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恆源國際緬甸文風情速寫之:緬甸人的生活形態素描

作者:由 周磊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10-28

緬甸人無論男女老少大多喜歡嚼檳榔,年輕女性除外。檳榔嚼久了也會成癮,有很多緬甸人無它不歡,不可一日不嚼。因此,在緬甸有許多人家,僅靠賣一個小檳榔鋪就能維持生計。

在各大小店鋪,尤其是茶室、小吃店和飯店中總能看到童工的身影。瘦小的身軀,辛勤地穿梭在客人和餐桌之間。

恆源國際緬甸文風情速寫之:緬甸人的生活形態素描

茶室是緬甸各大小城市最紅火的生意,也是緬甸廣大民眾最鍾情的休閒方式。在過去,緬甸國家公務員和普通民眾口中的“茶錢”相當於公開收賄行賄的代名詞,並獲當局政府默許,足見緬甸茶文化受歡迎的程度。

茶室一般提供免費的書報雜誌和劣質的苦茶水。再加上從不間斷的音樂(現在是有線電視,以前是用卡帶播放流行音樂。)很多無所事事的青年和逃課的大學生,可以幾個人或獨自一人叫上一杯茶、幾塊麵包,一坐就是大半天。無味的熱茶水一杯接一杯的喝,陳舊的雜誌一頁接一頁的翻,或者安靜地聽完一首又一首響徹大街巷的流行歌。只需一千塊(目前匯率緬幣一千相當於人民幣7、8元)就可以祭好五臟廟,又可以打發這無聊的日子。

茶室裡人來人往,新鮮事不斷。坐在裡面的人很少會感到寂寞無聊。有位朋友曾誇張地戲言:“緬甸國家人力資源相當豐富,這裡的人民有三分之一是坐在茶室裡度過他們漫長的一天的。另三分之一則在和尚廟裡,或當和尚,或拜大佛。”

也曾無意間聽到過一位緬籍華裔長者教訓自己的子侄:“絕不允許你們和朋友一起去坐茶室。因為,我認為緬甸青年的時間幾乎一半以上都是消耗在茶室裡的。而這也就是他們老緬大多窮困的原因……”

茶室是緬甸人的社交場所,也是朋友約會議事的首選去處。在新聞業受到軍政府嚴格限制的年代裡,茶室更是緬甸普通民眾獲取社會資訊、傳播訊息的主要場地。

這是一個閒人的國度、注重休閒的國度,儘管許多平民的生活物質質量不高,但我覺得他們的精神生活還是比較富足的。最起碼無論任何時候他們都還有那份閒心,不因屈服於生活壓力而放棄休閒,即便再忙再窮也要走進茶室消消遣。

大城市中出生的緬籍華裔,絕大多數都比較鍾情於使用緬語,即

恆源國際緬甸文風情速寫之:緬甸人的生活形態素描

便和父母兄弟姐妹交流也喜歡用緬語,極少有年輕孩子喜歡使用漢語,似乎緬語更能準確表達他們情感。

在緬甸各大城市長大的華裔孩子而言,緬語才是他們的母語。漢語,只是基於漢語的重要性,以及父母的重視才去學。文化的同化力,不在於其國力之大小,也不在於其歷史之悠久,而在於長期生活在什麼樣的文化氛圍之中。我曾見過很多緬籍華裔,因父母不重視漢語,雖為漢族卻已不能說漢語。

住在曼德勒親戚家,聽到隔壁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如誦經般流暢不絕。我好奇地從窗外探頭進去,看到一個年輕漂亮的緬族女孩躺在竹藤椅上抬著書本在朗讀。看樣子像是在背誦課文。問親戚隔壁讀書的什麼人。親戚介紹說:“正在讀書的小姑娘今年讀十檔(相當於中文高三),他爸爸是個畫匠。”親戚知我喜歡繪畫並帶我前去串門。

畫匠正在門前製作寺廟定製的浮雕。看是二十四孝圖,便知是漢族前來定製的。一問果然。

原來畫匠不僅能作畫,也懂浮雕。承接寺廟美工,顯然是他主要的謀生方式之一。我不知道他在當地有多少名氣,但我覺得他很難成為真正的藝術家。生活的壓力讓他只忙於去複製古人的作品來賺取一點生活費,因此,他早已失去了一個藝術家應有的原創力和想象力,而這也正是匠人和藝術家的最大區別。生活是嚴酷的,它能將無數懷揣崇高理想的青年變成終日只為生計傷神的俗人。但生活也是有趣的,充滿驚喜的。我曾在臘戌看到過製作“天地君親師”牌位的緬族婦女,也見到過為漢人打墳的緬族男子,此刻,見到雕刻“二十四孝圖”的緬族老頭,讓我再次感慨於生活造就非凡現實的奇趣。

恆源國際緬甸文風情速寫之:緬甸人的生活形態素描

走進畫家屋裡欣賞他的畫作,正在讀書的女孩見陌生客人進來,害羞地跑出了屋我。我環顧四周,不禁感慨這真是個名副其實的斗室。一家四口就擠在這間小斗室裡,做飯也在這裡,沒有沙發,只有一張床、一個椅子和兩個小橙子,旁邊的架子上疊放著許多被褥和衣服,靠窗處放著一個小碗櫃。顯然,晚上他們全家得打地舖。這是典型的藝術家的貧困生活寫照。我總想不明白,為什麼藝術家大都生活得比較清貧。

從事自己興趣愛好範圍內的工作,藝術的生活、有創造力的生活,這是我向往的生活境界,並決定沿著這樣的道路走完自己的人之旅。藝術難道非得跟貧困相聯嗎?貧窮和靈性難道真的就有必然聯絡嗎?富足的物質生活難道非得以犧牲靈性或藝術為代價嗎?我不相信,絕不相信。

—— 周磊

標簽: 茶室  緬甸  生活  緬族  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