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作者:由 牛媽古法育兒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10-25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目前學中醫確實有很多很多的書,還有各種各樣的理論,大家學習的時候可能會困惑,學什麼樣的書?學什麼樣的理論?怎麼入手比較好?

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是中醫愛好者,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是往一個專業醫生的方向發展,我建議大家學習時,有幾個重點: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從鍛鍊自己的身體入手

第一個就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應該先從鍛鍊自己的身體入手,練一些傳統的功法,如太極、瑜伽、八段錦、易筋經、八部金剛……。這些功法能讓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的狀態更好一點,就像磨刀一樣,另外在做這些傳統功法訓練的時候,你會感受到中醫所說的氣血、虛實、寒氣、熱氣,等你有了這些感受之後,你學習起來會容易一點。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練功是很紮實的東西,不是理論,你即使看一萬本書,包括看現在一些人寫的量子力學對中醫氣的研究,其實對你真正來理解這個氣,並沒有太多幫助,因為這些理論只是增加了你對思想上的東西,但對你真正去理解它是沒有用的,就像你吃過這個蘋果自然就知道蘋果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在你沒有吃到這個蘋果之前,看一萬本關於蘋果的書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從觀察生活入手

第二點,不要太注重只是在理論學習上入手,不要過多地花時間在理論的學習上,而是應該從實踐入手。

實踐的部分,一個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有一個“對生活的觀察”,就是開始觀察自己和家人,牛媽這個群對小孩子觀察多一點,那我們就要關注小孩子身心狀態的變化,跟生活過程當中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

最簡單的就是觀察小朋友的睡眠、飲食、大小便、出汗的情況,手腳冷不冷,還有就是小孩子的精神狀態、情緒狀態。每天最好還可以看看小孩子的舌頭,看是厚的還是薄的,看它乾不乾淨,你可以不去學很細的舌診,但最起碼能看出乾不乾淨。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比如觀察孩子的飲食,對於不同的食物,不同的烹調方法,對我們身體的不同影響。不是說這個食物是祛溼的,那個食物是補腎的,這都是理論,重要的的是吃進去之後的觀察和感受,或者說觀察到孩子吃什麼樣的食物,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吃,他身體有什麼樣的變化。這些部分才是重點,我們稱之為一個人生命活動的基本面。

當他出現任何不舒服的時候,你同時也可以觀察到,生活當中一些具體的因素和它的關係,比如最近運動夠不夠、有沒有受寒、吃的東西對不對、睡眠夠不夠,家庭的氣氛……,這些和最近的生病有沒有什麼關係。也就是你需要非常熟悉你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而且在這個觀察當中找到一些規律,這種感性認知是學習中醫所必備的基礎條件,也是學習中醫最重要的一點。

具備了這一基礎,你學習中醫的方法、理論的時候才會有一個著力點,如果沒有這些生活上的觀察和體驗,些理論、概念,對你來說,可能就會比較難以理解。概念是概念,你恐怕理解不了,也無法去照著做。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從按摩,艾灸,刮痧、拔火罐等理療入手

再有一點就是,不要急於去學習一些高精尖的內容,或者過於專業的內容,比如不要著急去學脈診、傷寒論、針灸、用藥,應該去學那些最紮實、最實在的東西。

這個不僅對愛好者,對於中醫醫生,這個部分也是基礎,鍛鍊身體、練功、生活觀察,然後從理療入手,這個是很實在的。最簡單的就是按摩,艾灸,刮痧、拔火罐,這四樣大家其實可以好好學。

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當我們老老實實在做按摩、艾灸、刮痧、拔火罐的時候,你對這個孩子肌肉的厚薄、面板是比較透明的還是比較厚實的、你摸他的時候是乾燥的還是比較滋潤的,揉了以後你手裡是粘的還是不粘的,或者你能感覺到他裡面有寒還是有熱還是有溼,這都是非常實在的東西,這個部分對於你以後要學習針灸、用藥,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相反如果你沒有前面說的鍛鍊身體、觀察生活,理療的訓練,直接去學理論,很容易被繞暈。

