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川西撞臉瑞士?

作者:由 地緣谷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11-01

川西撞臉瑞士?

NO。461 作者:大耳兔

製圖:聽風者 音訊:辛迪夫

凡是到過川西的遊客,都會被川西山地風光所驚歎。倘若是去過瑞士或者是歐洲遊客,

更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位時空”來到了瑞士

。川西的四姑娘山在映入外國人眼裡時,就被給予了“中國的瑞士雪峰”。是什麼造就了位於大陸兩端相隔數千萬公里的相似呢?

川西撞臉瑞士?

川西撞臉瑞士?

四姑娘山位於四川阿壩,由四座相連的山峰組成,主峰么妹峰海拔6,250米,有“東方的阿爾卑斯”之稱。來源。wikipedia

地緣谷FM-461

音訊:

00:0008:55

川西撞臉瑞士?

首先,先要搞清楚川西是在哪?裡面有什麼?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會下意識地說川西嘛,不就是四川西部咯。可這個四川西部具體是什麼?

橫屏

川西撞臉瑞士?

歷史上川西被特指為成都平原,並不包括現在的山地地區

。到了現代,川西的地理含義和範圍則變得更加清晰明確,不僅是包括了四川盆地西部邊緣地帶,

更涵蓋了現在四川省行政區域範圍內的西部地區

,也就是阿壩州甘孜州等地區。這些地區是為青藏高原東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分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兩部分,包含了岷山、巴顏喀拉山、貢嘎山等眾多中國名山。

川西撞臉瑞士?

從成都(成都平原上)遠眺四姑娘山朱鳳么妹峰。來源。wikipedia

由此可見,川西地區的地形地貌是以高原山地為主的地貌,

處於我國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交界處

,這天然決定了川西地區在地理上的複雜性和不同於中東部的差異性。

川西撞臉瑞士?

很明顯的階梯交界處。來源。NASA

川西撞臉瑞士?

2。8億年前,連同川西地區在內的

青藏高原地區還只是一片汪洋

,這片海有著獨特的名字“特提斯海”,源於古希臘神話中河海之神妻子的名字。在海的兩邊,岡瓦納大陸和泛大陸隔海而望。

川西撞臉瑞士?

青藏高原古海洋生物化石。

在經過約4000萬年的時光後,岡瓦納大陸的子版塊印度板塊從中分離開始向北側移動,向亞洲板塊靠近。在這一過程中,

印度板塊的子版塊藏東板塊率先與亞洲板塊的揚子板塊接觸

。雙方的首次接觸就異常激烈,藏東板塊被擠壓,揚子板塊隆起,先是形成陸地山弧,再是隆起形成陸地,青藏高原地區初步形成了陸地樣貌。

川西撞臉瑞士?

喜馬拉雅山脈。來源。wikipedia

這並不意味著結束。之後兩大板塊的地質運動持續進行,並在2。1億年前和8000萬年前,先後兩次迎來構造運動活躍期。這兩次活躍期,兩大板塊的碰撞擠壓劇烈且頻繁,最終將包括橫斷山脈、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在內的一眾高山從海水中憑空拔起,直衝雲霄,形成了現在青藏地區山脈群峰。

這類地質抬升運動被中國學術界稱為“喜馬拉雅運動”

,能夠塑造出宏偉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和中國西南那令人驚歎的高山群,放眼中國,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川西撞臉瑞士?

大陸另一側的歐洲人則以新阿爾卑斯運動來指代這類地質運動。畢竟在那次板塊北向運動中,岡瓦納大陸的非洲板塊與歐洲擠壓碰撞形成了阿爾卑斯山,也就是著名的阿爾卑斯地震帶。

川西撞臉瑞士?

在距今200~300萬年前,地球氣候轉冷。

一股強大的冷空氣從極北之地襲來籠罩了大半個北半球地區,跟隨冷空氣腳步南下的還有那白色的土地——冰川

。全球性大幅度氣溫下降,在中、高緯地區及高山區在氣候變冷的情況廣泛形成大面積的冰蓋和山嶽冰川,冰川覆蓋了大地,形成了厚厚的冰層或者是冰蓋。而在高山上冰川則為棕褐色的山體披上白色素衣,構造了一幅白色與棕褐色相交匯,深色與淺色相間的畫卷。

不過這幅畫卷並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友好。白雪和冰磧無孔不入 ,它們會鑽進山體的每一處縫隙之中,直至填滿溢位,把每一次山體裂縫變成雪白色的線。緊接著,這些堆積的冰磧就會在自然作用下向外或向下運動,即對山體開展侵蝕。而那些如高山般龐大的冰川對山體侵蝕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它們依仗龐大身軀將整個山體切割出一個U形山谷。

川西撞臉瑞士?

貢嘎山海螺溝冰川。來源。wikipedia

這還沒有結束,在第四紀冰期時期,存在著亞冰期與亞間冰期交替的現象,在這樣的交替下冰川在亞間冰期時消融變成流水。水流的侵蝕主要是向下蠶食切割,原本的U形谷就被流水切成了尖銳向下的V形谷,形成了2000~3500米的高度差,高山峽谷就此形成。

川西撞臉瑞士?

第四紀冰期北半球冰川分佈。3至4 km厚的大陸冰蓋導致了海平面下降了120米。

冰川留給高山的禮物不僅只有那深邃的峽谷和深邃潔白的雪峰,還有山間那清澈讓人神往的湖泊。這些高山湖泊便就是冰磧湖和冰積湖,冰川在高海拔山地上刨出一個斗子狀大坑。冰川積蓄在鬥中,等氣溫升高,冰川消退後積蓄的冰川融化成為了湖水。山間溝谷中那廣袤神秘的湖泊成為了秘境,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

川西撞臉瑞士?

