示分泌物為糖蛋白,能在下呼吸道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

30.氣管的結構及功能

答:

(1)粘膜

1)固有層

2)上皮

①遊離面有密集的纖毛,快速擺動將粘液及其粘附的塵埃細菌等推向咽部咳出,淨化吸入空氣。

②杯狀細胞:分泌粘蛋白與混合腺的分泌物,溶解吸入的SO2等有毒氣體粘附空氣中異物。

③刷細胞:感受刺激。

④小顆粒細胞:泡質內含5-羥色胺,可調節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

⑤基細胞:可增殖分化為上皮中其他各類細胞 。

(2)粘膜下層:內含較多混合性腺。

(3)外膜:含細胞字形透明軟骨環和其平滑肌,咳嗽反射時其收縮,有助於清痰。

31.球旁複合體的結構及功能

答:由球旁細胞、緻密斑和球外膜細胞三部分組成。

功能:

(1)球旁細胞1分泌腎素,使血管平滑肌收縮,血壓升高2分泌醛固酮,促進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吸收Na+和水,導致血容量增大,血壓升高。

(2)緻密斑:是離子感受器,感受神經動脈和濃度變化。

(3)球外系膜細胞:細胞之間縫隙連線,其訊號傳導作用。

32.腎小體的形態結構及功能

答:也稱腎小球,有腎小囊和血管球組成,腎小體有兩個極,微動脈出入的一端稱血管極,對側一端和近曲小管相連級稱尿極。

(1)血管球:呈球形,直徑200微米左右,入球微動脈比出球微動脈粗。作用:使得毛細血管內血壓較高,利於血液內大量水和小分子物質外滲,毛細血管為有孔型,多無隔膜,有利於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質濾出。

(2)血管系膜:系膜細胞能吞噬和講解沉積在基膜上的免疫複合體,維持基膜的通透性,參與基膜的更新和修復,系膜基質起支援和通透作用

(3)胞體發出的突起內有微絲,收縮可改變裂孔的寬度。

(4)血管基膜和足細胞裂孔:濾過

33.腎上腺皮質的結構和功能

答:

皮質團皮質細胞:血竇和少量結締組織組成。

皮質細胞又可分為

(1)球狀帶:分泌鹽皮質激素,促進腎遠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Na+及排出K+,同時也刺激胃粘膜吸收Na+,是血Na+濃度升高,K+濃度降低,維持血容量於正常水平。

(2)束狀帶:分泌糖皮質激素,主要是皮質醇,促使蛋白質及脂肪分解並轉變成糖,還有抑制免疫應答及抗炎症等作用。

(3)網狀帶: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質激素。

34.腺垂體遠側部細胞的組成和功能

答:

嗜酸性細胞:

(1)生長激素細胞:分泌生長激素。

(2)催乳激素細胞:分泌催乳激素,能促進乳腺發育和乳汁分泌。

嗜鹼性細胞:

(1)促甲狀腺激素細胞:分泌促甲狀腺激素,能促進甲狀腺的形成和釋放。

(2)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分泌促腎上腺激素,主要促進腎上腺皮質束狀帶細胞分泌糖皮質激素。

(3)促性腺細胞激素:分泌卵泡刺激素,促進卵泡發育;分泌黃體生成素,促進排卵和黃體形成。

嫌色細胞

35.腺垂體和下丘腦的關係

答:下丘腦的弓狀核等神經核的神經元,具有內分泌功能,成為神經內分泌細胞。下丘腦釋放的激素有生長激素釋放激素、催乳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黑素細胞刺激激素釋放激素 下丘腦釋放的抑制激素有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催乳激素釋放抑制激素和黑素細胞刺激素釋放抑制激素。下丘腦透過所產生的釋放激素和釋放抑制激素調節腺垂體內各種細胞的分泌活動;而腺垂體嗜鹼性細胞產生的各種促激素又可調節甲狀腺、腎上腺和性腺的內分泌活動,這樣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便統一起來,完成對機體的多種物質代謝及功能的調節。

36.試述睪丸支援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答:

結構:

(1)細胞呈不規則的錐形,從生精小管基底一直伸達腔面。

(2)光鏡下細胞輪廓不清,核近卵圓形或三角形,染色淺,核仁明顯。

(3)電鏡下胞內富含滑面內質網、線粒體和溶酶體、高爾基複合體、微絲、微管及糖原顆粒等 。

功能:

(1)對生精細胞支援和營養作用。

(2)分泌雄激素結合蛋白,促進精子發生。

(3)分泌抑制素,反饋性抑制垂體分泌卵泡刺激素。

(4)睪丸液,有助於精子的運送。

(5)血-睪屏障,形成並維持有利於精子發生的微環境,還防止精子抗原物質逸出到生精小管外而引發自身免疫反應。

37.生精小管的管壁結構

答:

生精上皮:有支援細胞和5-8層生精細胞組成 基膜 。

界膜:膠原纖維和稜形的肌樣細胞。

38.黃體的形成.功能及演變

答:

形成:排卵後,殘留在卵巢內的卵泡顆粒層和卵泡膜向腔內塌陷,卵泡膜的結締組織和毛細血管也伸入顆粒層,這些成分逐漸演化成具有內分泌功能的細胞團,新鮮時顯黃色,故稱黃體。

功能:顆粒細胞增殖分化為顆粒黃體細胞,具有類固醇激素分泌細胞的結構特點,分泌孕激素。膜細胞改稱膜黃體細胞,與顆粒黃體細胞協同作用分泌雌激素。

39.卵泡發育過程中的形態結構變化

答:

(1)原始卵泡:數量多,體積小,由一個初級卵母細胞和周圍一層扁平的卵泡細胞構成。

(2)初級卵母細胞:1初級卵母細胞增大2出現透明帶3卵泡細胞增生,有扁平變為立方形或柱狀,由單層變為多層,緊貼透明帶的一層卵泡細胞為柱狀,呈放射狀排列,稱放射冠。

(3)次級卵母細胞:1有卵泡膜出現,卵泡液形成2形成卵丘3形成顆粒層4形成卵泡膜5卵泡細胞膜增至6-12層。

(4)成熟卵泡:卵泡壁越來越薄。

標簽: 細胞  分泌  上皮  功能  卵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