中醫的辨證,對初學者是比較難的,要辨到底是虛實寒熱,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更何況你要辨傷寒論的太陰、少陰!有些同學一開始就去學《傷寒論》,這個其實是要小心一點,就像小學還沒上完,就直接去讀大學的教材,看起來好像我直接去看最難的書了,但是你的理解力、你的經驗是有限的,甚至會產生錯誤地理解。

我舉個例子,昨天我有一個朋友,她孩子發燒咳嗽,已經拖了一個禮拜了,她自己也是中醫愛好者,她孩子的病史上寫得很清楚,這個孩子是跟小朋友出去玩,吃了西瓜,又吃了冰棒,吃的東西雜了一點,回來以後就肚子不舒服,然後就開始發燒。從這個病史來看,明顯是受了寒,她也發來了孩子的舌相照片,舌頭也是水滑滑的,這個一般說明是有寒溼,中間還有點厚,是脾胃不好,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因吃了冰棒,吃得不對導致的脾胃虛寒,又有一些脾胃運化不利的孩子,可這個媽媽就用朱黃散,金蓮清熱、白虎湯這些湯劑,都是一些寒藥,越吃越麻煩,不知道怎麼辦了。

那這裡面就出現一個問題,這個媽媽可能已學了不少關於中藥的內容,學了不少的理論,但是這裡面有一箇中醫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大方向的判斷,這個孩子現在這個情況,不管是發燒還是拉肚子、咳嗽,或者任何一種症狀,你最起碼應該判斷出來他的寒熱虛實,如果這個寒熱虛實錯了,其實不管是用藥還是按摩,就全錯了。

所以不要學習太複雜的理論,或者急於去看很多很多書,我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傳統的功法,練習對生活的觀察、練習理療,老老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打基礎,這個道理在任何行業中都是一樣的。

這個也是我在國內、國外教中醫愛好者、中醫醫生的一個體會,就是他要從這些比較紮實的部分學習,不要在還沒有基礎的時候,去學那些過於理論化的東西。

我在國外訓練一些學生時也是用這樣的方式,我現在在國內訓練願意深入學習的中醫愛好者,也要求他們必須要練功,必須要從按摩、艾灸入手。

前面談到,中醫的治療也好、調理也好,最重要的是判斷大方向,這個人是虛的還是實的,決定你是補還是瀉,是寒的還是熱的,也決定了你給他能用艾灸還是不能用艾灸,是把能量從身體裡排出去還是增加能量,這就不會弄反。

初學者在這麼多辨證體系、這麼多理論當中,還沒有形成自己清晰的思路的時候,其實按摩很容易讓你知道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只要你稍微有一些給人做按摩的經驗,比如你把手放在一個人的小腿上,我們很容易知道這個小腿是結實的還是不結實的,是有彈性的還是乾澀的,如果放到後腰上或肚子上,裡面是冷的還是熱的,其實是當下就能知道的,所以這個部分是非常實在的,而且按摩效果好不好,你在做的時候,當下就能有效果,所以這個過程也是一種反饋,能夠提示你的判斷是對的還是錯的,需不需要調整,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按摩調理過程中,你可以不斷地來澄清和最佳化自己的操作思路和手法。所以這個部分大家要認真學習。

有了這個按摩的基礎後,第二波的訓練就是艾灸,艾灸我們都知道就是拿一個艾條懸空,在穴位的上方,利用艾條的能量引導身體裡能量的變化,所以你會感覺到有些穴位裡面有能量在吸,或有能量在頂,這個補和洩,你自然也就知道了。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我們現在人對人體,尤其對生命活動的無形層面、能量層面、資訊層面、精神心理層面還不是很熟悉,所以透過這些理療來熟悉是非常必要的一步,而且像按摩、艾灸、刮痧、拔火罐,它本身也是比較安全的方式,分在操作起來不會有太多風險。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深入、用心,細膩

