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小型 NGO 組織,在中國有沒有合適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如何保證與政府合作的同時,還有一定的獨立性?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13-08-07

小型 NGO 組織,在中國有沒有合適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如何保證與政府合作的同時,還有一定的獨立性?知乎使用者2013-08-07 12:32:01

正確順序應該是首先保證自己獨立的身份和公開公正的制度,先做好自己,然後再在特定領域積極開展與政府的對話和合作。(其實好些地方政府對ngo的態度一是不瞭解二是不關心。從這個角度講生存環境也不是說就特別惡劣)

小型 NGO 組織,在中國有沒有合適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如何保證與政府合作的同時,還有一定的獨立性?孫東來2013-08-15 22:08:20

謝邀

@金晨羽

@劉斯坦

從我個人的角度,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三個並不嚴格相關也不算遞進的問題

:1 小型NGO在中國有沒有生存的環境;2 小型NGO在中國有沒有發展的環境,發展的最大阻力是不是資金;3 小型NGO如何保證與政府合作時的獨立性。

先從1 說起吧

,小型NGO,從我個人的角度,無論是否註冊,只要一群人想要從事一些目的比較明確地社會工作就可以算。無論是高校裡的公益社團,還是組織退休大媽跳舞合唱的民間組織,其實都是小型NGO。其實從我們身邊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來,這些組織都發展的如火如荼,可以說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需要這樣的組織來滿足一些更高層次的需求,我認為他們存在的土壤那不是一般的肥沃。

對於問題2

,其實目標只是指向了上面提到的小型NGO中的一小撮。他們帶有更為明確的目標和綱領;或者說,主要參與者認為其中有值得推廣的理念,也希望能把事情做大,這類NGO才有發展的需求,我猜測題主其實想問的也是這些。不過首先我想說我並不認為NGO都要做大,能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長期堅持做好一兩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把攤子鋪開太大,最後忘了初心而且管的一團糟的例子我見過很多。有些事情還是讓專業的人上更合適。

回到問題2, 有一個問題需要擺在更前面。那就是你們希望

誰為什麼

來為一個NGO的發展買單(買單是泛指,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我個人覺一個真正的NGO和一個商業機構在運作上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商業機構販賣合格的商品,NGO販賣能被人認可的理念和滿足感。商品不好不會有人買單,理念和滿足感不對路也同樣不會有人投入。發展的大前提,是這件事情真的對了你們希望買單的人的路子,或者你們能把他塑造的對了買單的人的路子,當然更好的是兼而有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很殘酷但卻是事實

潛在的買單物件大概可以分為三類:普通大眾、企業和政府機構。這三類都可能成為小型NGO發展的助推力,而其提供的基本動力,就是資金。三類成功的例子都有很多,就不多說了。所以其實

阻礙你發展不是資金,而是你是不是有一個能被人接受的NGO產品以及你的執行力是不是足夠能把這個NGO產品推廣到對的人那裡。

當然,有人可以說我想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取悅於他們的任何一方面,那麼我坦白說這種想法註定了他只能是一個孤獨的公益獨行俠。而以目前中國的環境,對這樣的行為只能是精神上的讚賞和鼓勵,在物質上能得到發展的機會並不大。教化民眾、企業和政府是需要時間的,我們應該看到最近十年從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開始,逐漸到農村,環境已經在改善了,讓我們期待未來吧。

問題3

我覺得也要分兩個方面看,一個是如我上文所說的,在政府支援下發展的小型NGO,那我覺得就是要學會耍兩面派。記住NGO的核心目的,到底是要

為誰謀什麼樣的福利

,剩下來如果在妥協的範圍內,都可以放棄。因為這就是那政府提供的資源做你想做的事情,死犟著對誰都沒好處,而且政府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塊資源撥給你了,要麼你前期工作到位了,要麼政府就願意為這事花錢了,所以只要處理的柔和一點,一般不會有太多問題的。

而對於自負盈虧的中小型NGO,和政府僅僅是合作關係的話或者借用政府的勢,那我覺得處理起來其實就更輕鬆了。無非是向政府合作方表達清楚兩點:1)這件事不會給政府的人添麻煩;2)這件事情可能給政府帶來什麼正面意義。然後把無論該誰做的事,都自己做了;功勞大家對半分,最後一定皆大歡喜。至於獨立性什麼的,還是那句話,記住你到底是要

為誰謀什麼樣的福利

吧。實在不行,那隻能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了。

小型 NGO 組織,在中國有沒有合適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如何保證與政府合作的同時,還有一定的獨立性?圓月超人2016-05-20 23:56:48

