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滅亡上萬年的恐狼,敢從美洲獅嘴中奪食,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

作者:由 雪靈谷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11-11

你很難想到,在美國洛杉磯拉布雷亞瀝青坑中,科學家發現了3000-4200具完整的恐狼骨骼化石,零碎的恐狼骨骼化石多達2萬塊。科學家證實,如此巨大的化石發現量,超過了在此發現的其他任何一種動物。如今,在拉布雷亞瀝青坑裡,黑黝黝的瀝青夾雜著氣體冒著泡不斷擠了出來。

滅亡上萬年的恐狼,敢從美洲獅嘴中奪食,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

恐狼化石

《連線》雜誌公佈了一份科學家們給出的“最有望復活的物種名單”,在有望“起死回生”滅絕動物中,恐狼被排到首位。儘管恐狼已滅絕,復活面臨著一系列技術難題和道德考量。但這也給恐狼的粉絲們一絲希望。

滅亡上萬年的恐狼,敢從美洲獅嘴中奪食,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

根據化石復原的恐狼

歷史:恐狼在地球上生活了約200萬年

其實,恐狼的化石最早發現於美國俄亥俄州。1854年夏天,由於俄亥俄河水位下降,弗蘭西斯·林克沿著俄亥俄河走,在埃文斯維爾的鴿子河河口發現了一塊頜骨化石,並把它交給了當時的古生物學家雷迪,讓他進行研究。

雷迪仔細觀察這塊化石後,斷定這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狼。直到1858年,雷迪在論文中將這種新發現的古生物狼命名為Canis dirus(恐狼)。隨後,整整3600具化石在加里福尼亞州的拉布雷亞瀝青坑中被發現。

透過化石,專家們發現,早在距今1000萬年前,最早的犬科動物就在北美洲出現了。之後,這些犬科動物進入亞洲和歐洲,進化成了最早的狼。

距今200萬年前,這些最早的狼又回到北美洲,慢慢進化成了恐狼。可見,在美洲,恐狼生存於距今約200萬-1萬年前。

恐狼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足跡遍佈整個美洲,其棲息地一般都在從海平面到海拔2,255米之間的範圍。從阿拉斯加的高原至墨西哥灣沿岸的雨林,到處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在北美洲,它分佈於從平原草原到山區林地的廣大地區;在南美洲,它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稀樹草原以及較乾旱的地帶。

目前的樣本顯示,恐狼一直到9440年前才完全滅絕。不過,近來在阿肯色州發現一些化石,證明可能在4000年前,仍有一些恐狼遺族生活在歐薩克山脈中。如此看來,恐狼消失時,人類已經在美洲生活了。

滅亡上萬年的恐狼,敢從美洲獅嘴中奪食,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

再現:經常群體行動,敢從美洲獅的嘴中奪食

在距今10萬年前的北美洲,飢腸轆轆的美洲獅經過一番搏鬥,終於殺死了一隻平頭端。沒等美洲獅吃上幾口,它就聽到不遠處的樹林中有動靜。美洲獅立即警惕地抬起頭,一雙眼睛死死盯著聲音傳來的方向,一雙雙閃著綠光的眼睛在樹叢中時隱時現。

緊張的美洲獅這時站了起來,它擔心自己的食物被搶走,張嘴發出“嗷嗷”的威脅聲。這時,兩隻恐狼從樹林中鑽了出來,它們一邊齜著牙一邊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美洲獅瞪著不斷靠近的恐狼,朝對手發出吼叫。

面對打算拼死護食的美洲獅,恐狼一點也不畏懼,打量著美洲獅。領頭的恐狼突然昂起腦袋,發出一聲悠長的狼嚎,不久,樹林中出現了十幾雙泛著綠光的眼睛,美洲獅這才意識到,原來整個狼群都在這裡。

很快,所有的恐狼都出現在美洲獅面前,它們看上去非常兇殘。恐狼們組成一個包圍圈,慢慢向美洲獅逼近,它們並不打算真的與美洲獅戰鬥,只是想搶奪食物。

面對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的恐狼,美洲獅最終還是認輸了,它不甘心地吼叫著,最後轉身逃進了夜色之中。

見美洲獅逃走,恐狼們立即衝了上來,它們撕咬著平頭端的屍體,爭搶著最美味的部分,夜空中迴盪著它們發出的吠叫聲。

滅亡上萬年的恐狼,敢從美洲獅嘴中奪食,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

根據化石復原的恐狼

長相:腦袋特別大,但四肢粗壯短小,不擅長奔跑

據《大自然探索》雜誌介紹,恐狼是食肉目犬科犬屬已滅絕的一個物種,學名叫Canis dirus,其含義是“恐怖可怕的犬”,中文名譯成恐狼、懼狼與怖狼。它們也是以一夫一妻作為基礎的群居性動物,距今約200萬年-1萬年,廣泛分佈在北美洲的草原、森林、荒漠與山地,幾乎和短面熊、劍齒虎等著名的大型掠食者共享著美洲這片土地。