這些年我也觀察到就是凡是學習中醫的朋友們,一般年紀都在三十幾歲到四十幾歲是最多的,也有二十幾歲、五十幾歲、六十幾歲,甚至年紀更大的,相比較學習其他課程的人,學習中醫的人他相對來說會更加紮實一點的,有時間又注意力來最佳化自己的生活了。

大家開始學習中醫,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因為中醫這件事情更靠近我們身體、內心、生活,它確實有助於讓我們更關心自己,和更關心作為一個人他應該怎麼活著。我跟大家一樣,過去學很多東西,更多是把自己作為一個有社會交換價值的的人力資源,這部分會更多的向外提升自己,也是必要的,而作為一個均衡,我們學習一下中醫,透過鍛鍊身體、給人做按摩,其實也是一個向內的平衡,所以這確實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相比較而言,學習中醫其實是需要這種安靜的狀態,所以大家要量力而行,不要在時間、精力、體力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急急忙忙去報很多班,或看很多書,其實你不慌不忙地去給人做一次按摩,可能比你急急忙忙地看很多人、看很多書,要快得多,要深入得多,我們需要的是深入、而又用心,而又很細膩,這個深入、用心、細膩的狀態,它本身也會滋養到我們自己,而這個過程也能帶來內心的紮實感,這個訓練的過程其實也能提高我們的工作的水平。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不要悶頭學中醫

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不要悶頭中地學這些東西,而是應該在大自然當中去體會這些大自然的美和大自然的能量,

就如剛才上課前我在外面走了一個小時,在我來看這個也是備課,我看看河流、河邊的落日,非常好看,這種光線的變化,河邊有南方的玉蘭,非常香,你還能看到一些樹,風吹過來時河面上的水氣會飄起來,你甚至會聞到這個味道,這些東西我們不能只是從文學作品裡去看到,而是自己要親身體驗到,這個過程是很真實的,是活在這個地方。

然後更多的去觀察和感受自己的內心和自己身體的需要,最好去比較豐富的菜市場買菜,把買菜當做一個好玩的過程,去挑你真正想吃的東西,去買那些新鮮的東西,而不是急急忙忙衝到超市裡從冷櫃裡拿出不知道放了幾個禮拜的這種產品,這個部分對我們的生活,內心的充實感,包括對我們學習中醫、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好處的,這就是一種比較紮實的感覺。

然後在運動、睡眠、休閒、食物的選擇、烹調的方式,生活節奏的把控中學習中醫,這些東西都很重要,因為只有這些東西沒有做對,或者做的不夠的時候,我們才需要去針灸吃藥,找人調理,所以生活的方式本來就是中醫最重要的基礎。

也可以欣賞一些比較好的音樂,繪畫 電影,很好的書,這些部分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也是養我們的精神的。我們需要食物來養肉體,需要好的自然環境和社會關係來養我們的能量,養我們的氣,也需要好的精神作品來養我們的神,這都是傳統中醫裡說得很多的一個部分。

如何學習中醫?李辛老師強調了這幾點

推薦的書籍

看哪些書比較好,怎麼來判斷哪些書是好書,其實這個判斷是跟你的經驗,和全觀的觀察思考能力是有關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別的領域有比較完整的深入的思考和判斷能力,那你在中醫這個領域肯定也有的。唯一不同的是你需要在中醫這個領域裡來建立一些基礎的經驗,那這些基礎的經驗,其實就是從傳統的功法、觀察日常生活、練習理療中來的。

可見所有這些東西需要自己來得出一個結論和判斷,而不是透過別人來告訴你,剛開始我們算是比較有經驗的醫生,給你指一些開頭的東西,但這條路還是需要自己走的,答案也需要自己找。

對傳統文化、中醫感興趣的不一定只是看中醫的書,可以看些別的,我建議大家可以看一本非中醫專業的人寫的《人體使用手冊》,十多年前,有一個叫吳清忠的人寫的。還有南懷瑾老師的《金剛經說什麼》這本書也建議大家看一看。關於靜坐,可以看南懷瑾老師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最後大家有空可以看下我的《兒童健康講記》、《經典中醫啟蒙》這兩本書。

標簽: 中醫  這個  學習  觀察  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