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治療

作者:由 鯨詩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11-17

01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直腸、結腸黏膜非特異性炎症、潰瘍形成為主的病變。臨床主要症狀有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粘液膿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治療

02

什麼叫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於1875年首例報道。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醫學國際組織委員會,將本病定名為特發性結腸炎,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以區別於各種特異性炎症。但由於臨床的一致性,目前,國內外學者仍多沿用潰瘍性結腸炎這一病名。 本病在統計學方面有重要意義。由於本病病程漫長,其病情輕重不一,常易反覆發作。據統計本病歐美國家發病率較高,患病率約佔40/10萬~100/10萬;發病率約佔3/10萬~11。5/1 0 萬。在國內目前尚未見精確統計報告資料,但近年來似有增多趨勢。臨床以20~40歲年齡者多見,男女發病率差別不明顯。

03

潰瘍性結腸炎診斷依據

腸炎根據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肛腸學會,1987年制定的“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診斷分型及治療標準”。

(1)臨床方面

:具有慢性粘液便、血便、腹痛,呈慢性反覆性發作性或持續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少數腸炎患者僅不出現血便。既往史體檢中要注意關節、口腔、眼、漿膜、面板、肝脾等腸外的臨床表現。

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治療

(2)乙狀結腸或纖維結腸鏡檢查可見

:①受累結腸粘膜呈現多發性淺表潰瘍,伴有充血、水腫;病變多由直腸起始,往往累及結腸,呈瀰漫性分佈。②腸粘膜外觀粗糙不平,呈現細顆粒狀,組織脆弱易於出血,或可覆蓋有濃性分泌物,似一層薄苔附著。③結腸袋往往變平或變鈍,以至紐袋消失,有時可見到多個大小不等的假息肉。④結腸粘膜活檢病理變化呈現炎性反應,同時常可見到粘膜糜爛,隱窩膿腫,結腸腺體排列異常及上皮改變。

(3)鋇劑灌腸可見

:①結腸腸管縮短,結腸袋消失,或結腸呈管狀外觀。②複發性潰瘍或有多發性假息肉表現。③結腸粘膜粗糙、紊亂或見細顆粒樣變化。

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治療

(4)病理檢查

: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等特異性感染性結腸炎與肉芽腫結腸炎、放射性結腸炎。

(5)判斷方法

:①根據臨床方面和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之(1)、(2)、(3)三項之一及 (或)粘膜活檢可診斷本病。②結合臨床方面和鋇劑灌腸有(1)、(2)、(3)三項之一者可以診斷本病。③臨床表現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腸鏡檢查或鋇劑灌腸典型改變者,診斷成立。④臨床方面有典型症狀或有典型既往史,而此次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或鋇劑灌腸檢查無典型變化者,應列為“疑診”,應予檢查。

04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

本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主要以直腸和結腸的淺表性、非特異性炎症病變為主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腸和乙狀結腸,也可侵及到其他部分或全部結腸;病變嚴重者中,少數可出現 10cm以內的“反流性迴腸炎”,以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層為多見,很少累及肌層部位。首先是粘膜淺層的瀰漫性炎症改變,廣泛性充血,繼之水腫、肥厚和脆性增加,多數膿瘍形成並融合後可產生淺小潰瘍,進而發展為大潰瘍,是本病的特點。晚期由於結腸組織增生,使腸壁變厚、變窄,腸管變短。

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分哪幾型各有什麼特點

潰瘍性結腸炎有兩種分類法。即按潰瘍性結腸炎病情輕重分類和按潰瘍性結腸炎病程經過分類。 按潰瘍性結腸炎病情輕重可分為3級:

(1)輕度:此型最常見,通常僅累及結腸的遠端部分,病情輕,腹瀉每日少於4次,腹痛、便血清或少見,缺乏全身症狀和體徵。 (2)中度:介於輕度與重度之間,起病突然,腹瀉每日4一5此,為稀便和血便,腹痛較重,有低熱,體重減輕,食慾減退,可有腸道外表現。 (3)重度:起病急驟,有顯著的腹瀉、便血,有持續的嚴重腹痛,可出現低血壓,甚至休克。

05

按潰瘍性結腸炎病程經過可分為以下4型:

(1) 初發型

:指無既往病史而為首次發作,病情輕重不等,可轉為其他型別。

(2) 慢性復發型

:臨床最多見,病變範圍小,症狀較輕,往往有緩解期,但易復發,預後好,多數對水楊酸、柳氮磺胺治療有效。

(3) 慢性持續性

:病變範圍廣,首次發作後可持續有輕度不等的腹瀉、便血,常持續半年以上,可有急性發作。

(4) 急性爆發型

:少見,起病急驟,區域性和全身症狀嚴重,常有高熱、水樣瀉、急性結腸擴張,易發生下消化道大出血及其他併發症入和腸穿孔。暴發型病例急需用皮質激素、輸血等治療,預後差,有些潰瘍性結腸炎病例如不及時治療,往往可在2周之內死亡

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

臨床症狀表現以粘凍粘液膿血便、腹痛、腹瀉或裡急後重為主;急性危重病例患者,有全身症狀,常合併有腸道外疾病和肝損害、大關節炎、面板損傷、心肌病變、多發性口腔潰瘍、虹膜睫狀體炎及內分泌病證。

06

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直腸、結腸粘膜非特異性炎症、潰瘍形成為主的病變。臨床主要症狀有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粘液膿血便。病程遷延,常反覆發作。部分病人可有關節、面板、眼、口及肝、膽等腸外表現。本病的診斷多依賴於結腸鏡和病理學檢查。臨床型別分為慢性復發型、慢性持續型、急性暴發型、初發型四種,其主要併發症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結腸及癌變等。中醫學認為本病屬於“痢疾”、“洩瀉”、“腸風”、“下利”等範疇。

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治療

在治療方面,主張進行辨證治療,主要分為:腸道溼熱證 主要症狀有腹痛腹瀉,便下膿血,便次較多,口乾口苦,或有發熱,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腸化溼。方劑:芍藥湯。常用藥物:黃連、黃芩、白芍、木香、甘草。臨證加減:如大便帶血,加地榆、仙鶴草、槐花;如熱盛入絡,出血不止,加水牛角片、赤芍、丹皮、生地、黑山梔;溼濁較重,舌苔垢膩,加石菖蒲、生苡仁、敗醬草, 除了藥物治療外,注意生活的調攝對本病的康復也十分重要,一般宜進食低纖維,低脂肪,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食物,對有或可疑不能耐受的食物,如牛奶、花生等儘量避免,忌食辛冷刺激之品,戒菸酒。腹痛腹瀉者,宜食低渣、低脂肪、低乳糖飲食,特別是對病情較重,膿血便明顯,營養不良的患者,可採取腸內營養加腸外營養的方法治療,病情特別重的,應採取全腸外營養治療。血的病人,注意補充鐵劑。保持心情舒暢,起居有常,避免勞累過度,防止腸道感染,增強體質,對預防本病的發作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標簽: 結腸炎  潰瘍性  結腸  本病  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