恐狼腦袋特別大,兇惡的眼神,鋼鐵般的臉龐,面顱比較粗短,長有一對三角形的豎耳朵,脖子有力,尾巴很長。

恐狼是已知的體形最大的犬科動物,它的外形與灰狼相似,但是個頭比灰狼更大。其體長1。5-1。9米,肩高0。75-1米,體重50-80千克。但是恐狼的四肢粗壯且短小,腳掌較小,由此可見恐狼並不擅長奔跑。

恐狼不僅個頭大,而且骨骼粗壯,身體結實。頭顱的長度可超過31釐米,具有較寬的顎、額骨與顴弓,更高聳的矢狀嵴,這讓恐狼的頭顱看起來特別巨大。

恐狼的牙齒長得更是可怕,尖尖且粗長的兩根獠牙,就是強大咬合力最好的保證!有趣的是,它的顎骨更強勁,下顎組織很大,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

滅亡上萬年的恐狼,敢從美洲獅嘴中奪食,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

食性:喜歡吃肉,也啃噬骨髓和骨頭,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

恐狼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可怕,在它的食譜上,少不了野馬、駱駝、叉角羚、野牛、地懶,當然還有猛獁象和乳齒象的幼體,其中最主要的獵物還是始祖馬。當然啦,其他生活在美洲的大型植食哺乳動物,基本都在恐狼的捕獵範圍之內。

生性兇悍、殘忍,在食物極度缺乏的情況下,甚至有傷害同類的現象。恐狼是個不折不扣的食腐動物,當沒有充足的獵物可供捕獵時,恐狼也會主動食用動物的屍體來填飽肚子。

作為兇猛強壯的食肉動物,恐狼的牙齒更為有力,恐狼的咬力也比現存任何一種犬科動物都要大,勝過狼、豺和非洲野犬,它的咬合力比灰狼高出30%,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恐狼的裂齒也比現代灰狼更發達,切割肉的能力更強。因此,它們有能力獵殺比現代灰狼獵殺的最大獵物美洲野牛體型更大的動物。

恐狼總是成群結隊地群起而攻之,群體狩獵時能夠殺死體形比自己大10倍的獵物。群居的優勢,使得它們可以狩獵包括猛獁象在內的大型植食動物。

《美國國家地理》介紹說,人們認為恐狼捕獵、進食方式和鬣狗類似。這些傢伙不僅喜歡吃肉,他們也啃噬骨髓和骨頭。而面對大型肉食性動物時,恐狼則會憑藉數量上的優勢保護自己或搶奪對方的食物,能從短面熊或者劍齒虎手中奪取獵物。

滅亡上萬年的恐狼,敢從美洲獅嘴中奪食,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

恐狼化石

滅絕: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恐狼走向滅亡的呢?

恐狼沒能成功熬過大冰河期結束所帶來的物種大滅絕。恐狼滅絕的原因可能是對巨型草食動物的依賴、氣候變遷、以及與其他掠食者的競爭。但是關於恐狼的滅絕的這一問題,目前也有多種爭議。

第一種說法是:恐狼的滅絕源自它們的主要食物始祖馬的滅絕。恐狼的堂兄弟,體型小一些的灰狼,存活了下來,是因為它們什麼都吃,連老鼠都吃,所以它們活了下來。但是考慮到恐狼廣泛的食性,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能夠站得住腳。

第二種說法是:恐狼的滅絕,有可能是來自其他從亞洲遷徙而來的灰狼的競爭,還有從亞洲傳來的各類疾病對於恐狼的影響,最終導致了恐狼的滅絕。這種說法雖然還算靠譜,但是卻也依然缺乏考古證據的證明。

第三種說法是:距今1。2萬年前,寒冷的更新世結束,溫暖的全新世開始,眾多大型獸類因不能適應環境劇變而紛紛滅絕,這些食草動物大量滅絕時,恐狼可能因此失去了穩定的食物來源。這時目前流行的觀點,得到多數學者的認同。

恐狼的滅亡,並不是這麼簡單,也許是上述幾種原因綜合起來,才導致其滅絕。不管怎樣,這也是自然規律。

滅亡上萬年的恐狼,敢從美洲獅嘴中奪食,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

恐狼化石

結語

恐狼雖然早已從地球上消失,但是它依舊在文學藝術世界裡縱橫馳騁。這種強大的生物,至今仍被人們銘記,在眾多的奇文學與電影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可見其影響力之大。不過,人類永遠要銘記,當鉅變來臨時,弱小者往往得以生存;貌似強大者則往往消失。

標簽: 恐狼  美洲獅  滅絕  化石  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