不丹境內喜馬拉雅山脈冰川和湖泊。來源。wikipedia

川西撞臉瑞士?

大約一萬年前,第四紀冰期結束,全球氣候開始回升,白色山嶽迴歸極北寒冷之地。但對於川西山地和瑞士來說,是第三輪鍛造的開始。

隨著氣候回升,全球的氣壓帶風帶也發生改變,最終保持到了現在的狀態,即著名的三風四帶,現代氣候分佈也基本定型。龐大的歐亞大陸形成了強大的大陸性氣團和大陸兩端來自海洋的溼潤性氣候。

川西高山峽谷和瑞士恰好成為了大陸氣候和溼潤性氣候的交匯之處,

同時接受兩個完全不同型別氣流的影響

,造就了同一山脈景觀差別巨大糅合。

川西地區既是我國地勢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也是

季風氣候和高原氣候的東側分界線

。川西山地東側是高聳巍峨的青藏高原,高寒乾旱的氣流從高原由東向西侵襲川西地區,創造了川西山嶽寒冷環境。而東側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溼季風吹來,被東側山坡迎面抬升,形成迎風坡降水。

因而在整個川西地區東側谷地的植被多是鬱鬱蔥蔥,亞熱帶和溫帶氣候給人以舒適感,四季分明清爽宜居。反觀西側的川西高原則是寒溫帶氣候,遍佈高原草甸和針葉林,河谷乾暖相對宜居,而山地則冷溼難以長住。

川西撞臉瑞士?

川西東側的九寨溝。來源。wikipedia

川西撞臉瑞士?

川西西側的貢嘎山西坡。來源。wikipedia

瑞士不僅在地理位置上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就連在氣候上也是歐洲的十字路口。盛行西風從西方流來大西洋比較溫和的潮溼空氣;極地的寒流從北歐一路南下暢通無阻;東部內陸的大陸性氣團在時不時西進帶來冬季乾冷、夏季炎熱的氣流;南邊有溫暖的地中海空氣向北流動。

四種差別懸殊的氣流在阿爾卑斯山交匯

,讓瑞士谷地乾燥且溫暖,帶來多樣性的植被,高峰也同樣是高冷溼潤。

橫屏

川西撞臉瑞士?

四大氣團的作用下,瑞士成功變成了歐洲地區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瑞士西部的包括平原和汝拉山區在內地形地勢較低,同時也是位於大西洋氣流迎風坡一側,植被景觀與中歐地區如德國南部的森林沒有什麼區別。但向東向南走進阿爾卑斯山,山上的植被只剩下了原始針葉林,高大的喬杉木。

川西撞臉瑞士?

瑞士北部沙夫豪森州藍茵瀑布。來源。wikipedia

川西撞臉瑞士?

瑞士阿爾卑斯山南側。來源。wikipedia

光有氣候的影響,還不足以給川西和瑞士帶來多氣候帶的景觀。從谷地到高峰,包含了從亞熱帶到寒帶的景觀,可不是單一氣候氣流影響就能帶來。能形成如此豐富多樣涵蓋不同緯度帶的景觀,山地那巨大的高度差功不可沒。

川西和瑞士的地形地貌都是板塊碰撞擠壓下隆起所形成山地,

而有隆起就有下沉。四川盆地和瑞士中部平原,便是相對下沉或低勢的地形部分

。它們構成了地勢的最低點,與山峰頂端有著近三千多米的高度差。

川西撞臉瑞士?

甘孜州首府康定。來源。wikipedia

川西撞臉瑞士?

阿爾卑斯山谷地小城庫爾。來源。wikipedia

龐大的山脈配合巨大的海拔高度差,在區域性區域內形成了強大的山體效應,這就使得兩大山地植被的

垂直自然帶分佈區域更高更復雜

。海拔較低的地區,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廣泛分佈且覆蓋廣,遍佈谷地和山麓。在山脈中段,則是由針葉林組成了廣袤原始森林,山谷湖邊草本科植物和種子植物相交輝。走到山峰附近,苦寒的高山草甸,越過雪線就是那皚皚雪峰。也同樣得益於高海拔,降雪落在山峰後沒有融化,而是因為高海拔的低溫環境保持冰結晶形態,一直覆蓋著山峰,掩住了褐色醜陋的花崗岩,留下了白色的聖衣。

川西撞臉瑞士?

瑞士阿萊奇冰川。來源。wikipedia

讓大陸兩端出現如此高階相似吸引人的山地風光,是那上千萬年甚至是數億年打磨塑造,更是數位自然工匠共同塑造的心血之作。也透過世界上這些獨特的相似性,得以讓我們更好地去了解我們生活的星球。

迴歸普通,如果無法出國去瑞士,就近去川西欣賞中國特色的風光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參考資料

:《冰川漂礫:能欣賞它的人很少》單之薔;《川西高原中生代碰撞造山帶的大地構造演化》俞如龍 郝子文 侯立瑋;《青藏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山體效應的對比研究》索南東主 姚永慧 張百平;《青藏高原冰川侵蝕對地形的影響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姚盼;《藏東川西及其以南地區深部地質構造特徵》蔡振京;《川西高原的地質、地貌旅遊資源研究》羅成德 王付軍*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標簽: 川西  Wikipedia  冰川  瑞士  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