每次看到這種話題,專業的從業者都沒有發聲的機會,就忍不住上來說。

我想很少有人有專業的從業經驗,雖然我現在一條創業狗,但是公益行業專門花了兩年去做,我覺的我有義務糾正公眾對這個行業的誤解。

這裡只說和題目相關的,結論是,和政府合作不意味著喪失自主性。

有趣的是題主在問題描述裡面放了一句,資金問題是不是最大的問題,我得說,是的。長久以來,公益機構(非營利組織)不能夠職業化、專業化,就是因為資金問題。

2005-2010年間,由於政府雙重管理的問題,很多民間自發的組織(政府稱為自組織,屬於統戰線的)並不能掛靠合法的單位註冊(除了要在民政註冊外,還要有一個“業務指導單位”來給你背書)。拿麥田來舉例子,志願者過5萬,年籌款額當時在幾百萬,這樣一個跨多個省市的助學團體,只有團中央這樣的部門才好掛靠,可惜我們一群草根,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

但是在現在,全國放開NGO註冊,小型NGO註冊的政策問題已經不存在了,你甚至可以和民政部門或者共青團制定的社會組織孵化基地中要到一個位子用於註冊,政府的服務不可謂不周到。廣州市民政局還開放了市級臨時公募資格的申請,其實並沒有什麼門檻,只要你是註冊了的機構,都可以申請,期限3個月。

如果想進行長期的公募活動,那也可以,找到當地的青基會,扶貧基金會這類的組織,都是很容易獲得支援的,當然前提是你們必須業務要有相關性。

那麼,既然業務開展不存在問題了,那自然最重要的問題就集中在籌款上。

圈內的鐵律是,社工機構和政府繫結的深,民間草根NGO繫結的淺,但前者從政府可以拿到較多的資源,而後者主要要靠自己自力更生,當然政府也會有社會創投專案提供過來,最近幾年呈遞減趨勢(這可能反映了國家對民間機構的一個基本態度)。

所以,如果你的公益機構不是為政府打雜,那可以說,你是有相當獨立性的。

這主要體現在經濟獨立上,所以籌款是小型NGO能否存在的核心問題。

關鍵在於,不靠政府的資助,你是否能夠找到其他渠道的資源。

從公益籌款戰略來說,選擇優先順序應該是 ”

公眾>企業>公益基金會>政府

“。

這裡面是有深層原因的,公眾的認可是穩定資源的保證,大愛清塵、免費午餐、麥田計劃,這三個組織是一個量級的機構,都是走了群眾路線,每年維持1000萬以上的籌款不是問題。

另外再舉個例子,在冰桶挑戰中,籌得大額資金的瓷娃娃,在此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機構,但是透過長期不懈的向公眾宣傳罕見病,讓科學松鼠會注意到,最後姬十三一桶冰水澆下,引爆了熱點。

但是,更多的公益夥伴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還在堅持,他們的機構已經可以開始自主的生存下來了!

大家如果有心,可以去關注一下,看看這些機構是如何生存和發展的:

1、微辣青年:致力於青年人公益領域的能力發展,主打協作培訓和設計思維;

2、燈塔計劃:致力於鄉村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教育,相信孩子能獨立解決自己的問題,並致力於相關的教育發展專案;

3、滿天星閱讀:為鄉村建設圖書室,並輔導鄉村小學和教師進行閱讀推廣活動;

4、擔當者計劃:為鄉村小學的班級建立圖書角;

5、歌露營:長期紮根鄉村學校,致力於學校教學的改進,目前主打專案是1001夜的學校廣播臺建設專案,非常贊,可以說是國內唯一專案邏輯形成完美閉環的公益專案;

6、藍信封:致力於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書信往來溝通;

7、億友公益:致力於解決乙肝病人的歧視問題,推動相關的醫療福利改革,值得一提的是,創始人雷闖是上海交大的畢業生,為了呼籲政策不再歧視乙肝病毒攜帶者,每天給總理寫一封信,每年徒步去北京,這種行為藝術,居然讓他兩次實現了機構目標!

(這是我唯一看到達成過自己公益使命的機構!)

在兒童教育領域浸淫很久,可以說類似的機構數不勝數,這些是一些年輕人創辦的公益組織,我並不是反對上面知乎朋友的答案,但是相比空洞的泛泛而談,我更願意去向大家介紹這些正在做著事情的公益實踐者們,有些事情只有真的去做了,才知道。

小型 NGO 組織,在中國有沒有合適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如何保證與政府合作的同時,還有一定的獨立性?724星球2017-04-18 09:19:31

其實任何組織都是從“小”長到大的,能夠提供優質社會服務,以及提供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的NGO組織,在中國未來的發展潛力無限。至於如何與政府合作的同時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其實最關鍵的就是不能再經費上完全依賴政府,所謂“經濟不獨立,人格不獨立”是也。一家公益機構,無論多麼小,總要證明自己能夠動員一部分社會資源,收入中總有一部分要來自社會捐贈、企業合作等,而不能完全指望政府出資。

標簽: NGO  公益  政府  問題  小型